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凝聚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凝聚着传统文化精髓,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它多侧面地反映了古代中国文人的思想抱负与审美情趣。与此同时,古陶瓷、古建筑、书画作品(古籍)等也承载了诸多传统文化故事,是传统艺术的结晶,这也是人们热衷收藏字画、每年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走进故宫的原因。也许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个国家都日益强大、趋于现代化、科技化,但历史所沉淀下来的文化永远都值得后人珍藏、学习。您觉得呢?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十多年前,在哈佛大学一所宿舍楼的大厅中,一位娶了洋太太而自然成为洋人的青年在展出他的画。一幅素描上画着一大片低矮的草房和木板房,他特意在上面写着:“这是我家乡的旧房,可惜现在已经被拆除,建成毫无特色的新房。”我问了他一句:“你家乡人喜欢住旧房还是住新房?”他支支吾吾没有回答。画上的旧房显然并无多少特色,更不像是值得保存的文物,至少在画上没有专门说明,为什么他非得让自己的家乡父老一直住下去?此人如果十分爱好,完全可以不离开家乡,长住在那样的房子中发思古之幽情,或者好好体会一下其中的人文精神。人在美国,也可以掏些美元出来,请家乡人保留一些下来。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资格阻止家乡人自愿迁居新房。至于新建筑毫无特色,也得看具体原因,刚解决温饱时顾不得那么多,也是情理中事。 类似的情况其实经常能遇到。住在独门小院或高层套房中的专家学者们大谈石库门房子和四合院的优点,现在的石库门和四合院如何宝贵,住在里面如何有文化情趣,却根本不顾目前大多数石库门、四合院早已住上了“七十二家房客”,成了充分利用、无限分割的大杂院,哪里还有什么优点可言?专家学者们考虑过如何维护这些住户的基本人权,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吗?还有些居住在明清古屋中的居民,不仅要忍受房倾屋漏、冬冷夏热之苦,还得面对每天涌来的大批游客,甚至夏天午睡时也得面对门窗外指指点点的人群。在我亲眼看到这一幕时,听到的是主人愤怒的声音:“这房子怎么不早点坍了!” 我这样说并不是反对保护文物,包括保护有价值的旧建筑和成片的旧民居,更不是主张要一律拆除,而是认为研究这些问题时都不能离开对人的关怀——既要考虑他们自己和其他观赏者的兴趣,更应该顾及居民和当事人的权益。我曾经在江西乐安县的千年古村——流坑村作过考察,发现那些积淀着深厚文化基础的古建筑在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之后,已经无法满足村民的居住要求和精神生活。有的是古建筑的先天不足,如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厅堂以外的建筑面积狭小,通风和采光条件很差;建筑密度过大,人口增加后没有扩展余地。有的则是变革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造成的,如流坑村当年的经济繁盛是依靠竹木贸易和水运,其文化的发达也离不开科举制度和当地人雄厚的财力。而今这些都已不复存在,名人用过的书房只能改作卧室,或者用来堆放柴草,甚至权充猪圈。留在村里的人至多只有中学文化程度,就是要打工的青年也只能远走他乡,守着老屋、翻着族谱的老人中几乎没有人真正了解本族本地的历史。如果我们真讲人文精神,难道能不首先关怀这里的人?反之,如果离开了生活在这个古村中的人,即使将这一批古建筑保住了——且不说需要多大的代价或者实际上是否可能——与古建筑同在的文化也就永远消失了。原载《葛剑雄文集》
一次,建筑学家梁思成做古建筑的维修问题学术报告。演讲开始,他说:"我是个'无齿之徒'。" 演堂为之愕然,以为是"无耻之徒"。这时,梁思成说:"我的牙齿没有了,后来在美国装上这副假牙,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色的,略带点黄,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做'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
据梁实秋《怀念胡适先生》载,有一天梁等人在胡先生家里聚餐,徐志摩像一阵旋风似地冲了进来,抱着一本精装的厚厚的大书,是德文的色情书,图文并茂,大家争着看。胡先生却说:“这种东西,包括改七芗、仇十洲的画在内,都一览无遗,不够趣味。我看过一张画,不记得是谁的手笔,一张床,垂下了芙蓉帐,地上一双男鞋,一双红绣鞋,床前一只猫蹲着抬头看帐钩。还算有一点含蓄。” 汪曾祺在《彩云聚散》一文中说:某皇家画院以“深山藏古寺”为题举行入院考试。这道题难的是一个“藏”字,藏就看不见了,看不见,又要让人知道有一座古寺在深山里藏着。许多画师的画都是在深山密林中露一角檐牙,都未被录取。有一个画师不画寺,画了一个小和尚在山下溪边挑水,因构思奇妙而荣登天子殿堂。。(李文老师说)
在建筑文明领域,古苍梧国20000年前的巨石棚位于今湖南永州零陵西路到广西全州界八铺中的黄田铺。永州零陵黄田铺镇中学内的石棚不是天然形成的,是人工搭建的,也是至今考古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建筑之一。2009年在湖南南部发现多座榫卯结构的石柱石梁桥,其中有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寿隆桥、允山镇回岗村汉缕桥、寺上桥,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五谷桥,新田县石羊镇清水湾村莲花桥、史家村莲花二桥等。这些榫卯结构石梁桥的发现,形成湖南地区古代桥梁建筑的亮点。湖南临澧竹马村遗址18000年前高台式建筑证明万古中华文明。湖南临澧县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末期约18000年前建筑遗迹的发掘和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人类最早的城市群出现在大湘西地区有其必然性。 城市文明的出现有一个持续的历史积累过程。在湖南临澧县的北面是湖南澧县城头山文化遗址和彭头山文化遗址。距今近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遗址高台建筑和距今近7000年的城头山文化遗址城市建筑群是人类城市文明的源头。人类城市文明出现的前提是建筑文明的发达。城头山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因为此前的建筑文明已经广泛出现在湖南各地。临澧县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末期约18000年前建筑遗迹是湖南地区诸多万年以上古建筑遗址之一。衡阳常宁市水口山江洲遗址距今12000年前的建筑群与临澧竹马村台式建筑基址具有一定的时代历史联系,并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后来澧县彭头山、八十垱遗址地层中也都发现有房址遗迹。 河南新密轩辕丘——古城寨5000多年前城址于2000年发掘,古城址有90米护城河,城基宽42.6至125米,城墙高5至16.5米,东西宽370米,南北宽500米,城中心有383.4平方米的宫殿基址,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一考古发现轰动了世界,2002年被国家定名为“中华探源工程”之一。
