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历经数十年探索、发展凝结而成的中国智慧。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香港、澳门与祖国共命运、同发展,台湾也是中国不可分隔的一部分。而2020年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一年,从深圳放眼大湾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等建设不断推进,深圳作为大湾区引擎的功能不断增加,港澳地区都感受到了其经济发展强劲。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大湾区为香港业界提供了一个人口比香港大数倍且正在快速富裕的市场,这些都将为香港金融服务业下一轮的发展提供支撑……所以事实证明,港澳台只有充分地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居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普惠地提高!您说是不是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过去数年,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措施亦相继推出,包括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和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等,深受国际投资者欢迎。在国际主要金融市场指数相继纳入人民币资产的推动下,「沪港通」和「深港通」北向交易截至今年八月三十一日的日均成交金额为1,20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三十四;截至二O二一年六月底,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内地股票中,超过七成是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持有。债券通在今年首八个月的日均成交金额达259亿元人民币,较前年同比增加百分之三十四。自债券通开通至今年八月底,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配置的内地债券已占同期所有境外投资者持有内地债券升幅的百分之三十六,而在今年八月,债券通更占境外投资者在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金额的六成。 另外,财政部自二OO九年连续十三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中国人民银行亦已建立在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常态机制,丰富了香港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以上措施反映了香港是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重要平台,加强了香港作为进入内地金融市场首选门户的地位,让香港资本市场为内地资本市场面向全球双向开放,发挥更大作用和作出更大贡献。 香港金融发展局发布最新报告:全球超过七成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由香港处理,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提供的离岸人民币投资产品种类也是全球最多!为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金管局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完善人民币多元债券市场,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建立香港保险及证券相连市场等。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这座城市还被赋予了新的定位、打破固有格局奠定新的城市职能,包括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中,香港有更多机会利用区位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围绕这些新的这种具有潜力的优势去打造新的产业集群,打造新的面向世界竞争的强大优势。相信在林郑月娥行政长官的带领下,特区政府一定能够团结带领香港社会各界,继续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齐心协力,砥砺奋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香港更好发展。
长期以来,粤港澳有着深厚的交往合作基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三地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的合理选择,更是国家进一步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落实对外开放战略的重大决策。近年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驱动下,越来越多澳门人特别是澳门青年选择北上工作生活,现时居住珠海的澳门居民近万名,除退休安老或于广东省工作、就学外,更不少是居于珠海而每日需往返澳门上班的澳门人。同时,内地也有逾10万居民在澳门供职,他们亟待在澳门防疫有转机的情况下,能够早日回内地照顾家人。 突如其来的措施必然令建立来之不易的两地互信互通受到严重冲击,令澳门人在未来不得不审慎思考北上发展所存在的不稳定性政策因素,及其带来的不便和损失。故而甚至有包括建制派成员在内的人士都抱怨,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澳门新街坊”项目甚感气馁。民意不可侵,民心不可失。相关部门应该明白,严防疫情境外输入,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还要有高度。在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分化下,尤其针对港澳台更应该慎重采取所谓的“硬核”封关举措,因为这既不符合祖国统一的根本愿景,也难以获得广大同胞的理解。(澳门/南琴)
虽然香港在担当双向贸易平台上存在优势,但受访者认为本港须厘清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角色。其中,受访者预期香港与大湾区各城市将加强合作,包括简化跨境贸易程序及订立更多一站式安排,例如一地两检通关程序及一站式检疫等。一家著名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副总裁于访谈中说:「随著大湾区规划落实,香港或可与邻近的内地城市磋商,取消双重边检安排。」为提高贸易活动的效率,受访者还建议更积极把科技应用于日常营运上,并简化业务流程,以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香港应在检测及认证、知识产权交易、贸易规划及管理等高价值贸易服务领域建立核心优势,以迎接今后的市场机遇。另外,政府及公营机构可考虑提供经济诱因及举办培训课程,透过分享贸易活动的最佳实践经验,提高人才技术水平。受访者又指出,政府的支持对巩固香港作为内地与东盟商贸桥梁的地位十分重要,尤其现时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等因素下,本港正处于不明朗时期。 (资料来源:香港贸发局调查)
香港一直是内地对外商贸联系的桥梁, 为希望「走出去」的内地企业以及想要向内地拓展业务的海外企业提供一个进出口的地点。香港对商品出入口方面限制较少,而且没有关税。再加上,香港与欧美国家贸易关系紧密,比较容易吸引海外商家来到香港洽谈业务、合作。另外,香港拥有大湾区国际航空线路最密集的航线网络,随著现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高铁、港珠澳大桥等,香港可以定位为重要交通枢纽,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综合物流中心。促进香港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间的人流物流运输往来。 虽然现时三地政府对从内地供港澳的鲜活产品已经实行了绿色通道措施,但其他食品类的产品仍然需要经正常的报关、清关程序。在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枢纽地位的调研中1,受访者反映希望香港能协同其他大湾区城市制定并分步实施更便利的关税政策、简化报关清关程序,与内地在自贸区范围联动发展。 香港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之间资源要素的运输往来应进一步加强。例如,在人流方面,可以考虑开通跨境车辆直达香港机场的绿色通道,为旅客使用香港机场提供快捷服务体验。目前港珠澳大桥的使用率相对偏低,香港可以考虑适当开放使用大桥的车辆牌照的发放限制,并且开放货车使用大桥,进而促进香港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客货运输。其次,虽然现在基础交通设施已经建成,但是软性设施如来往港澳与内地的通行证申请等可以继续优化,以鼓励人员的跨境流动及便利性。 在循环经济方面,香港的市场规模有限,加之受制于土地资源紧张等因素,循环经济发展难以在此单一市场内有效地开展。而大湾区涉及3个独立的关税区,导致区域内循环物资(例如塑胶瓶等回收物资)的流通受到限制。有受访者认为香港可以研究提供政策支持,简化或统一大湾区内不同关税区的制度,在大湾区内合作整合推动循环经济,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善用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资源协助香港物流及运输业发展。 有从事航空业务的企业提议,就航空运输行业来说,香港可以考虑通过港珠澳大桥的联通以及提供相应的税务及通关等便利政策,使得香港的相关企业能够更有效利用其他大湾区城市的劳动力及土地等资源,填补香港相关资源的不足,更好地配合协助香港机场及航空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释放未来机场的3跑道系统以及已建成的运输基建设施的潜力。 也有从事物流运输行业的受访者表示大湾区内城市可以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大湾区内地城市提供土地资源,香港提供物流管理经验,为此,香港需要考虑如何与区内的其他城市商讨有关合作的政策,达到优势互补。加强香港在产品检测及认证服务行业的角色。 此外,香港检测和认证的产品如果能与内地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 (3C)互认,可减少香港和其他大湾区城市之间产品品质认证的隔阂,加强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加强两地认证的互联互通。另外,香港可以定义产品标准,尤其是对于一些尚未有国际测检标准定义的创新服务或产品,香港政府可以与其他公司合作设计和促成新的标准,并由政府协助推广至大湾区以及全世界。(香港贸发局经贸研究)
1
共1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