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行预测,2020年,中国GDP增速将从此前的1.8%上调至2.1%。近20年,中国的GDP每年都有增量,但偏偏股市不乐观,股指一直上不去。
中国股指与日益崛起的中国经济发展相比显得格格不入,这是因为股票估值(发行价)过高,泡沫显现,“上市”公司多、快,而“退市”慢,严重稀释了市场资金?还是资本市场资金并未真正进入到实体经济,只是停留于金融体系内部或变相进入资本市场炒作,对股市不利,也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同时,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建议出台经营困难上市公司的扶持政策。一家企业一般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才能实现IPO上市,其中的成本也是很高的,上市后无论是纳税还是就业,对国家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经营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时,强制让其退市,公司很可能将一蹶不振,投资者也损失惨重,也会影响当地的纳税和就业,将是一个多输的结局。此时,除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形外,政府若能给予政策扶持和帮助,支持这些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通过转型、增发、重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途径做大做强,将有助于克服困难,走出困境,重回发展之路,继续在纳税、就业等方面为国家作出贡献,投资者也看到希望,将是一个多赢的结局。
6家公司刚宣告退市,又有一批公司收到交易所退市决定。5月18日晚,*ST华讯、*ST易见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交易所股票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将自5月2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为十五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16日。截至2022年3月31日,两家公司拥有股东户数接近9万户。 今年是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改革效果集中显现的一年。在2021年年报披露收官之后,沪深两市有超过40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创出A股历史新高。其中逾九成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除已退市并被摘牌的*ST艾格、退市新亿外,目前处在退市整理期的股票有5家公司,还有2家公司已走完退市整理期等待交易所摘牌。 除了上述已被判退市的公司外,还有一批公司处于等待宣判是否终止上市的过程中。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5公司收到交易所的拟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责编:王璐璐
就象我们的股市,贪婪的保荐人及发行股票的公司拼命发股票和高市盈率发行,国家为了增大直接直接融资比例也放任不管,至使股市资金的增量与股票供给严重失衡,造成股票价格走势离开股市晴雨表的作用而不断单边下跌。股票价格长期单边下跌说明了股市的不健康,使申购的新股也跌破发行价让人反思,高市盈率发行已不值得跟风,不考虑投资价值只想炒一把就走的在股票供过于求的情已不适用“炒股票”,投资股票在股民吃了很多亏后,今后买股票的人可能越来越成熟,动机可能会考虑从投资的角度“投资股票”。相反投资期货分析起来可能更简单,直接通过各因素分析它的价格走势即可,不会象股票那样受到整体市场走势及容易被人为操纵的影响。而且可以在下跌时做空或同时做多做空,避免了系统风险的影响。基于此认识,去年10月份我清空了所有A股股票和基金,投资商品期货基金,躲过了一劫还有正收益。
近期由于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房地产销售下滑、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因素叠加,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资本市场开年调整,中概股更是雪崩,投资者对一些短期负面因素出现了过度反应。站在市场的至暗时刻,怎么看?怎么办?风险还是机会? 每临大事有静气。自律和理性是投资者与经济形势分析人士最珍贵的品质,在泡沫时克制欲望,在低谷时克制恐惧。 没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致富。 当下的经济和市场,使我想起了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当时资本市场出现了极度恐慌性抛售,一季度GDP增速砸下了-6.8%的大坑。由于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方面走在全球前面,迅速复产复工,政策对市场十分友好,经济快速回升,一季度成为“黄金坑”,随后2020年A股竟然走出了小牛市行情。2020年初我们倡导 “新基建”。
2月22日,中央第六巡视组向中国证监会党委反馈了巡视情况。组长王荣军分别向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和中国证监会党委领导班子反馈了巡视情况。易会满主持向领导班子反馈会议并就做好巡视整改工作讲话。 王荣军提出了六点整改意见建议:一是坚持政治从严,加强党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强化证券期货监管系统的政治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坚守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二是坚持法治从严,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和治理体系。推进资本市场法治化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执行,以攻坚克难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净化资本市场生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监管从严,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秩序。强化与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协同,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防止资本野蛮生长,“零容忍”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四是坚持管党治党从严,坚决扛起“两个责任”。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到底、贯彻到位,切实强化严的氛围。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加大对所属单位和下级“一把手”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廉洁风险防控。结合金融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五是坚持队伍管理从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要勇于改革创新,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谋划,加强对各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六是坚持整改从严,按照“四个融入”要求,坚持举一反三,切实推动巡视整改任务落实落细落地,做到真改实改、全面整改。