1、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1.34亿元。《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设色纸本,纵42厘米,横1800厘米。全图描绘人物众多,街市整齐,地域特征明显,绘图用笔细致入微,色彩鲜艳饱满,全图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历史时刻的片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乾隆时期清朝宫廷纪实绘画的又一佳作。画幅上“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五玺俱全。宫廷的原样装裱,包首为织锦,题签上的文字为“徐扬画平定西域献俘礼图”,玉制的别子亦保存完好。此画卷曾经著录于《石渠宝笈》,十分珍贵。 2、钱维城《雁荡图》1.2992亿元。《雁荡图》是乾隆皇帝钦点状元画家钱维城的代表作,也是是清宫乾隆内廷画家钱维城一生最著名的两幅长卷之一,又称为《雁荡五十三景图》。此卷为纸本青绿设色手卷,长731.2厘米,乾隆八玺齐全,并有嘉庆、宣统的鉴藏印。这件作品曾被列入记录清朝宫廷收藏的《石渠宝笈》,并在伪满时期流失于海外,2002年由中贸圣佳从海外征集回来,当时的拍卖成交价为429万元。此番再次上拍成交价就翻了5倍多,不仅创造了画家个人的最高拍卖记录,更使清代宫廷绘画的市场价格高看一层,充分说明了古代书画精品价格的上升空间。由于《雁荡图》的保存状况完好,属于极其珍贵的精品,其成交后的升值潜力仍被众多买家看好。 3、王翬《唐人诗意图手卷》1.26亿元。王翚此图,写江南景色。起首平林清旷,坡陀相续,浅沙远水,天遥日暮。坡岸之间,蹊径蜿蜒,山势渐起,村舍列列映带于乔木茂树之间。小道之上,人骑往来,碧溪尽头,归鸦翔集。晚霭生处,岗岭遂峻,叠壑层岩,逶迤有磅礴之势。其间乔松积翠,山寺藏幽,其下芰荷送香,平畴交远,大江与青山,远而不见尽头矣。其末以落照结,故意境益见祥和。 4、王时敏《仿各家山水册》1.2亿元。本卷共六开,册改卷。各仿王蒙、吴镇、黄公望、巨然、赵孟頫、赵令穰笔意,而颇得各家意味。卷后王时敏虽谦称:“每帧标题强名之曰学某家,其实于古人神韵,曾未得其脚汗气。正米老所谓惭煞人也”,然此卷实则是王时敏精心之作,笔墨酣畅浑厚。其中第六开“仿赵令穰湖乡清夏”,画意与今藏波士顿美术馆《湖庄清夏图》相近,似为所本。而第五开仿赵孟頫山水,全做青山白云,亦颇有可玩味处。 5、八大山人《竹石鸳鸯》1.187亿元。《竹石鸳鸯图》,该图为立轴中堂,宽65cm,高约120cm,以墨笔作于明代灰纸之上。款题乙酉春日写,八大山人。构图取对角倚斜之势,上留天头,下着斜坡,画两鸳鸯依偎于巨石之上;右上危壁兀立,上平下斜,有芙蓉扎根壁上,旁见侧出,偃仰敷荣;实景相对之间留空,恍若有万顷碧波,极目难测。分章布白,巧妙取势,咫尺之间,意象萧远。朱耷的《竹石鸳鸯图》,此作之妙,尤在笔墨。八大山人在70岁前后,书画用笔由方转圆,从务追险绝归于平正深厚之上来。尤其在他的花鸟画创作上,把明代由沈周开创的意笔传统推向了极致。
要想恢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必须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解决现实问题时的有效性,《共绘网》就是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手段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道”和“艺”两个层面,“道”是人对宇宙万物的根本认识,“艺”则是这种认识反映出来的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是明道、行道、传道,其人生境界以求道、悟道、证道为根本。“道”和“艺”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是儒家强调的“上达”和“下学”之间的关系。上达者,达的是天道、性命等,“下学”者,学习的是具体技艺和日常生活等,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下学必须要上达,上达也必须落实到下学,换而言之,“道”可以统“艺”,由“艺”也可以臻“道”。
China就是中国的意思,英国威廉王子大婚,婚礼上的瓷盘也是中国制造。瓷器作为中国古代超高技艺的一个表现形式应该作为重点的推荐对象。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垂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的发明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凝聚了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更蕴含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瓷器在汉唐以后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当时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且对其他国家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中国为世界人民所认识,获得"瓷国"的美誉。同时,瓷器还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它是中国对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作出的一项重大且不可磨灭的贡献。 瓷器所蕴含的独特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技艺的高超,也对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瓷"作为展现中国文化的代表推向世界当之无愧。
1
共10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