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是我国正确的城镇化道路。遵循这一准则,全国城镇化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与世界平均水平相近。这是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不过城镇化背后仍然潜藏着诸多问题,资金来源问题尤为凸显。
城镇化需要的资金是天文数字,这笔巨大的资金从哪里出,是个大大的问号。城镇化建设所需的资金不仅数额巨大,而且来源要求长期化。现有的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模式必然是不合适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多次表示了“城镇化资金渠道要多样化,不能仅仅依靠银行贷款”的观点,这表明大部分银行是不愿意成为城镇化的主要资金来源的。为了筹得资金,就要需求其他方式,发行长期债券或者通过信托、股票等市场化融资。可是,前者会使地方政府债务大量增加,“旧债未了又添新债”,后者会使证券市场承受重压,广大投资者痛不欲生。城镇化建设资金究竟该从何而来?你的建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