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即时通信工具兴起,仅微信用户就有6亿。刷微信、看公众号、逛“朋友圈”,已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却有些人利用微信来传播一些耸人听闻、似是而非的谣言。
微信与微博开放式的信息共享不同,微信群和朋友圈构成了熟人社交网络,所以更为私密,信任度也更高,不仅使得谣言更易被相信,而且使辟谣更为不易。如果继续让“朋友圈”里的谣言病毒式传播、裹挟式转发,危害就会越来越大。今后若依旧任由微信里谣言泛滥,那么微信难免会成为“危信”。《共绘网》认为应加大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文明法治,不能让微信等新媒体成了伪科学谣言的传播工具,而传播正确的,有说服力的科普知识,正确引导舆论,是新媒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的观点是?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现如今,没有人再相信专家。大部分人都觉得,如果有疑问,直接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找到答案,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我们根本不需要专家。相反,专家一直带给我们的负面新闻,更加导致了我们对其认知的误读。 其实没有任何专家可以保证一直正确,专家的存在只能保证他们比普通人的错误概率要小一些。专家作出正确的判断,被大众认为是理所应当,但是一旦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被认为是不可原谅的——几乎所有的舆论都在夸大专家的错误,导致大众认知偏差,认为所谓的专家其实都是大骗子,根本没有任何专业上的优势。 当然,我们对专家的误读并不都是错误的。事实上,专家的错误与我们开篇提到的知识分子只对理念负责,不对现实发生的后果负责有着很大的关联。商闻
平庸之辈从未渴求过真理, 他们对不合口味的真相视而不见。 假如谣言对他们有诱惑力, 他们更愿意崇拜谣言。 谁向他们提供幻觉, 谁就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谁摧毁他们的幻觉, 谁就会成为他们的攻击目标。
大众识别“伪大师”的能力是欠缺的。其实得到平台的部分课程还是比其他平台好一些的,仁者见仁,部分用户舍不得花钱,部分用户不花钱,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少花钱可以获取资源,这些才是阻碍平台发展的最根本。先做好APP和产品,对别人说知识付费时能泰然处之比啥都强[吃瓜]蕉绿都是他们贩卖的[Emm]
1
共6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