7年累计虚增利润总额高达10.12亿元,竟无人发现?这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罚! 又一家上市公司被曝光多年来严重财务造假,造假时间竟达长7年!不仅如此,还有人称它比康美药业还狠,且造假手段侮辱智商! 这家上市公司叫做中信国安。2021年3月4日,中信国安公告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处罚事先告知书》,其中显示: 中信国安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七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利润总额高达10.12亿元! 惊人操作:“把借款做成营收”竟简单粗暴增加10个亿收入。你能想象曾经的国资企业、国内著名集团在上市至今23年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造假吗?更具侮辱性的是,其所采用的造假手段几乎毫无技术含量。 造假的最开始是2009年。青海中信国安召开销售专题会议,在预计当年销售收入约为4亿元的情况下, 定下了10亿元销售目标。而这个销售会议,正是中信国安造假的起点。为了完成目标,采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把借款做成营收。 业绩不够,“预售”来凑,国安当时采用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采用预售方式提前获得资金,同时按照10%价格让利和同期商业贷款利率支付客户预付款利息。 相信大家应该都能看出,按照会计准则,这样的收入在会计项目里应归为“应付账款”。但此时的中信国安却偏不。他们竟然直接大面积虚构货物销售合同、出库单等资料,直接将此类账款归到货款进账,把虚构的销售收入全部算作利润。 而对于客户来说,这种方式只赚不赔啊,因此有至少10家公司都配合了中信国安进行造假。 以青海中信国安与中农集团的业务往来情况举例:在 2009年至2014年纳入中信国安合并报表期间,账面收入累计为3.11亿元,实际发货金额累计为1.74亿元(不含税),累计虚增收入1.37亿元。 7年间,青海中信国安利用类似方式持续进行造假,并且为了不计入向客户支付利息等造成的财务费用,还将超过5亿元的财务成本直接抹去。直到2015年,中信国安卖掉了青海中信国安的全部股权。 在青海中信国安纳入中信国安合并报表的2009年至2014年期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06,321,246.92元,累计少计财务费用506,582,120.84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012,903,367.76元。 而在中信国安的总利润中,也是青海中信的虚假利润占据了巨大比重。拿2013年举例,中信国安全年净利润也只有1.31亿元,而其中青海中信账面虚增的利润就达2.74亿元。可想而知这番造假影响的幅度有多大! 让很多人不解的是,和康美药业的200亿造假相比,中信国安的造假方法堪称是“简单粗暴”,甚至还有人说是侮辱智商,照理来说在专业审计之中很容易就会露出马脚。不少会计人对此做出评论: “15年十月国安集团提出目标千亿的营业计划,随后股价拉高,两个月三倍,这是妥妥的拉高变现,涉嫌欺诈。” “ipo作假都是找一堆关系户,导收入装进目标公司,外面啥也看不出来,牺牲老板个人的小钱赚大钱。上市公司这么做的多了,基本上没法查。” “确认收入的前提是权责已转移,这连货都不发,就确认了…… 虚增合同,同时也要虚增成本,存货也要账务处理,并伪造毛利率。 每一个造假数据,都能在报表中看出来。XX事务所看来这次也要遭殃了。”
随着“出口端”退市机制常态化,ST板块的投机套利日渐式微。备受关注的是,今年将产生退市新规下首批摘牌公司,“离场”的公司数量或超以往。 问得快、问得深,显示出监管部门的力度。记者注意到,一批*ST公司在今年1月发布年度业绩预告或退市风险提示公告后,沪深交易所会在当日或次日,向相关公司快速发出关注函或问询函,甚至直接追问公司是否存在规避退市的情形。“前一阶段对*ST公司集中发布问询函、关注函应该只是个开始,可看作监管部门发出的明确信号。监管部门已将退市监管作为今年上市公司监管条线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监管部门也将集中精力和资源,确保‘应退尽退’,实现‘退得下、退得稳’,全力打好退市监管攻坚战。”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投资者对ST板块的投资务必慎重。(徐锐 、刘礼文 /上海证券报)
刘鹤:新经济的发展对资本市场充满期望。这实际上是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待资本市场的,任何一个新经济的公司,当走向资本市场时候,起码有这么几点要求: 首先,希望他的成功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承认,上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前一段业绩的成功;希望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宣传舞台。众所周知,最廉价的广告领域可能是资本市场,在这个舞台,公司的名声、CEO、董事长都会被广大股民所认识;还有实现公司主体利益的价值,这种价值一旦实现,就有可能化解风险,最初的投资者价值通过资本市场的产权转让得以实现;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还可以实现扩张和战略性并购的意图,因为新公司在发展初期资金量不足,想做很多事情,一旦在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来源,可以对整个经济资源进行再配置,并且进行战略性的并购;资本市场发育的过程中,新经济公司还可以借以形成自己的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从而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增强核心的竞争力,这即是股民的期望所在,也是新经济公司CEO们的期望所在。正是因为这样,发展新经济需要更为适宜的资本市场环境。 从我国目前发展的情况看,急需取消歧视性的所有制待遇,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应该可以走向资本市场;应该进一步废除审批制,适应新经济变化的技术周期。我们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新经济领域每九个月就要发生一次技术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型如果在九个月内不能够上市的话,很可能会走向衰亡,或者说憋死而没有出口。