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文化的全球化,从中国各地的英语普及程度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愿意接受外来文化,也是最有世界大同心的民族。
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语种,英语在世界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为了与世界接轨,英语进入中国,在各大城市,都可以看见中英文双语的路牌、指示牌,地铁甚至公交车上都有英语报站名,各大中小学开设英语课,列入高考范围,国人也越来越喜欢过洋节。语言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核心,中国一直都愿意包容西方世界的核心文化,不排斥不拒绝,真正做到了文化融合、文化开放、文化包容。反观西方国家,中文的普及不及英文在我国的十分之一,让人唏嘘。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中文的地名很美。敦煌、兰陵、浔阳、扶风; 长安、云梦、扬州、栖霞; 蓬莱、西凉、天水、酒泉; 春熙路、莫愁路、白鹿巷、琴台街; 长乐坊、琉璃街、枫林路、春晓路; 霞飞路、青云谱、灵隐路、晴澜路; 百花深处、勒马听风街、曲水亭街。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提出"改革英语在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科地位暨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不再将英国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的建议。许进首先提出"为了学英语,学生和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英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的质疑。 接着指出,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 许进调研发现,现在的翻译机可以提供包括英语在内多种语言的、衣食住行等领域的、不低于大学英语6级水平的口语翻译服务。他认为,智能手机为大家提供的翻译软件,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于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的《教学目标》。许进指出,音乐、体育和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占比偏低是各级学校面对的实际问题;不再将英语设置为必修主课,能够解决素质教育缺乏课时的问题;学校应该用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莫易)
1
共2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