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因为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他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这个标签可以在广泛的商品上找到,从服装到电子产品等等。
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在进行物质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将人文文化和国内的商业文明连带出口到国外,毋容置疑,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产品制造国。可就中国工业生产的现状来说,人均工业机器人的比例还很低,所以必须改头换面,追求创新驱动的新型增长模式,您说呢?你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内外联动促进区域转型升级,基于地域综合、凸显地域特色。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二阶段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全国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符合区域需要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是适应当前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的重大要求,而这一要求的完成必须依靠具有明显差异和功能互补的区域间协同,因此所有区域都要尽可能发挥好自身优势。推动建立全国层面的科技创新网络,更需要所有区域的参与并更好地发挥作用,只有处于创新网络边缘的节点变成区域中心节点,核心边缘的网络结构变成高等级的层级网络结构,更多区域、更多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更强,才能形成更加稳定高效的全国科技创新网络。因此,区域创新会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点方向,这正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相吻合,也应步调一致地去推动。马海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工业互联网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它是提高我们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这意味着我们制造业在外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正在经历一轮新的转型升级,对我们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竞争力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就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就是借助数字化技术革新传统业务管理和生产运营模式,在提质、增效和降本的基础上,以灵活高效的智能化系统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一方面企业通过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研发、管理、生产、采购、销售的全业务流程,以数字化革新产品创新、业务管理和生产运营模式,在缩短产品研发和生产交付周期的前提下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构建高度柔性化的智能生产线,支撑客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运用“互联网+制造”思维重构与消费者、产业合作之间的产业生态关系,以应对市场增长乏力和渠道成本过高等挑战。
高等院校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应用基本解决了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广大企业可以通过“无人工厂”摆脱对劳动用工的依赖。但是“无人工厂”不等于“零人工厂”,企业需要的熟练机器人和数控机床操作、维修人员,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员大幅度增加,也就是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既要懂得制造技术,也要懂得信息技术,培养这些人才必须要依赖高等院校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十四五”期间,实施智能制造要抓紧智能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开设智能制造相关专业,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联合设置课程,解决未来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作者:朱明皓,系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产业技术升级面临发达国家的压力: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从专利数据来看,与西方专利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发展仍然落后,且屡遭“专利天花板”“技术封锁线”,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体看,当前我国核心技术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电子通信领域,其中2013—2017年“数字通信”专利技术申请数量居第一,共28463件,但在药品、医学技术、生物技术、发动机、环境技术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专利分布数量仍处于低位。而从专利的层次和规模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专利“含金量”不高,我国研发投入总体规模仍不到美国的一半,研发投入和强度低于世界制造强国3%左右的水平。尽管我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2019年上升至13位,但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存在偏差。与日本相比,虽然日本制造业从总量数据来看表现不突出,但日本企业注重长期传承和持续创新,因而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实力仍然很强,日本入围全球百强制造业企业超过40家,在产业上游的原料和设备领域,无论是专利的质量还是数量都非常突出,比较而言我国制造业发展往往容易受限制。 由于我国制造业利用先进技术的水平不高、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较弱,导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较低。在劳动生产率方面,2018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28974.93美元/人,仅为美国19.3%、日本30.2%和德国27.8%。在利润率方面,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1995.5亿元,比2018年还下降了3.3%;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59%,而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率为6.57%,500强之外的企业利润率也到了4.37%,我国制造业呈现“大而不强”的局面,与制造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6%之间,年均增长3.83%,并不处于世界“最顶尖水准”。(作者: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 耿德伟 傅娟)
想想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 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60后、70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 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现在的80后、90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这批人已经毫无机会,失去理想,带有绝望,未富先废。
1
共7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