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社会”的逐渐形成,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地呈现上升趋势,而石油等资源却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吞下大量汽油的车辆不断排放着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质。最终的解决之道当然不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而是开发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如今,我们能在路面上见到的除了传统的燃油汽车之外,也不乏一些汽车新成员——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使用电动汽车,其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正因为电力无法自动生成,需要从一次能源中获得,增加了电能转换这一环节,继而又增加了成本,电动汽车最终还是不能解决能源消耗的问题。研制出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洁净能源的汽车,才是解决能源消耗的正确途径。
全球现有能源能维持多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开发新能源汽车迫在眉睫!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2023年12月上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高层领导已明确要求政策要“先立后破”。近些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我国在树立新增长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做得相当不错。换言之,我国在“立”的方面,做的是成效显著、可圈可点。但我国现在对传统增长引擎(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盘),“破”得过了头。某些“破”的举措,背后既缺乏理论基础,也缺乏实践的支撑。 因此,我从去年就开始讲,我们一定要在政策上纠偏,更加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设计政策【4】。不仅如此,我们还更要在认识上纠偏,对那些诸如“加杠杆经济就不可持续”、“债务就是毒药”的偏颇观点要纠正,否则我国经济恐怕会滑向“下策”这一最不利的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我国政策的回旋余地仍然很大,完全有能力保证经济增长的平稳。在未来,我国需要坚决避免走向“下策”,而用“中策”来争取时间,最终用“上策”来化解我国的经济结构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要义。 徐高经济观察
加快解决技术“卡脖子”,才能在大国博弈中实现弯道超车。 去全球化、地缘政治关系越发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科技创新的紧迫性越来越高。通过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去打通光伏、电池、半导体等核心技术。 谁掌握了能源的技术,就掌握了下一个时代。目前这场新能源的技术大博弈还未有胜负。
我们都知道,在目前的中国,为了减少工业污染现在正在大力的推动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且目前世界各国也正有条不紊的推进着燃油车的禁售时间表,这些都对各大传统车企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发展新能源车这既是趋势也是必然。
1
共5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