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西方流行罪感文化;印度是苦感文化;而中国崇尚乐感文化,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儒家文化似乎更积极乐观?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次数:9078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世界各地区的人们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各种文化通过交流、碰撞、融合推动着世界的进步。

           西方流行罪感(丛林法则)文化,这种文化起源于西方的“原罪说”,其核心内涵是特有的忏悔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人一旦察觉到自己违背了那个“绝对的道德标准”,便会有一种深重的罪恶感。印度流行苦感(宗教)文化,在富人意识当中他们只能是多做善事,来世才能更好,穷苦人当中更是感到自然,吃的苦越多,来世才能更好。而中国崇尚乐感文化,于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中国文化引导着中国人去过一种充满内心喜乐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就是一种“乐感”的生命存在方式。它立足于一个世界(此岸世界)而强调人的主体性存在,并赋予人参与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从而培育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三者对比,显而易见,中国的儒家文化似乎更积极乐观,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 西方 流行 罪感 文化 印度 苦感 中国 乐感 儒家
赞同(42)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彭耀镔2022-08-20

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可能理解的太肤浅。穷,并不是吃苦。穷就是穷,吃苦不是忍受贫穷的能力。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某个目标而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无意义的消费以及在过程中不被理解的孤独。它本质是.种自控力,自制力,坚持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能比穷人更能吃苦耐劳,否则他不可能白手起家。你会看到他富有之后还是比普通人勤奋,比普通人能忍受孤独,还更有理想。这才是“吃苦”。

(1)

YJ涛2022-05-21

【每日故事】 小时候,我们老家还很落后,为了能让庄稼增收增产,父亲经常命令我带着弟弟去满世界拾粪,作为庄稼的天然肥料。 拾粪就是在一些偏僻的角落,把人畜粪便用粪框收集起来。 当时,我负责提着框,弟弟负责拿着些铲子收集。 拾粪是一件十分辛苦且又脏又臭的工作,许多小伙伴,看到我们兄弟两个在拾粪,就经常嘲笑我们。 虽然我和弟弟有十万个不情愿,但碍于父亲的威严,我们不得不在别的孩子正在玩耍的时候,去做这种既丢人又辛苦的事情。 时间久了,我和弟弟就逐渐习以为常,每天累积收集的粪便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粪丘。后来父亲把粪撒到庄稼地里,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家的庄稼收成总比别家的多,这个时候,我和弟弟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从此以后,在我心里,就种下了为家承担责任的种子,我经常带着弟弟抓鱼卖钱,捡知了壳卖钱,到砖厂搬砖,捡沙姜…… 几十年过去了,拾粪的经历,经常在我脑海里闪现,我挎着框,弟弟拿着铲子在乡间的小路旁时而弯腰铲粪,时而嬉闹追逐…… 最近,很多家长找到我,说他们的孩子现在很叛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活不干,自闭,不知道感恩,不听话,爱玩游戏,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许多孩子,还有轻生的想法…… 后来,我了解到,出了问题的孩子,一般都是家境优越的孩子,这些孩子,娇生惯养,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穿名牌,吃大餐,养尊处优,没有吃过苦,受过罪,所有得到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不懂感恩,不知道孝顺,没有经历过挫败,一旦遇到困难,就过不去了。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家长的责任。 现在的很多孩子,没有了目标,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感恩心,没有了责任心。 今天故事讲述我拾粪的故事,就是让很多家长明白,给予孩子最好的往往不是美好的条件,优越的物质生活,而是吃苦耐劳和勇于承担的精神。 常言道,你心里装了一个家庭的责任,你就有一个家庭的能量,你心里装了一群人的责任,你就有了一群人的能量,你心里有了全世界人的责任,你就有整个世界的能量。 静心语: 所谓的孝顺,越孝的人,才会越顺。 你有多感恩,就有多少福。 有责任心,勇于承担的人,才不会陷入绝境。

(0)

嘉陵江2021-07-16

Be optimistic. 要乐观。 For happy people, the glass is always half-full. If your tendency is to imagine the very worst-case scenario every time you face a challenge, then train yourself to reverse that tendency. 对快乐的人来说,玻璃杯里总是半满的。如果你每次面对挑战时都倾向于想象最坏的情况,那么训练自己扭转这种倾向。 Ask yourself what good can come out of the situation or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it. Optimism surely fuels success and happiness. 问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能得到什么好处,或者你能从中学到什么。乐观肯定会带来成功和幸福。

(0)

TGCSS2021-06-01

每天读点历史故事,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可明人事,可观将来

(0)

杨汉洲2021-03-24

中国文化中关于人性论的观点虽有分歧,但性善论一直是我们道德实践的基本前提假设。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本善良,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荀子虽提出“性恶”,但他同样认为“恶人”经过教育便可向善,人的最终归路就是善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性善”的人性论逐渐成为官方钦定的主流派观点。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与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之意;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与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良真诚,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善良的人,就像一盏灯,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需强迫,它会传播。以真诚和善良做人处世才能活得安稳宁静。

(0)

曲强2021-03-18

在满目疮痍的动荡世界里,维持一份公平和友爱,需要巨大的努力。

(0)

叮噹2021-03-16

启发很大!我目前就是处于建立系统化知识链的阶段

(0)

何蕾2021-03-03

人生在世,有两种痛苦:第一种叫生活的苦,是世俗琐事,是奔波操劳,是热嘲冷讽,是被收割。 第二种叫成长的苦,是主动改变,是寒窗苦读,是埋头奋斗,是孤独。 生活的苦和成长的苦,你总得选择一样。 如果你能接纳成长的苦,就可以避免生活的苦。 否则,你就在生活的痛苦里不断轮回。(作者:水木然)

(0)
1 2 18条信息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