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门前游客泡脚
百货里游客哄抢
游客排队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因自然环境变化、人口增长、生产发展等原因,不断地流动和迁移。在当代,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是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式,在人口流动过程中却因为道德素质缺乏标准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以旅游为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旅游群体的基数不断增加,旅游中每个公民都是一张国家“名片”,每个个体展现的素质风格、行为习惯、处事方式,都代表着国家的文化与文明。这就意味着,旅游不再仅仅是过一段吃、喝、玩、乐、观的休闲时光,它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和大国形象识别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群众要加强自我管理的意愿和能力,世界也应该制定相关地球村民素质道德标准,您同意吗?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看待中国人和东方人的礼貌一般可以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一是赞赏,另一是批评。我们喜欢提醒自己,盎格鲁?撤克逊人有许多美德,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内刚,外柔则不主要。因此,当我们来到东方,发现有那么多的亚洲人在调解人际关系方面具有比我们高得多的技巧,内心不由得充满羡慕。 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礼貌之所以不会欣赏,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一种观念,这就是“礼貌是某种善意的真诚表达”。在西方,把个人的幸福(在理论上)看做是全体人的幸福,被认为是一种文明的看法,但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完全与之相反。像所有的技艺表演一样,对人表示礼貌并不完全是整个内心的需要,而只是整个复杂心态的某一部分的需要。礼貌用语的制定和使用,目的只在于维护既定的尊卑关系。这在西方人看来,即便不令人发疯,也会令人不知所措;而在中国人看来,这对于保障社会秩序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也是调解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礼貌可以比做一个气垫。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但它却能够很好地减缓颠簸。 一位外国人曾应邀参加一次婚礼。婚礼上糕点丰富。婚宴进行中,端上一盘糕点,仅有两三块,热气腾腾而受到夸耀(似乎都喜欢热的)。由于这位外国人是贵客,这盘糕点端给了他。但他却婉言谢绝了。不知是什么道理,这给正在进行的婚宴投下了一片阴影,那盘糕点后来没传给其他人,而被撤了下去。原来,按照习俗,每位参加婚礼的客人都要送一份礼钱当做婚宴的花费,照例是客人还在席上时就开始收钱,但在中国人看来,向客人收礼钱是不礼貌的,于是就以向客人送热糕点为托辞。每个人都知道送热糕点的用意,唯独这位外国人蒙在鼓里,他的拒绝使得其他人不便在当时拿出自己的礼钱。后来,他又应邀参加这一家举行的另一次婚宴,这次,这位外国人有趣地听到婚礼主持人比西方人还直截了当地对客人们说:“这是放礼钱的地方,请吧!”显然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摘自:[美]亚瑟·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中国人的性格》,1894年
1
共1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