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话题 > 政治

中国用实的 “ 天道 ” → 圣人 → 自然法则治理国家;西方用虚的 “ 圣经 ” → 上帝 → 神学忽悠民众 ?

发布日期:2024-11-02    浏览次数:1365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治理国家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对“天道”的理解与尊崇之中。这一思想体系,以“天道”为基石,通过圣人作为中介,最终落实到自然法则的实践上,形成了一套独特而深邃的治国哲学。

        “ 天道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被视为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它超越了人类的意志与智慧,是世间一切秩序的源泉。古人认为,顺应 “ 天道 ” 而行,则国家昌盛,人民安乐;悖逆“天道”,则会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危亡。总而言之,中国用实的 “ 天道 ” → 圣人 → 自然法则治理国家的理念,是一种将宇宙规律、人类智慧与自然法则相结合的治国哲学。它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规律,通过圣人( 圣贤 )的智慧与德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这一理念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因此,有人拿西方的社会和信仰作比较,他们认为西方是用虚的 “ 圣经 ” → 上帝 → 神学忽悠民众,毕竟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政教合一,利用宗教与教会势力进行欺骗和剥削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国家教堂众多的原因。对此,您是否赞同呢?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人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天道 圣人 国家 西方 上帝 神学
赞同(3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索菲亚2025-01-14

人民永远怀念毛主席[强][强][强][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 [强][强][强][强][强] [强][强][强][强][爱心][合十][合十][合十]

(0)

Ai奇迹2025-01-08

中国人精神生活中自古宗教观念淡漠,原因在此。关于中国人宗教观念淡薄,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一书,广证博引,纵横议论,有极透辟的论说,可资参考。在实践论、认识论的维度上,哲学与科学结成同盟,反对蒙昧主义,解放人类的心智,指导人们获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性自由”,这是哲学的“现实性”品格所在。在人生论和价值论的维度上,哲学又吸收并扬弃宗教的超验性关怀,超越经验世界的有限性,彰显人类精神的崇高与庄严,引导人们进入“审美性自由”,这是哲学的“理想性”品格所在。科学的理念是经验的、实证的,宗教的理念是超验的、想像的,哲学的理念是实践的、反思的。现代大哲学家熊十力曾对佛教和机械唯物主义做出过深刻的批评:“耽空者务超生,其失也鬼。……吾每谓:佛家毕竟是反人生的,故曰其失也鬼。……执有者尚创新,其失也物。夫肯定有外在世界,不于人生作厌患想,佛氏呵为执有。而西洋思想,则宁可执有者也。”“其失也鬼,是远人以为道。其失也物,又得不谓之远人以为道乎”在熊十力看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宗教“耽空”,超越人道的现实性,因而不真实、不可信;机械唯物主义“执有”,肯定外在的物质世界,推崇创新,然而精神外驰,为物所累,丧失了精神自性,这同样是远人以为道。只有“六经之旨”所代表的儒家哲学,“究其玄,则极于无声无臭,未尝不空,然与耽空者毕竟殊趣;显诸用,则曲成万物而不遗,未尝不有,然非执有者所可托。至哉六经之道大中至正。遍天地,历万劫,而斯道无可易也”。熊十力对佛教和世俗唯物主义的批评,用来评价宗教和科学,也是恰当的。宗教世界偏于想像,其失在于“虚”,科学世界偏于实证,其过在于“实”,对于解决人生观的问题均属于一边之见,只有哲学“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下学而上达,基于现实而提升理想的“内在性超越”之路,可以沟通科学世界与信仰世界,解决人的“存在”问题。中国哲学自古具有容受并会通科学与信仰的宏量与伟力,今后哲学要健康发展,舍此无由。作者:李振纲 河北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0)

山水有相逢2024-12-18

人的生命和宇宙的创化高于一切,《周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1],天地最大的美德就是孕育和承载生命。人也是天地的产物,“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2],“天”与“人”共处于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唯天为大”“唯人为灵”。《道德经》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曰:“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人与天地万物同源、同构、同体,因而能够感官相通而同理、同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公平、正义的存在根据源自“天道”公正,在社会中践行公平正义就是遵从天道。天之为天,最基本的德性即是公正无私,天地无私所以才能仁民爱物、万物各得其所。道家认为“道”是化生和规定宇宙万物的根本,公平正义是“道”的基本价值属性,所谓“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儒家主张“礼本于天”“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3],天地日月无私地覆盖、承载、照耀着万物。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贯穿于自然、社会、人际、家庭、邦国等各个方面。(薛方圆,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0)

虹活化石2024-12-11

圣人真的假的?[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圣人是真的吗,但愿天下太平,共享未来。

(0)

阿芹2024-12-06

有这么好,有这么了不起的大网红,我不知道是哪一位,你能告诉我吗? [庆祝][礼物][烟花][太阳][太阳][庆祝][礼物][烟花][太阳][庆祝][礼物][庆祝][礼物][烟花][太阳][庆祝][礼物][烟花][礼物][烟花][太阳][庆祝][礼物][庆祝][礼物][太阳][庆祝][礼物][烟花][庆祝][礼物][烟花]

(0)

