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类知识纷至沓来,要想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唯有读书才能不断获取新知,提高素质,创造成就。
由于受到价值取向、教育观念、兴趣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中西方国家,读书的氛围和方式截然不同。在发达国家,人们追求自由、缓慢的生活方式,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去阅读书籍,地铁、草坪、沙滩上,你经常能看见人们认真读书的场景。而在我国,生活节奏加快,缺乏空闲时间,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近40年来,发达国家勤奋不足,读书、空闲有余,而中国是读书、空闲不足,勤奋有余,可否中和两者的生活方式呢?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在同样智商的前提下,我比你更勤奋,我每天比你多读半本书,我未来的认知能力一定比你强。你一辈子只读了 10 本书,我读了100 本书,我的眼界、我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一定比你更加丰富。 勤奋是成功的首要要素。成绩比别人更好,一方面可能跟智商和记忆力有关系,智商越高,记忆力越好,也许能考更高的分数,但最终的成功更多的是跟勤奋有关。 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个很勤奋的人,因为我靠不了智商,只能靠勤奋来弥补。俞敏洪
我为什么不谈教育呢?坦白说对教育非常熟了,我很强烈感觉到我们的追求和我们能做的东西之间的矛盾实在是太大了。 现在不是大有作为的时代,但是我们是可以小有作为。如果我们努力可以中有作为,就很不错,就很了不起了。我们要静悄悄的教育存在变革,一点点的做。在帮助孩子的这个过程当中,你自己也改变了,你也感到你的生命力有价值。 我们要推动教育改革,也可以考虑从组织读书会开始。现在教师中组织读书会,校长也以普通读书人的身份参加。定期共读一本书,边读边讨论,不仅读教育的书,还要读文学、社会、历史方面的书。 一本一本读,就会形成某种共识,然后大家商量着共做一些关于教育改革和乡村建设的事情,把读书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学校的教学骨干队伍。以后还可以推广到学生中去。这样逐渐积累,就会在学校里自然形成读书的氛围。我把它叫做“静悄悄的教育存在改革”。 不声不响的,实实在在的,一点一滴的做,而且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就看你是不是“有心人”。我们现在正要呼唤教育的“有心人”。(时局参阅 )
要“省察”。 阳明先生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 省察克治的功夫就没有间断的时候,好比铲除盗贼,要有一个扫除廓清的决心。无事之时,将好色、贪财、好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方算痛快。真正的读书,读就是省,如果你没有省察地读,不算真读。我们观省自己:立志,做到了吗?勤学,做到了吗?对朋友好,做到了吗?反省做到了吗?改过做到了吗……带着省察克治之功,观照、反省,明心、净心,才叫读书。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变革中国》中感叹道:“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甚至有一点恐惧。”那么中国人的“勤奋”能否用数据来量化一下呢?答案是可以的。另外,如果以性别来区分,究竟是中国男性更勤奋,还是女性的贡献更多呢?答案是中国女性!
1
共8条信息 |
1
共1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