因此,加快上市的速度、实行推荐制度和备案制可能是比较客观的;还需要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市场眼光的机构投资者,如果仅以小股民直接投资的方式风险太大,需要有一批有专业眼光和战略眼光的投资者来保护小投资者的利益;特别需要强调严格限制坐庄机制和关联交易,保护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利益,如果小股东的利益得以保护,巨额的储蓄就有可能转为投资,境外的资金也会流入国内,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目前的问题是,坐庄机制、关联交易没有得到限制,甚至有很强的市场,这样势必抑制广大股民投资的积极性。 还有一点,就是要建立股评人的资格认证制度和信用追索制度。一些股评人与特定的公司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所发表评论的准确性是令人怀疑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股评人的资格和所说的话,都是要付有法律责任。
泡沫还是骗局?在金融上行周期,也就是资产泡沫化的时候,投资机构的主要退出方式和盈利方式不是靠企业内生增长,而是靠企业的估值倍增。 A轮挣到钱了,交给B轮;B轮发现这个企业好像还有成长空间,再交给C轮;甚至有些互相抬轿子,把估值再往上拱一拱。C轮之后有D轮,D轮之后有E轮,E轮之后还有中国股民。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创业者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甚至有的创业者对于这个套路玩得门清。 以至于一些知名的投资人、投资机构在交流时说,现在创业者贼精,他们哪里是为公司融资,他们是为VC融资,目的就是从这里融到钱,然后再转到下一轮去。 在过去几年里,这样的故事遍地都是。 当然,还有很多人是真的认为估值还能涨,只不过他们只做早期,后面的钱交给别人赚,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种还算比较好的。 另外一种就开始频繁进入到所谓的Pre-IPO轮,这也是中国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联动的典范。 中国人创造出来所谓的Pre-IPO投资,后来又创造了上市公司的+PE(私募股权投资)模式。当年我带队到瑞士游学,正是中国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非常火爆的时候。 我们的企业家下车就开始给瑞士的世界500强企业指导工作:你们干了一两百年才到这个规模,你们完全可以用上市公司+PE的模式,做大规模,做大资金端,只要20年就能做得比现在大。可以看出那个时候,我们从行为到心态,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只有极少数人从一开始就觉得这个商业模式可能不成立,甚至觉得创业者越走越歪。从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他终于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就像巴菲特说,潮水退去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更有甚者,当潮水退去的时候,大家开始觉得,那些所谓的标的不是资产泡沫,而是骗局。 举个例子,以美国W公司为代表,这一类流量型、烧钱型、模式型企业,等到潮水退去才开始露出本来面目。 与此类似,我们看到在共享经济领域、音视频领域、电商领域,所有的流量型、烧钱型、模式型企业是不是都会从一个泡沫型企业,变成骗局型企业呢? 至少在龙王收兵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种模式可能不是泡沫,也很难说是骗局,可能就是一个不成立的东西。这就是今天的情况。
此前的中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基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近30年真正被退市的公司不到80家,在实行注册制改革前,年均退市仅3家。而美股市场,近十年,年均上市公司有300余家,年均退市也近300家。这就是为什么美股市场能够持续10多年的牛市,在严格的退市制度下,留下的是相对更有价值的公司,优秀的公司对资本市场产生了长期正向拉动作用。 再反观此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因退市制度不完善,许多丧失经营能力的公司还能继续挂在A股市场,保留所谓的“壳价值”。因为惩罚力度不足,更有一些公司进行财务造假,例如,此前康美药业财务造假300亿元,当时的顶格处罚才60万元。而在运行注册制的美股市场,中概股瑞幸咖啡22亿美元财务造假,直接被退市,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支付1.8亿美元罚款,并面临着美股投资人的索赔,索赔金额高达百亿人民币。 进入注册制时代后,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与退市机制更为完善。让丧失资本与商业价值的“垃圾股”出清,让上市公司不敢造假,保证资本市场的良性生态。从近两年数据来看,退市企业数量与退市率也在逐渐提升,2019、2020年被退市的上市公司分别为9家和16家。 伴随着2020年12月31日退市新规的落地,“史上最严”退市制度被应用到A股市场的所有板块。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4套退市指标,将坚决淘汰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或严重财务造假的不良上市企业。 在退市新规运行后,*ST 宜生、*ST成城先后触发交易类退市指标,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被上交所决定为终止上市后,直接进行退市,成为首批在退市新规下被退市的企业,并且没有退市整理期。 今年A股市场19家公司退市成定局。此外,在退市新规下,今年以来,共有70余家公司被实施ST,其中*ST类有40余家,ST类有30家。由此可见,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仅会持续将IPO大门打开,也将会持续对不良企业加速出清。 北交所在资本市场退市新规的大框架下,同样使用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4套退市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上市公司退市去向的安排是:符合条件的,可以退到创新层和基础层继续交易,而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的,应当直接退出资本市场。 北交所上市公司将以“更早、更小、更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它们具备着高增长潜力的同时,也具备着较高的经营风险。而北交所的退市制度安排,使得企业退市与退市后再上市的路径更为畅通,融资发展更为高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