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涵。它包括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哲学、道德、艺术、文学、音乐、礼仪、风俗等多个方面,是中国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哲学体系,以及诗词歌赋、戏曲小说、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光彩。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不仅在国内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人类进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也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故而如何高质量发展中国文化,让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上一层楼打造文化强国?望大家来出谋划策!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新的一年来临:扔掉拐杖,砸烂轮椅,我们中华民族,泱泱大国,铁骨铮铮,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古国,一定要站起来,立起来,挺起来,插上梦想的翅膀飞起来,才能巍巍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昂首挺胸,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古国的灵魂,结出丰硕的成果,不忘初心,砥励前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努力加油。
有些人往往错误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两个决裂”的论述。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的与传统观念的彻底决裂,指的是与传统所有制(私有制)相一致的观念,即私有观念的决裂,而不是与传统文化的决裂。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就充分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列宁在《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青年团的任务》《论无产阶级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都指出了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在文化自信中,我们既要重视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继承文化传统问题上,我们决不要忘记两个传统。一个是不能忘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同样也不能忘记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以鲜血和生命创造的革命传统。革命传统,就是红色文化的传统。中国革命传统中就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成果在新的形式中的延伸和再创造。我们从无数革命先烈身上可以看到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正是由于新的革命传统的承继,中国传统文化才没有发生像其他几个文明古国那样的传统文化的中断和没落。我们正是在继续发扬上述两个传统的基础上,从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如果抛弃两个传统,数典忘祖,或忘记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就无法理解社会主义时期先进人物的出现,无法理解在改革开放时期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完全可以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相结合的当代表现。可以说,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在上述两个传统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我们应该继续在继承两个传统的基础上,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作者陈先达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习近平主席以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坚定的文化自信行走世界,倾听历史的诉说,触摸多彩的文化,彰显文明的力量。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同乐手一起敲奏钢鼓;在法国尼斯,与马克龙总统畅谈文艺复兴与开放精神……一个个经典瞬间,印证了“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更让人感受到海纳百川、智慧谦和的大国之风。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