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字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最开始,它只是一种烹饪方法。后来,人们用它来形容,为了扩大影响或制造轰动效应而反复地进行报道和宣传;利用价格的升降不断地买进卖出,以从中获利的一种手法。
自有市场以来,人类似乎一直在发明能“炒”的东西,炒股、炒房、炒期货……只要是有利润产生的地方就有投机客的身影。而无论炒什么,总有人赢得满盆,也总有人输得一败涂地。在此,《共绘网》就想问:如今整个世界经济似乎都是非理性“炒”出来的?您觉得这其中是否充满着“危”与“机”呢?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长期通胀、资产为王。通胀长期存在。 在货币超发的时代,通胀上升是长期现象。 从1932年到2019年,英国的年均通胀率为5%,远超金本位时期1870年至1931年的0.6%。从1934年到2019年,美国的年均通胀率为3.5%,同样远超金本位时期1870年至1933年的年均0.04%。 即便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日本,在2013年安培政府实施了大规模量宽之后,从2013到2019年的年均通胀率为0.8%,也从通缩中走出来,出现了小幅的通胀。 资产价格长期上涨。 在货币超发的时代,我们发现各类风险资产价格呈现长期上涨的趋势。 首先,通胀的出现就代表着实物类商品价格的长期上涨。 作为实物类资产中最具代表性的黄金,在纸币时代长期上涨。在1931年,英镑和日元均宣布脱离金本位,之后到2019年的88年间,黄金对日元的年均涨幅高达9.9%,黄金对英镑的年均涨幅也达到6.5%。美元于1933年脱离金本位,之后至2019年的86年间,黄金对美元年均涨幅为4.9%。其次,股市和房市也呈现长期上涨。 在房地产市场上,从1932年到2019年,英国房价年均涨幅达到6.4%,加上4%的租金回报率,持有房产的年均回报率高达10.4%。从1934年到2019年,美国房价年均涨幅达到4.3%,加上5.2%的租金回报率,持有房产的年均回报率高达9.5%。 在股票市场上,从1932年到2019年,英国股市年均涨幅达到6%,加上4.7%的股息回报率,持有股票的年均回报率高达10.7%。从1934年到2019年,美国标普500指数年均涨幅达到6.9%,加上3.6%的股息率,持有股票的年均回报率高达10.5%。 在日本,从2013年安培开始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之后,从13年到19年间,其股市的年均涨幅为12.5%,加上1.9%的股息率,持有股票的年均回报率也达到14.4%。同期6大都市地价的年均涨幅为2.7%,加上5.5%的租金回报率,持有房产的年均回报率也达到8.2%。 最后,现金跑输通胀,固定收益类资产长期跑输股市房市。 从1932年到2019年,持有英国短期国债的年均利息收入为4.7%,持有长期国债的年均利息收入为5.6%,同期英国的通胀率均值为5%。 而从1934年到2019年,持有美国短期国债的年均利息收入为3.5%,持有长期国债的年均利息收入为5.6%,同期美国的通胀率均值为3.53%。 可以看出,在纸币时代,持有现金是最差的选择,在英美两国持有短期国债的长期回报率均跑输同期的通胀率。 而持有长期国债资产的长期回报率略高于通胀,接近于黄金,但是远低于同期的股市和房市涨幅,尤其是考虑后两者还有股息率和租金率提供的额外增值。(商闻)
处置问题机构。及早把“烂苹果”捡出去,对于建设稳健高效的风险处置体系至关重要。一是“生前遗嘱”。金融机构必须制定并定期修订翔实可行的恢复和处置计划,确保出现问题得到有序处置。二是“自救安排”。落实机构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的主体责任,全面做实资本工具吸收损失机制。自救失败的问题机构必须依法重整或破产关闭。三是“注入基金”。必要时运用存款保险等行业保障基金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防止挤提、退保事件和单体风险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四是“及时止损”。为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以成本最小为原则,让经营失败金融企业退出市场。五是“应急准备”。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制定处置系统性危机的预案。六是“快速启动”。有些金融机构风险的爆发具有突然性,形势恶化如同火警,启动处置机制必须有特殊授权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 郭树清)
