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毕业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然而,毕业论文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它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回顾历史,毕业论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在那个时代,学术研究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追求,而撰写论文则是学者们展示自己学识的重要方式,论文关注哲学、文学、历史等学科,旨在推动知识的发展和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论文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成为一种重要的评估方式。学生需要选择一个课题,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最终撰写一篇完整的论文......
从历史渊源来看,毕业论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转变,尤其是文科类毕业论文偏向论证理论,大多数无实用价值包括大部分社科基金项目等,水分太多,故是否可以改变思路进行改革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共绘网建议,将毕业论文文本转为短视频(自媒体小作文)形式讲中国和世界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水平以及逻辑与思辩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乃至地球公民的文化素养。毕竟一个活灵活现的(短视频)精彩“故事”总比毕业论文的影响力大吧?而且考验着每一个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哦!而中国的“新故事”需要全体国人去谱写、去创造,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加油!对此,您赞同吗?生命赋予了我们光阴,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易逝的韶华于平庸中挥霍?生命赋予了我们理想,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颗年轻气盛的心于消沉中陨落?生命赋予了我们力量,你又怎么忍心任凭那一腔热血的斗志于怯懦中消磨?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大家积极发声、呐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孟子最后讲一句话:“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不管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离不开这个原则。人越在艰难困苦中,越有希望,会奋斗,能站起来。尤其青年们,环境越舒服,生活越优裕,前途越有限,越暗淡。所以有大学刚毕业的同学来问我,他将来的前途如何,我告诉他,前途有限,后患无穷。因为他们几十年来,太舒服太安乐了,连天有多高,历史有多长,钞票是什么纸印的,都不知道,还不满意这里,不满意那里,这里埋怨,那里生气。这样的修养,这样的见解,这样的学识,那还不构成前途有限,后患无穷吗?《孟子与滕文公、告子》(东方出版社)
文章 是觉醒、 是救赎, 也是文化是灵魂, 是积聚力量。而心态决定 漫漫岁月的走向,也必须找寻自己人生价值 ,不能在世俗的环境里苟活 。要获得圆满结局 ,只有选择与灵魂契合 , 文化思想 、文化资源 、文化教育 。而朱熹所引述的一句话 ,天不生仲尼 ,万古长如夜,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找到自己内心才能丰富自我价值。给予文章高度肯定作品, 让每个人拥有不同身份与等级去面对自己内心, 感恩作者 。老师早上好
内心有光的人,温暖他人。 内心有光的人,总是心怀善意。他们真诚且真实,有烟火气、有人情味,有一颗简单安然的心灵,由内而外散发着让人安心的气息。 内心有光的人,容得下万物,不乱于心,不缠于物。在人生旅途上,一边温暖,一边照亮。当一个人的内心充盈着希望和暖意,才会有力量去给予别人温暖,也才能得到这个世界温情的回馈。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内心有光的人,照亮自己的方向,与世界温暖相拥。 来源:人民日报夜读整编 | 主播:赵文龙
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有一个立脚点,以现代的观念来说,一个年轻人,要先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知道自己要什么。年轻人一生有没有事业,不是问题;一生有没有事业心,才是问题。虽然有事业心,不一定能够做得成事业;但是如果没有事业心,就如同已经被丢进字纸篓的考卷一样,这个年轻人几乎是报废了。事业心的基础在于仁心,一个人如果没有救人救世之心,在思想上就没有建立一个中心。即使事业做得再大,百年之后,也只是黄土一堆。 ——《孟子与离娄》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我们这一代青年,那种短见,那种义利之不分,实在“匪夷所思”。刚才我们几个人谈到现代青年对现代知识的贫乏,什么都没有,一谈就是考什么学校,为了待遇多少,为了求生活,这些是从前我们从来不考虑的。现在搞成这个样子,真是文化精神的衰退,实在值得我们多加注意。 ——《论语别裁》
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习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