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将接收留学生作为国家的战略,在长期的留学生教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国家要强大,不仅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也要想办法留住人才。我国许多优秀学子被培养成才后就此流失海外。留美发展的中国籍博士有多少?统计口径虽不一,华人取得的科技成就是肯定的,
迈克尔.萨德勒大体上可以而且应该被视为19世纪的教育旅行家之一。萨德勒没有写下比较教育学科的大部头理论著作。总的来说,他宁愿用报告和座谈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尽管如此,他的最大贡献恰恰是他对比较教育的理论和科学特点所持的新见解。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创者。从那时起,人们出国不再仅仅是寻找国外的可移植的具体经验,而有更多的目的:研究这些经验的深层原因。研究者应该着重研究外国经验的原因,而不是经验自身的“结果”。 比较研究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发现那些能从一国照搬到另一国的机制(虽然不应忽视这种仿效的通常可能性),而在于证明某种外国制度之所以崇高和伟大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以便以后找到某些手段,在认为有必要改正国家生活中某些缺点的情况下,在自己的国土上移植这种精神。 虽然萨德勒非常欣赏德国的教育制度,但他谈到任何国家都不能指望靠模仿德国的组织,把德国教育的精髓谁确地移植过来。德国教育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整体;这是它的成就,也是它的危险所在。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德国教育,否则就不要去效仿它。 由此,萨德勒第一次以自觉的和系统的方式提出了一种信念,这就是:研究一个国家的教育不能只涉及它的学校。萨德勒还认为,不能把“学校制度”和“教育制度”混淆起来,因为这两者不是同一回事。学校制度本身并不就是国家教育。相反,一个国家不依赖任何学校制度也可以采取其他有效方式来训练和教育年轻的一代。(作者:夫莽)
旅法作家边芹指出:精神上再度“下跪”,甘当“仆从”。1949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这几十年,一些精英文人在精神上又纷纷跪下去,并以给“西方主子”当“仆从”为荣耀。30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和思想体系,似乎都在为“帝国”培养上等仆人,多少年轻人在为得到“上等仆人”的位置而努力。如果“开放”与“接轨”被这班“主子”做代理人(或通过子女西移作间接买办和代理人)简化手续、并提供道德借口,那我们有权提问:我们为什么被卖?如果我们被卖,只是换得“仆从”的儿女在西方谋得个上等仆人的位置,我们更有权提问:卖得是不是太贱?!
金灿荣:除了双边贸易受影响,美国可能在很多制度上限制你,对吧?他可能希望西方国家,特别是五眼(联盟)国家,有五个英语国家,在文化交流、科技交流方面会有很多限制,所以我们的投资贸易都会有一点麻烦。另外就是人际来往也是有点麻烦。现在美国一流的工程大学基本上不招中国学生,他们也怕这个麻烦。原来我们以为美国的企业、大学挺独立的,还真不是。联邦政府一声令下,大家都老老实实遵守,对不对?其实美国政策执行是特别严格。一旦联邦政府有一个规定,都是老老实实执行。很多大学,就是私立大学,他们的资金也是高度依赖联邦政府的。就像哈佛、斯坦福这种好大学,大概他们的全部经费里面有40%左右是联邦政府给的,到地方政府再给一点,然后自筹一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市场化的。你拿人钱就手短嘴软。所以很多大学都特别是拿到联邦政府支出的,就是不要你中国学生,怕麻烦。所以你们如果有孩子想送出去就要算一算。怎么说呢?就是有一些比较好的专业,特别科技上美国比较领先的专业,现在原则上就不招。具体呢?他们有人统计过有那么几十项,我自己没有统计,就粗略地讲,那种材料工业,美国明显比我们好,不让你学了。医药、基因、大数据、航天航空,还有深海海洋尖端,他不让你学了。文科还行,文科他继续让你学。他是这种尖端科学不让你学,所以你们要送孩子走就要考虑困难。OK,关于中美关系的现状,我就简单点到这里。
对哈佛,NIH这些大名鼎鼎的机构,我们不要太仰视了。应该像孟子说的那样,“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毛主席说的更好:粪土当年万户侯。 当然我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否定人家的全部,这些机构也确有其了不起之处。 但是必须看到他们的光辉背后也有很多阴暗和龌龊,起码在猎取我们的基因资源方面是劣迹斑斑,所以这些机构并不值得我们那般推崇。 不要因为拿到哈佛的录取或者奖学金就感觉多么了不起了,一来就什么哈佛女孩了。 哈佛出来的有精英,也有混蛋啊!(熊蕾: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副社长、高级编辑,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1
共8条信息 |
1
共1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