引导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必须牢牢守住“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 需要指出的是,各地针对房地产市场不同情况所作出的相应调整,并非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翻转。要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精准性协调性,努力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 当前,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仍然存在。对此,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正依法依规开展风险处置化解工作,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合力缓释房地产企业风险。 保持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关乎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关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正是复杂形势下中国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体现。 (新华社)
在众多申请破产重整的公司中,不乏曾经赫赫有名的企业,比如*ST康美。2021年11月26日,法院批准了*ST康美的重整计划。根据方案,公司资本公积金转增共计88.89亿股,其中12.66亿股用于解决资金占用问题;11.13亿股向中小股东进行分配;28.79亿股由重整投资人有条件受让,重整投资人作为受让股票条件之一所支付的现金对价,专项用于根据重整计划支付重整费用、清偿债务、补充公司流动资金;36.31亿股将通过以股抵债的形式用于清偿公司债务。 2021年12月,*ST康美迎来了“白衣骑士”。据披露,广东神农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与4家财务投资人已合计支付65亿元,获得*ST康美41.45亿股的转增股票,前者获35.09亿股的转增股票,占总股本的25.3%。2021年12月29日,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ST康美破产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终结重整程序。至此,*ST康美破产重整如期实现重整目标结案。 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2021年已有15家上市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完成自救。 2021年12月31日,海航集团发布消息称,截至当日,*ST海航、*ST基础及*ST大集3家上市公司重整计划已经执行完毕,并获得法院裁定确认。此前的2021年10月31日,海航集团重整计划获批。 还有*ST实达。2020年6月,因连续2年亏损且2019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实达集团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眼看业绩亏损无法逆转,2021年2月,*ST实达宣布启动破产重整。幸运的是,公司通过重整迎来了地方国资的入主。据公司2021年12月6日披露,福建国资旗下的大数据公司将担任重整产业投资人,并以9亿元受让股份数量约5.45亿股;新任控股股东大数据公司还承诺将旗下持股比例为84.25%的星云大数据注入上市公司。“相比前些年的难受理,破产重整时效已大幅提高。”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投行人士看来,近年来,随着司法环境的变化、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以及专业机构的设立,破产重整的通道已经比较顺畅,相关上市公司重整进度不断加快。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在2021年申请破产重整的25家上市公司中,18家已被法院裁定受理。对比来看,2020年、2019年被法院受理重整申请的公司分别为15家和7家。(王乔琪 /上海证券报)
尽管理性告诉你,天上不会掉馅饼,但身边的人似乎都奔跑在获取财富的路上——有人靠创业,有人靠融资,有人靠技术,有人靠拉皮条,有人靠关系等等——都赚到了大把的钱。纸面富贵迷人眼,说的估计就是这种状态。 整个社会风气、市场氛围开始变得焦灼、焦躁,不是因为挣不到钱,而是觉得钱挣得太慢了——为什么我要现在才挣到10个亿,你看某某某的市值都过200亿美元了。大家开始变得不淡定,尤其是那些离龙王近的群体,他们接到了大量水,也急于把自己的水以各种说辞卖出去,或者用出去。可以回想一下,前几年,整个投资市场里面最大的困扰在于,怎么把手上的一大把钱投出去。 人性在龙王下雨时发生的这种变化,表现在方方面面。VC、PE是这样,一级市场是这样,二级市场更不用说了。 2015年是一个典型,股票市场在2015年上半年加速上涨,整个投资市场都非常焦虑。那时候你会发现,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边疆小镇,每一个人都成了股神。大家吃着烧烤,谈着股票,人人都可以买到涨停板,人人都觉得自己账面上有很多钱。整个世界都陷入了虚假繁荣。但是我们知道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经济处于冬天的周期,投资看什么,看谁能活到春天,看谁将会在下一个春天,变成参天大树。而像房地产这种,不吃技术饭,不用动脑子就能赚大钱的低效率高利润行业,即便它们的行业不是经济风险重灾区,也会被限制,在经济的严冬,资源都要用在刀刃上,这么低效率的行业,还占用这么多的资源,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1
共2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