刘增民2024-11-29

[合十]祈祷国泰民安[合十][合十] 圣人2024年出生,中国后继有人 [合十][合十]

(0)

杜明干2024-11-28

共绘网的精神之魂。 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是一个统一存在,需要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核心意像作为精神之魂,让众人托举起来,发散光芒,照耀到每一个人身上,做到形散神不散,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会获得群众心理的协调一致的加持,从而无往不利。《共绘网》(http://www.gonghuiwang.cn/),这是一面精神的旗帜,在人们语言和歌声中传递,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念头和日常生活。它让国家变得每个人都能看到,这是视觉化,感受到温暖的意像,从而产生无穷动力,对未来的前途道路有信心,有光明,有盼头。并且每个人都通过这个《共绘网》感觉到自己是和所有人联系的,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群体的一份子。团结,稳定,持久,这是《共绘网》意像带来的一种心理氛围,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共绘网》将各种好的感觉和倾向带给我们每一个人,让整个国家沐浴在一种温和美好的心理环境之中,从而对各行各业的群众有一种祈愿和加持。祝愿国家更加美好富强,前进前进,再前进。《共绘网》,今生有你更知足!前路有你永相伴!

(1)

曹向东2024-11-27

先人的境界都是至高无上的境界 [强][强][强][强][爱心][爱心][爱心][爱心] 伟人的境界最高! 为人民服务

(0)

ijhxsrds2024-11-26

未来圣人到底什么样子啊?刘伯温烧饼歌曰:圣人能化乱源渊!未来圣人有什么能力啊?所有的乱!家庭的乱!事业的乱!国家的乱!人类社会的乱!大自然的乱!都能从根源源渊上去解决问题!做到了才是未来真正的圣人啊!

(0)

bjhxdsew2024-11-25

社会上广为流传关于圣人的预言,很多人盼望圣人到来,天下人共同寻找这位拯救天下的圣人。人们都在猜测他在哪里,他究竟是谁?正所谓,天下寻一人。然而,天下鲜有人知何为圣人,许多人都被自我意识假象所蒙蔽。下面将解开关于圣人的两个真相。 一、圣人未出世,声名广传播,天下寻一人。 人类的本性并不完美,人有攀龙附凤、恃强凌弱、自私自利的鄙劣心性。预言描述了圣人是神佛转世,他才智过人英勇神武,能号令天下福利苍生。在人们想象中,圣人无所不能且无人能敌,众人对他怀有仰慕之心;圣人能把世界变得更好,会给众人带来诸多利益,所以对他很是期待。像这样的“圣人”,哪有不被世人追捧的道理! 可实际上,这纯粹是世人心中塑造的偶像,或者说“圣人之名”而已。世间并未出现这样的人,但人人都在传播这样的名,以至于全天下共同寻找这样的“圣人”! 多数人为满足“私利”(提高自我生活质量)而追慕名义上的“圣人”(人们自我塑造的形象),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真相。 二、圣人出生卑微,志在改变世界,天下“治”一人。 所谓圣人,他非神非佛是肉体凡胎之人。自古以来,但凡圣人以道德为最高标准、以人性为道德指标,所以圣人的使命是救治人心,树立社会文明。预言中提到圣人出身贫寒无权无财无势力,以这种的背景改变现在这样的社会,必定会遭遇很大挫折经受巨大的苦难。 试想,当今社会人人追求财富私利劝阻别人放下私心利益,不免沦为孤家寡人;在人性放纵的时代强求别人约束心性,难免变成与人为“敌”;科学时代用传统道德文化教化世人,又岂会得到社会平台的支持;出身低贱身份卑微却试图改变社会,岂不遭到社会人的排挤与迫害。 所以事实上,如果世间真有圣人,他一定是被社会冷落、受众人排挤,吃尽了苦头、受尽折磨的人。他没有权势却又桀骜不驯,人们看不惯他;他智高才广却又没有身份地位,人们嫉妒憎恨他;他无权无职无名无分却在社会构建道德文明,人们鄙视污蔑他。他的思想损害了“利益时代”人们的利益,人人抵制他,无论他走到哪里多数人都会排挤他,所以天下“治”一人。 故而,现实中圣人绝不像人们心中想象的那样荣耀,反而是被众人欺辱的人;天下人都在寻找“圣人”,但实际上真圣人却遭受着天下人的“迫害”。 圣人的使命是树立道德文明,改变社会不良风气,约束人的心性改变社会秩序,必然会遭受社会人的排挤和迫害,这是关于圣人的一个真相。 结语:圣人之所以神圣,因为他像神佛一样慈悲善良、宽宏大量。圣人为拯救人类而生,但要遭受世人的迫害。当圣人传道的时候,世人极力反对、抵制他;当圣人取得成功后,世人又去歌颂、赞美他。陈朕冰

(0)
1 2 3 21条信息

王夏2024-11-11

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在中国灭掉中华传统文化时,英国汤恩比先生就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世界问题唯有中国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世界诺奖获得者们也在巴黎开会研究要解决二十一世纪世界问题,只有从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找答案!中国人是外求,祖宗不当,而拜倒在西方脚下当孙子!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