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广九铁路与广深高速使香港如虎添翼,如今的港珠澳大桥和粤港澳大湾区会令香港再次腾飞吗?

发布日期:2018-10-01    浏览次数:6081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左右。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建造工程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5月13日开通了港珠澳大桥海上游。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一桥飞架三地,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自身发展的空间。港珠澳大桥建成将形成连接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经济圈的闭合快速路网,大幅提高香港至珠江口西岸的运输能力。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将会对香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优势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另外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在今年第一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议论多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设想已被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相比世界其它地区的“湾区经济体”,“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一国两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拥有背靠祖国这一最大优势的香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过去广九铁路与广深高速公路使香港如虎添翼,如今的港珠澳大桥和粤港澳大湾区会令香港再次腾飞吗?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您是怎么看的?您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您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广九铁路 广深高速公路 港珠澳大桥 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
赞同(2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枫海如歌2025-03-17

要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产业变革由技术革命催生而成,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性变量。关键核心技术比例不高但关乎命脉,没有捷径可走惟有向上突围。要向“高”攀登,建好用好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等重大专项,采取“大兵团”战役式作战模式,让“超级平台”产出“超级成果”,在战略必争领域并跑领跑。科技无处不在,创新永无止境。要向“实”聚焦,从产业需求凝练科学问题,研发更多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持续提高生产质量、提升生产效率。科技引擎,市场点燃。要向“转”发力,及时推出需求侧政策,助力完成技术走向市场的“临门一脚”,跨越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未知前夜”。要向“外”拓展,深度融入国际生产网络、创新网络,在竞争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要育成现代企业强壮主体。广东有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还有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群,壮大顶天立地的领军企业,培育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让各具神态的“企业之树”汇聚成生机盎然的“产业之林”。国企、民企、外企都是广东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我们将一视同仁支持各类企业发展,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等开展多样化合作,各尽所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正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努力造就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希望广大企业扎根广东、深耕广东,聚焦实体、专注主业、关注市场,练就独门绝技,塑造百年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担纲大任。(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实录)

(0)

山林梦2022-12-17

港珠澳大桥在2010年12月30日开始通车,大大缩小了港、澳、珠三地的交通时常,从原来的三个小时缩短为大概半个小时。 可纵使大大缩短了通车距离,但在道路开放之后通车的数量却不尽理想,据统计数据显示,大桥平均每天的通车量不足4000车次。 因此,让不少人觉得很可能被海外多国嘲笑这是典型地耗资大、技术高却通车困难的“摆设性”工程。 实际上,这座大桥在开通之后利用率不是很高和通车数量少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单一。首先,是这座大桥截止到目前为止并且完全开放“全自由通行”。 这是继续香港与内地的规章制度,想要在两地往来的人员需要持有通行证,内地人员前往香港需要“香港通行证”,香港人员前往珠海则需要“内地通行证”,也被成为“回乡证”,基于这项规章,也就是并非任何车辆都可以随便无障碍在两地通行,想要在这座大桥通行的车辆需要办理两地的车牌。 而办理这种车牌所需要递交的审核资料十分复杂,其中有一项是车辆在某个公司名下且该公司近三年的纳税金额达到100万。在这种要求之下,能够取得两地通车车牌的数量有限,那么大桥通车的数量必然减少。 另一方面,最近三年来全世界疫情比较严重,我国虽然有序控疫且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继续疫情防控需求,两地通行便因此相对减少。 这种现象并非我国才有,几乎全球在疫情之下只能尽量减少人员的大规模流动,这才有利于疫情的有效防控。 也就是说,这座世纪工程级别的大桥,目前通车量比较少的原因除了规章制度的原因之外,还有大环境的客观因素。 有人表示,大桥的日均通车量不足4000车次,按照150元的过路费来计算的话,大桥一年的收费所得大概是2.3亿,且不说什么时候才能够回本1200亿,这样的年收入恐怕连工程资金的银行利息都不足,从表面上来说,这确实有点耗资大却回报率低,似乎显得有着不如人意。 可实际上,国家的很多重大工程是无法用表面上的收入来衡量意义,这座大桥的落成,不仅是中国跨海大桥技术领先于全球的荣誉,更是让香港、澳门与内地进一步紧密联系,大力缩短两岸的距离。而在我国这种巨大的惠民工程绝不仅有港珠澳大桥,还有我国的高铁。 我国高铁每年都亏钱,但国家依然财政补贴高铁得以继续运营,目的在于缩短全国范围内的距离,让国内的交通更加便捷,而在缩短两地距离时,既是在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是在缩短人与家的距离。(胡碧云)

(0)

郭绵蔚2022-07-06

如果香港早20年就开始和深圳合作,今天的人均收入估计得翻好几倍,强上加强,何至于沦落至此。 但实际上,排斥深圳并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深圳只是一个替罪羊而已,从中体现的其实是这20年香港那排斥大陆的思想。 2021年香港全面和深圳合作,也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 如果没有国安法,如果没有对暴乱分子的重拳打击,香港就算再穷十年,穷到死,都未必愿意和深圳合作。 我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建立中看到的,是香港真正、彻底的回归。 上一次是肉体的回归,这一次才是归心。 回归20余年来,这是香港第一次真心的和深圳合作,真心的拥抱大陆,真心的把自己当成中国的一份子。 把那些魑魅魍魉全部收拾掉之后,香港的局势立刻就清晰了,一些本来很简单,明显对香港有利,但推进极为困难的事情,立刻就能落地了。 香港和深圳,即将融合成一个超级都市圈,这个都市圈的成立将震惊整个亚洲,成为真正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锁定了香港和深圳两城未来数十年的发展优势。 恭喜香港,终于找到了那条正确的路。 同时,也祝贺祖国。来源:远方青木

(0)

OOIIKI2022-02-23

中国,永远是最伟大的祖国!此生不悔入华夏,来生还入华夏家!我爱你,伟大的祖国!

(0)
1 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