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眼中的“高铁代言人”,李克强走到哪里,“超级推销”的旋风就刮到哪里。除了高铁,中国软实力和中国故事也急需“推销员”。
随着中国崛起,中国软实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让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友好、与人为善的国家,吸引了大批外国民众爱上中国文化及生活方式。孔子学院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及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携手发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做出贡献。2012年,文学诺贝尔奖终于花落中国籍作家——莫言,在国内外掀起一个莫言文学潮。2016年,成龙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这些令人骄傲自豪的软实力和中国故事鼓舞着每一个国人,也让我们成为“自来水推销员”,向世人宣扬中国的强大。中国软实力和中国故事要走出去,急需“推销员”?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你是怎么看的?你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我外交生涯的一大半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在半个世纪时间里,我有幸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我深刻感受到,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认知,是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少到了解多的过程。40多年前,中美两国刚刚建立外交关系,我赴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外交学院学习。当时有人问我从哪里来 ,我说中国。他接着问,“哪个中国”(Which China)。我告诉他,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如果今天还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他要么是仍生活在上个世纪,要么就是来自外星球。 20多年前,我出任中国驻埃及大使。金字塔附近的小商贩见到我就问,“你是日本人吗(Are you from Japan)?”我说不是。他们接着问,“你是韩国人吗?”我说也不是。我告诉他们,我来自中国,他们感到好奇。可见当时的中国出境游客为数不多。自2013年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稳居世界第一。在疫情前的2019年,已达到了1.55亿人次。今天,在全球各地的旅游胜地,都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身影。金字塔的小商贩们看到东方人的面孔,恐怕首先要问,“你是中国人吗(Are you from China)?”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同时应当看到,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仍存在很大赤字,仍不乏各式各样的误解、疑虑甚至猜忌。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西方民众获悉有关中国信息主要依赖西方媒体,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以偏概全,甚至刻意歪曲。二是西方一些人仍存在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妨碍他们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三是少数反华势力千方百计地遏制阻挠中国的崛起,编造各种谎言和谣言,对中国进行污名化、妖魔化。 因此,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仍然任重道远。本文选自中央外办原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第四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中的主旨演讲。
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面向现代化的特殊精神力量,对物质文明的建设发挥着协调推动作用。现代化发展虽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但这一基础是在一定的社会性质和文化发展状况中展开的。所以,现代化本身发展的如何也取决于各国家对自身条件创造性转化的如何,也即将自身条件与普遍物质内容(现代文明成果)结合的如何、利用的如何。事实也表明,任何一种现代化如若离开其本身文化土壤来单纯谈抽象普遍的发展,可能都是跛足的发展。精神世界作为人实践活动的结果生成,具有被社会生产活动所制约的功能,即意识形态功能,但精神世界除了有与意识形态重合部分外,还有非意识形态的价值文化功能。正如马克思批评施托尔希时指出:“施托尔希不是历史地考察物质生产本身,他把物质生产当作一般的物质财富的生产来考察,而不是当作这种生产的一定的、历史地发展的和特殊的形式来考察,所以他就失去了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够既理解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组成部分,也理解一定社会形态下自由的精神生产。”这里,我们看到马克思以历史的物质生产为基础来理解精神生产,将精神生产划分为直接反映阶级意志的意识形态和反映精神自由的精神生产两部分。反映精神自由的精神生产既与一般的物质生产不同,也与同属观念形态的特定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同,它凸显着文化人类学的特征。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一部分人能够基本摆脱物质劳动而从事精神劳动,人的精神世界也可以不再同物质世界直接交织在一起,从而按照精神生产的美的规律创造出科学、艺术、哲学等精神生活。马克思立足“物质生产的历史形式”来阐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内在联系,表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但具有统一性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在马克思看来,精神生产本是该反映“天性的能动表现”,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一定的精神生产关系促进或阻碍着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精神世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文化二重性功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表现为中国适应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广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化知识,理性、发展、进步、自由、民主等现代性精神深深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和革命实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代化任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实践中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构建自身现代性的价值标准和历史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特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和现代化文明的有机融合中,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应有”放置在现代化建设的“现有”中,以“应有”引领规范“现有”,为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以“现有”丰富发展“应有”,为现代化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实质可能。安昊楠
何谓明智?知人者明,自知者智。正如真理和谬误只是一步之遥一样,天才和垃圾也是一步之遥。 每个人,在有了知识和技能储备以后,下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对了位置就是天才,找不对地方就只能如同垃圾。 聂卫平下棋很厉害,但比长跑可能不如我们。刘翔跑得很快,下棋水平可能比我们差远了。但他们都是世界冠军,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然后在这位置上付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 找准位置,你就是一条龙。 找不准位置,你就是一条虫。 当然,要先成为千里马,然后去找你属于自己的“位置”。 人怕找错行。现在的大学生,到大学读书,一定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学深,学透,学精。走出校门,力争做到专业对口,这样才距离做出成绩的目标不再遥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