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贸易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赖以生存的经济发展途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从避免。可以看到的是,人类社会的商品贸易一步步从小农小商品市场、到地区(方)市集、又到国家市场、再到国家间区域自由贸易区,现在,全球自由贸易(世界单一、统一市场)也跃跃欲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截至2013年6月19日,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在我国,最早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于2014年上半年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区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是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除此之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成熟,这种国家间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将逐步转变为全球自由贸易,有利于全球市场统一,促进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十三五时期,中国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56.10%4增长至2020年的63.89%5,超过1亿非户籍人口居民到城市落户6。对不少人而言,迁居至大城市7能有助他们获得更好的事业发展及生活水平。根据2021年5月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10?2020年人口增幅最大的省份为广东及浙江省,增幅分别达2,171万及1,014万人。其中,广东省的深圳和广州市人口分别增长714万及598万人8,浙江省的杭州市人口增长324万人9。由此可见,不少人在过去数年从全国不同地区移居至沿海省份的大城市生活。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延续《十三五规划》新型城镇化策略。《十四五规划》提出了预期于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的目标。为此,政府将继续完善户籍制度。《十四五规划》中指出,政府将「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8.27.1)。 以上政策说明,政府于未来5年处理不同城市的落户制度时会采取分层级做法。城区常住人口少于500万人的城市落户制度将全面放宽;而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户籍制度将会精简,并将继续以居民于该城市居住及缴纳社会保险年期为主要落户条件。经过多年城镇化发展,现时中国各城市已经形成一个个城市群。此政策有助将人口更平均分布,以平衡大城市的资源限制和经济发展需要;此政策也能加速发展围绕大城市的城市群和都市圈,从而形成一个个经济功能全面和产业分布合理的区域,助力各地区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从商贸的角度来看,建立更成熟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意味著更多城市将成为区域商贸和消费中心的一部分,城市群和都市圈内的经济循环也不会只集中在大城市的核心区域。(曾诗韵、潘焯匡)
中国“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的是什么?首先,先回应绝大多数人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的到底是什么? 可以明确的是,这个“统一”不是市场水平的统一,更不是GDP数据的统一,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不可能用一纸文件就要求全国齐头并进。 那这个“统一”统一的又是什么呢? 较为正式的解答是,统一大市场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市场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的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以及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的监管要公平统一,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规范的大市场。 我们说得直白点,其实就是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通过规则建设,来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从内容上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可以拆解为这样3点: 第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完善统一市场的标准执法标准,提高管理效率; 第二,统一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让要素更好地为供给服务,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性垄断,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管理效率、生产要素、反垄断,不难发现,每一点都直击我国市场的核心问题,而这也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我们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大事,一个华丽丽的战略性突围,它的伟大意义,将在未来历史中日益凸显! 今天(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 RCEP的生效实施,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充分体现了各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将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换”,奴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奴役”,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剥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雇佣”,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协作”,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路径,也是文明进步的阶梯,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
肖磊:很多人现在依然对中国宋朝的商业繁荣赞不绝口,但取代宋朝的元朝,其商业的开放性和大统一市场远高于宋朝,元朝的海外贸易额至少是宋朝的两倍,跟宋朝通商的海外地域也就50个,而元朝接近200个,甚至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所历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未超出元代华商活动的区域。 没有“贸易”需求,欧洲就不会有大航海时代,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美国。没有“贸易”需求,英国人就不会去改进纺织机,不会去挖煤、修铁轨,就弄不出蒸汽机(因为没有需求),工业革命就不会诞生。当然,苏联也有贸易,问题是苏联的贸易,没有普遍性的反馈机制,不是完整的贸易交换逻辑,充其量只是生产的扩张,而不是贸易的扩张,这意味着苏联体系内的加盟共和国,要么只能等待苏联的技术援助,要么就必须跟其他市场建立贸易,否则就难以维持。这跟中国已经建立的全球性贸易网络是完全不同的。 “贸易”的普世性所产生的力量,是被严重低估的,这就好比说,如果你跟伊朗宗教派讨论女子应不应该戴头巾这个事情,估计立马就能打起来,而且是你死我亡的那种,因为这个事情没有讨论的余地,但如果你跟他们讨论如何把伊朗的手工地毯卖出好价钱,他们绝对会跟你说上两三天伊朗地毯的各种事情。 所以,“贸易”才是人类最大的普世价值,它超越了所有国家、信仰、民族等概念。假设美国的商业是落后的,美国所谓的价值观,就会被很多国家嘲笑。这里你不用跟我讨论什么谁前谁后的问题,我已经说了,没有贸易,人类延续都是问题,何谈价值观。好,那我说了这么多,到底跟美国如何定义中国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很简单,美国正在违背真正的“普世价值”,在如何定义中国的问题上,正在犯严重的历史性错误。
大国亟待大民,大中国遍地小农意识,但中国依然以穿越时空隧道的巨龙派姿,龙头与世界对接迈步数字化时代,龙身潜伏在后工业化过程中,而长长的龙尾逶迤在落后的农业时代。 当下之时巨龙翻身,信息文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混合升腾、激荡,春运独有现象也折射出大国小民的复杂状态,但也不乏互联网技术催生出新农人,在拼多多之云端完成微供给大市场。 美国大农业是国情,中国小农经济是国情,照本宣科没有可能,好在中国是世界上最擅长运营互联网技术的超级经济体,农民、农村、农业正在进入数字化的前夜,这依然是一条值得期待的康庄之道!
1
共6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