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就承载了许多平民草根阶层子弟的梦想。这些年来,有不少优秀的平民草根子弟通过高考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当今社会不断出现的一些事业单位的“萝卜招聘”,也使不少的平民草根子弟更是对高考寄予厚望。
高考是一道槛跨过它上了名校或者就能有“破茧成蝶”和脱贫的希望。然而,凡事均有两面性,高考自然也有弊端,虽然它是一些平民学子和寒门学子提升的一个通道。但现实中确实存在着,教育的发展不均衡和社会竞争也不完全公平公正,使得一部分民众对高考产生了复杂而纠结的情愫。于是《共绘网》提议取消高考,以另一种方式让农民“入城”,其目的是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均等上大学,来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取消高考并不是就不需要学习成绩了,学生入学后最终还需通过毕业考试取得毕业证,只是增加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性。您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请您一吐心声,出谋划策。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因为你作为孩子的父母,是他坚强的后盾,无论从经济上,社会关系上还有人脉上,就算你的孩子不是出类拔萃,你们父母也能给他提供不会太差的支持。但是中国还有很多人是要通过高考这个唯一的通道改变命运,改变阶层。
怀揣梦想,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唐六贵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瑶族家庭,父母都是很朴实的庄稼汉。三年级之前,他和大部分瑶族孩子一样,在偏远落后的山村小学接受着较为落后的教育。因为一次考试,他幸运地成了清远连南一所瑶族重点小学的学生。从此,唐六贵的人生就此发生转变。 第一次去县里的学校读书,父亲担着一担谷,陪他走了10几公里的路,看着离家越来越远,唐六贵心里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 然而,来到县城后,敏感的唐六贵很快察觉到自己的家乡跟外面的世界相差实在是太大了。穿着瑶族服饰的他走在县城的街上,都会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那个时候开始有点自卑,在这样的环境呆久了,就更希望以后能为家乡做些什么,想改变那里的环境。” 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方向,唐六贵的成绩一直很不错。可是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却没有接受老师的建议,继续升高中读大学,而是选择了去读师范中专,为以后成为一名教师做准备。 1993年,唐六贵师范毕业,回到家乡成了一名乡村中学教师。“我们那一代人信奉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成为合格的老师才能改变山村孩子的命运,刚刚投入到教育事业,就迫切地希望能改变孩子。” 那时的乡村学校,师资力量大都很薄弱,老师都是身兼数职,他也不例外,物理、地理、历史、体育、音乐,门门都教过,最忙碌的时候,他一周要上21节课。 但能为改变家乡、改变孩子尽一份力,唐六贵乐在其中。(时代基金会)
为什么说对穷人的孩子,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呢? 因为,我们普通民众,本来就收入微薄,在之前的“ 人人报补习班、网课 ”的大环境下,别人有钱的,都是报一年10万、20万的辅导班。 人家请的都是名师,高价聘请来的,那自然是有效果的,毕竟价格摆在那里,效果当然显著。 在这些高薪的名师眼里,高考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简单来说就是,考试内容已经高度“ 可预测 ”了,这里说的“ 预测 ”,不是押题,而是说你可以按照一定的套路,专项练习,不断精进,或者说叫“ 定向训练 ”,更合适!! 将每一个高考占比的知识点,按照时间来划分,花一百个小时、花1000个小时,定向训练!专门为高考而生! 这种专门为高考而战的“ 名师战法 ”,我们穷人根本上不起。。 我们普通民众收入微薄,报不起这种一年10万,甚至20万的“ 学费 ”!顶多只能报1000,2000的,最基本的那种补习班。在那样的大环境下,即使我们再怎么拼命“ 鸡娃 ”,也很难考得过别人!! 特别是!培训机构高薪将我们各大学校的“ 名师 ”,好老师,挖走了之后。我们的孩子更是难以跟别人抗衡。 如果不治理,继续延续下去,最后会如何?? 很明显!演化到最后,其实就是一小部分天才和城市中产的孩子垄断名校,毕竟中产的普通孩子和县城的普通孩子,接受的教育本来就都不一样,人家还天天有一堆名师辅导,等到了高考,他们放一起考,你说结果会是什么样? 所以说!鸡娃模式,培训机构用高薪将全国各地的“ 好老师 ”全都挖走,对于我们穷人的孩子来说,是极度不公平的。 任知不管,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学校反而成为了摆设,教育、培训机构反而成为了真正的学校。 穷人的孩子再难通过高考,鲤鱼跃龙门!
在韩国经济快速发展的70年代,应试教育就已经达到了影响国家发展的地步。首尔的八成中学生,因为应付考试竞争,学习压力过大而造成身体出现了问题;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的收入都交给了补习班。于是,政府教育改革,推动“平等化”的教育,废止了高中入学考试,并明文规定禁止补习。
近年来,我国“特岗计划”累计招聘教师95万名,“国培计划”培训中西部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近1700万余人次,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127万名教师,19万名教师选派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正在成长起来。最新数据显示,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本科以上学历占51.6%,中级以上职称占44.7%。“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国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如今,我国建成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各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累计资助贫困学生6.41亿人次,基本做到“应助尽助”。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党的十八大以来,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累计招收70万人,累计有514.05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贫困学生纵向流动的通道更加宽广。(人民日报记者 张烁 丁雅诵 )
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1778—1856)认为,“必须拟定方法,使贫民子女受到最有用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德、智、体、行方面的品质,把他们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正是基于改造社会的目标和上述这样的认识,他举办了公共、免费和普及的幼儿教育和初等教育,在小学里开设了比当时英国小学更广泛的课程,如本族语、算术、地理、历史、自然等,取消宗教课。他十分重视劳动教育,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了起来,儿童根据年龄和体力要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但禁止十岁以下儿童受雇做工,十岁以上儿童的劳动受到了严格的时间限制(六小时以下)。他还主张儿童学习一些园艺、农业、手艺和生产技艺。欧文的教育思想对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和后来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实践都有重要影响。(作者:夫莽)
1
共8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