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美国和其他国家试图挑起贸易战以及所谓的“脱钩”,而中国成为它们的攻击对象。同时,因为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混乱,多国面临困境,这就难以评估和中国有关联的供应链重组以及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技术战,已经造成多大的损害。
而经济学家布恩表示,2020年,G20的所有经济体中,只有中国能出现正增长,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情况都很糟糕,经济收缩幅度预计超过10%。所以,如一些国家想“脱钩”中国,那么中国更要捆绑发展中国家,顾及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走稳、走实,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来提振全球经济,您说是不是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在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贸易伙伴格局也正在发生改变。在2003年之前,日本、美国、欧盟占据中国贸易伙伴前三的位置。2004年,扩张壮大后的欧盟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此后,东盟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在贸易总额上分别于2011年超越日本,2019年超越美国,2020年超越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虽然搁置、冻结了部分条款,CPTPP在框架上依然是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和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此外,CPTPP现有成员国已然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若中国加入该协定,能够进一步推动这种关系的发展。
美国前驻华公使、尼克松总统首席中文翻译傅立民:发动对华贸易战得不偿失。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已让中国经济付出了代价。但中国的反击也同样对美国造成了影响——美国实体企业和消费者将迎来持续加大的负面冲击。而中长期负面影响更不容小觑:最典型的或是,供应链和贸易模式或遭遇永久性脱节。对中国来说,生产商为规避美国关税而转投东南亚、东非和拉丁美洲,一方面,使自身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对外生产性投资加大了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力。此外,当前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国家农业获得了蓬勃发展——这都是以牺牲美国农民利益换来的结果。对美国来说,由于其已向中国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善变的、不可靠的贸易伙伴,使中国人有充分理由去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美国正在减弱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近期局势多变,充满不明朗因素,受访者从中汲取的一大教训,就是仅仅依靠一两个主要市场的风险甚高。突然封关和严厉封城等措施,令他们大部分业务陷于停顿。开拓新市场的好处是,当全球贸易受到干扰时,企业可以降低风险,不会因失去某个主要客户而丧失大量订单。因此,大多数受访者把「市场需要多元化」列为开拓东盟市场的首要原因,并不教人感到意外。受访者进入东盟市场的另一个动机是「产品已确定在东盟有需求」。随著收入上升,城市化持续推进,加上中产阶层兴起,东盟民众的消费习惯已从购买基本必需品转向非必要消费和购物体验。东盟中产消费者对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甚殷,包括电子产品配件、服装、保健美容用品、护肤和化妆品、旅游服务以及娱乐等。 企业专注在力所能及的地区开展业务,当然是明智之举。不过,在市场趋向饱和,销售难以进一步上升时,扩展业务覆盖的地域范围以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就相当重要。50%的受访者表示,「增加收入来源」是他们进入东盟市场的目的。(马颖德)
1
共5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