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护肤品不再是过去只有富人才用的起的东西。现如今护肤品已走进了平常百姓家。它给人们的精神、形象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而护肤品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用,不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近年来,化妆“涉毒”事件屡屡遭到媒体曝光,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化妆品的有毒有害造成毁容和过敏的事件不下20万起,化妆品的安全性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其实若想美容养颜,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这样可以加快体内血液的流通,让人身体通畅,有轻松之感,生活中带来的紧张和压力,都会随着运动,而逐渐得到放松,精神面貌就会非常好,变得积极乐观。那么是否可以说,“音乐+舞动+静心=最佳颜容护肤品”呢?《共绘网》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网络思想交流平台,面向每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有真知灼见、致力于全球和平携手共同发展的地球公民,我们期待大家的参与。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西方现代心理学在实践中,也逐渐认识到了身体疾病与心理情绪的对应关系—— 原来,身体充满智慧,身体的慢性疼痛,除了受到伤害所致外,绝大部分是因为我们的情绪、压力和心理问题所造成。
先给大家提一点知性,至於你身体的障碍,坐起来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对不起,要注意了!大家到了中年,身体都有问题,同我一样衰老了。小孩子年轻,身体障碍小,但心理躁动不安静;人到中年,心想安定,但身体已经不答应了。为什么不答应呢?因为大家玩了那么多年,吃喝玩乐,坏事也做得不少,好事却做得不多啊,是该受一点果报了,所以会痛一下,酸一下。那就赶快做运动,再求静坐。——南怀瑾先生《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如果要说静坐的姿态有多少种?那么,它大约有96种之多。可是所有方法的共通目的,都是在求“静”。那么“静”便是道吗?否则,何以必须要求“静”呢?这是两个问题,同时,也是两个不同的观念,包括三个要点,不可混为一谈。 (一)静与动,是两个对立的名词,这两个对立名词的观念,大而言之,是表示自然界物理现象中两种对立的状态,小而言之,它是指人生的活动与静止、行动与休息的两种状态。道非动静,动与静,都是道的功用。道在一动一静之间,亦可以说便在动静之中。所以认为“静”便是道,那就大有问题。 (二)求“静”,那是养生与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说是基本的方法。在养生(包括要求健康长寿——长生不老)方面来说: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从“静”中生长,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动物、植物、矿物的成长,都从“静”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一朵花、一粒谷子、麦子等等的种子,都在静态中成长,在动态中凋谢。人的生命,经常需要与活动对等的便是休息。睡眠,是人要休息的一种惯性姿态,人生往复不绝的生命动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机。所以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静为躁君。”以及后来所出的道家《清静经》等道理,乃至曾子著《大学》,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等等观念,都是观察自然的结果,效法自然的法则而作此说。甚至,佛家的禅定(中国后期佛学,又译为静虑)也不例外。 (三)在精神状态而言,静是培养接近于先天“智慧”的温床。人类的知识,都从后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聪明,动脑筋而来。“智慧”,是从“静”中的灵光一现而得。所以佛家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也是以静虑——“禅定”为中心,然后达到“般若”智慧的成就。 那么,用什么方法去求“静”呢?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而人们都是那样轻易地问出来。“静”便是“静”,用心去求“静”,求“静”又加上方法,那岂不是愈来愈多一番动乱吗?若在禅宗来说,便可直截了当地答:“君心正在闹,且自休去。”这样说来,“求静”根本便错了,或者说:可以不必求“静”啰!那也未必尽然。不必陈义太高,但卑之而毋高论地说,一般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经常习惯于动态;在心理方面,如意识、思想、知觉、情感等,好比多头的瀑布、澎湃的江河。真有“无尽长江滚滚来”的趋势;在生理方面,血液的通行、神经的感受、气息的运行,时时刻刻都会发生苦乐的觉受,尤其在静坐的时候,如果身体早已潜伏有病根,它可能会发生酸、痛、冷、热、胀、麻、痒等感觉,比起不静的时候还要强烈。“树欲静而风不止”,心欲静而动乱愈多,所以一般初学静坐的人,往往发现自己的思虑营营,非常杂乱,甚至,比起不静坐的时候,反而更加烦燥、不安;因而更加恐慌,认为自己不应该“静坐”,或者加上武侠小说与民俗神话等的传说,恐怕“静坐”会“走火入魔”。其实,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头上安头,错加误会,构成心理上的阴影。——《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很可惜,西方古典其实在欧洲受众圈子也很小,外国年轻人喜欢美式流行文化的远多于欧洲古典,毕竟古典的那个时代已经很遥远了。施特劳斯在古典音乐里,圆舞曲写的比较多,古典大神还是贝多芬,莫扎特,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我年年都看
坚持静坐。他用“静坐”的方式养心。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坚持不懈。在他的日记中常常见到“静坐片刻”。他的家书中常有告诫子弟“静坐”养生的句子。 曾国藩讲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曾国藩一生非常推崇静坐,他的修身12法就有静坐一条,静坐四刻,如鼎之镇。 静坐四刻,即每日不限时间,静坐一小时,用以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静坐以清除杂念,放松身心,亦可常思己过。 曾氏体质本弱,入京做官之后,时常头痛、乏力、目蒙。却能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应得益于其养生之道。
现在的人视《诗经》为小儿科,其实《诗经》的学问很深,《诗经》是可以唱的,是有音乐、有曲调的,可惜这些音乐曲调失传了,音乐能修身,能改变人的性格,能调理内脏,现在西方才知道音乐疗法,中国几千年前的古人早知此道,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都是可以唱的,都是有音乐有曲调的。颂《诗经》可调理内脏,道家有「六字诀」养生功,其中「六字诀」可以调理内脏:「嘘」字诀(调理肝胆疾病);「呵」字诀(调理心和小肠); 「呼」字诀(调理脾胃疾病); 「呬」字诀(肺与大肠疾病); 「吹」字诀(肾与膀胱疾病); 「嘻」字诀(理三焦疾调病);其实包括诗经在内的很多古代诗词和文章里的语气助词都有此功效,如:兮、之、乎、者、也、呜、乎、哀、哉......因此常颂读《诗经》、《楚辞》有益身心健康,间接调理内脏,达到修身之效。音乐不仅能调理人的内脏,达到修身之效,另外还能开智,这也是中国古代宋朝以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胎教听好的音乐,不仅开智还能使胎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育,出生后要「睡脑袋」,脑袋睡得正,五官就端正,五官端正不仅容貌好,还能使小孩有一个好性格,在学习中听着音乐学习效率会更高,听着音乐进入梦乡,会产生层层联想,是对大脑细胞最好的调理(戴耳机效果更好,但可能会影响听力),听着音乐工作,工作会更轻松,体力劳动也会变得不那么累,科学家听音乐灵感会更多。
《陌上花开》 窗前的吊兰, 被冬日的暖阳照射着。 我微微的闭上双眸, 什么都不去想, 静静地聆听 一曲喜欢的音乐, 让烦躁的尘心, 得以安宁; 让身心的疲惫, 得以舒缓!
1
共10条信息 |
1
共1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