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如今的经济形态是“独占经济”,而非“分享经济”。对大多数人来说,财富的来源不是通过政府税收而得到的“福利”,而是通过就业而得到的收益。没有就业等于没有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会。
“一人一票”制度把政治权利赋予每一个公民,人们也因此得到不同程度的福利,但这并没有使得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在近几十年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在世界范围内,“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政治权利的充分实现,并没有赋予人们经济权利的实现。而当机器和平台商业模式剥夺了就业机会的时候,“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趋势就变得不可遏制。所以说,如果“一人一票”的制度保障了“一人一份”的(福利)实现,那用什么机制来保障“一人贡献一份”呢?显然,资本主义社会是政治上越来越民主但经济上越来越不民主?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制度的自觉和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目标任务,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的如意算盘不会得逞,因为现在美国的民主,无论民主的理论还是民主的实践,都远远不如中国。甚至,在所谓的民主制度形式上,美国的所谓民主都已经不适合其国家经济发展了,这样的美国又如何实现有价值的民主?美国民主是现在美国那个样子,那就应该把美国当成民主实践的反面教材来看待,应该从美国民主的败局中吸取教训。美国民主都惨淡到现在这个样子了,还自诩为民主灯塔,那这是什么灯塔?是通向虚伪、虚假世界的灯塔吗?
曈小曈:关于自然科学的认知,这是逻辑层面的问题,容易达成一致。而那些抽象的人文词汇,人们的解读是天上地下,这是体现认知差距的核心。举个最基本的概念。二百年前的英美,人们理解的“平等”,是在上帝面前的人人平等。所以独立宣言中说:“人人受造而平等,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理解了creat这个词,才有后面的那句:“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前人把“人人受造而平等”翻译为“人人生而平等”,原因是缺乏对英美文化传统的认知。上帝面前的平等,神在天上,每个人只跪天上的神。凡间的人不可能是神,认知有限、道德有限、能力有限,这使得尊重他人各行其是的权利成为可能。每个人是自己的主人,每个人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就各不相同。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无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很明显,在这个语境中,自由通向平等,平等必然自由,这二者是同一价值体系,文明的观念得以突破。而随着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进步知识人忘记了人类的总体无知,把自身的理性抬到天上,把局部的认知理解为终极答案。于是,进步知识人摇身一变,成了客观、理性的神,打倒传统成为必然。最关键的,他们重新定义了“自由”和“平等”的概念。“平等”变成了平均(大家不要竞争,都有相同的生活),平均鼓励不劳而获,必然带来强制。“自由”变成了放纵,放纵鼓励堕落,必然带来失序。很明显,自由和平等这对基础观念,从原来的价值一致走向了价值对立。在横轴的双端,一头是平均(平等),一头是放纵(自由),进步知识人坐在中间。他们做到了最难的两件事,把垃圾装进别人的脑袋,把名利装进自己的口袋。典型代表人物就是萨特,他一面坚定支持外面的革命事业,一面坚定地留在西方。但很多外面的知识人没有领悟萨特们的套路,玩得太大太嗨,最后把自己也带到了沟里。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著作《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认为:由于科技发展和人们追求平等,历史终结于自由民主。但从现在来看,缺乏伟大信仰支撑的一人一票的自由民主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祸乱之源。塞缪尔·亨廷顿所著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才正确反映了人类文明所面临的危机。只有共和民主、伟大信仰、《共绘网》的思想和先进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维系人类文明的未来。
面对林林总总的民主失败,《民主崩溃的政治学》提出了一个具有原理性的观点,用作者富有高度理论浓缩性的一句话来说,就是“高度的选民政治分裂与离心型民主政体的结合倾向于导致民主政体的崩溃。”为了在逻辑上论证这个结论,作者试图用两个自变量——高度的选民政治分裂(自变量X1)和离心型民主政体(自变量X2)——来解释因变量:民主政体的崩溃(因变量Y)。从理论建构上看,作者提出的民主失败的一般理论在结构上具有数学逻辑的美感。下面我们看作者是如何进一步阐明和论证这一理论及其逻辑的: “民主政体的崩溃通常都起源于国内政治的某种紧张关系,这种政治紧张关系愈演愈烈,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当这种政治危机无法在现有的民主政体框架内解决时,很可能会导致民主政体的崩溃。因此,解释民主政体下政治危机的起源和激化,是解释民主崩溃的关键问题。政治危机的形成和激化通常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国内存在某种较为严重的政治冲突,表现为两个或数个政治集团之间激烈的政治对抗。这种政治冲突是国内不同选民集团存在严重政治分裂的反映。第二个条件是民主政体下国家或政府没有能力去缓和、平息或解决这种严重的政治冲突。换句话说,在这样的民主国家,与严重的政治冲突相比,国家能力或政府能力较弱。固然,一国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国际环境都会影响国家能力的高低,但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民主政体下的政治制度安排对国家能力的高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合理的政治制度安排有助于塑造国家能力,而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安排会削弱国家能力。 因此,这项研究对民主崩溃的理论解释可以总结为:一个民主国家存在高度的选民政治分裂时,就有可能引发激烈的政治对抗与冲突;如果民主政体下的政治制度安排不能塑造有效国家能力或政府能力,民主政体就无力缓解或解决这种政治冲突,这样国内政治危机就会持续恶化,最终导致民主政体的崩溃。”(原书第32-33页) 由此可见,作者对民主崩溃的理论解释基于对两个重要变量的考察:一是选民政治分裂--高度的选民政治分裂会增加民主崩溃的风险;二是民主政体的政治制度安排类型--离心型民主政体也会增加民主崩溃的风险。作者认为,如果不同选民群体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政治分裂,就很容易引发严重的政治冲突。作者发现,20世纪以来,在民主政体不稳定的国家,通常可以发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较高程度的选民政治分裂。这些选民政治分裂的主要类型包括:贫富选民之间的阶级分裂,不同宗教信仰选民之间的宗教分裂,不同族群选民之间的族群分裂,不同地区(可能会叠加宗教和族群因素)选民之间的地区分裂,政体维度上不同政体主张选民之间的 “民主-威权”分裂。总的来说,选民政治分裂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引发严重的政治冲突。(作者|高全喜)
法国大革命前,美国开国者潘恩赴法国支持这场革命。但是当革命党人把法王的头颅砍下来时,开国者们惊掉了下巴。法国人因为反国王独裁暴政而极度推崇民主。他们过去吃了权力来源的亏,希望通过直接民主(权力来源)实现政治自由,而不是分权与监督。这是不可靠的形式逻辑。 美国人没有历史包袱反而对民主更加理性与谨慎,重视分权与监督甚于权力来源。这促使美国开国者们求诸于抽象逻辑建立宪政民主。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几乎全体一致的意见是:民主政治是危险的,应当通过宪法加以约束而不是加以鼓励”。费城制宪会议形成了约束政府的宪政民主制度。 公共权力,不管是君权神授的王权,还是民众赋予的权力,都必须受约束。宪法只有约束政府权力才能保障个人权利。这就是政治学上的抽象逻辑。从结果来看,美国的政体强调分权,欧洲的政体依然注重权力的来源。欧洲的政治更容易被掌控,早期法国的拿破仑、后来德国的希特勒以及二战后英国的工党都通过民主操控了政治。最近几十年,欧洲被社会民主党拿捏得死死的,他们喜欢“投喂”民意,搭新兴市场的便车,放弃对全球化公平秩序的维护。再看美国,最近30年两党建制派掌控“三权”加美联储,他们试图破坏开国者建立的宪政民主,否定选举人团制,推行直接选举。这也是形式逻辑的思想盛行的必然,同时也是危险的。(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我始终相信真正的变革来自勤劳的双手,既不能靠街头上的呐喊(或者网络上),也不能靠书房里的胡思乱想,很可惜这双手肯定不属于996制度下的社畜们,因为据说金字塔也是自由且有尊严的人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