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对全球经济产生明显冲击,有人担心会引发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
如果新冠疫情持续发酵,西方国家再不重视起来,并不排除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但防范金融危机最关键的在于扼制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例如: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与美国房地产和次贷有关;2009年欧债危机与债券发行有关;日本和中国近20年的股市下跌……种种迹象标明,房地产、债券和股市等是资金池,也是撬动货币发行的杠杆,亦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如何调控房地产、债券和股市的规模与及时监管才是根本。最近,蚂蚁集团被国家有关部门约谈与监管,其实不失为一件好事。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同时,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房地产。我们很担心它会不会引爆金融风险问题。从消费来讲,中国房地产还有好时间,但是害怕债务引发。所以对于房地产出了三项重要的政策: 第一项政策,所有房地产商资本的负债率划了三道红线,凡是踩红线的企业要求今年3月底以前降到红线以下,这条很厉害。 第二条办法,所有银行释放购房贷款,有严格界定,有指标约束,不能超过多少,画了一个红线。要求所有银行在房地产贷款上都有指标,要求三年内把它降到红线以下。 第三件事就是把房地产商的资金全面监控,房地产商出问题都是挪用资金形成的。最近发改委调研恒大和宝能,为什么你们投资汽车,钱从哪来的?是不是把买房子的钱挪用过来了,全面要进行监控,这样一来就不会出事。我估计房地产这样一搞,出事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房地产商可能会出事。
放任金融盲目发展可产生重大风险。若放任金融越位发展,不仅不可能使其安于服务实体经济本职,而且会妨害实体经济的发展,侵蚀中国制造,造成工业与金融此消彼长的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中之重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为此,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重大金融风险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二是出现这种重大金融风险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承受的代价吗? 换句话说,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必须采取充满风险的金融自我服务模式,只能一路沿着伴随风险的独木桥小心前行,别无他途?难道必须像美国一样,一次次遭受金融风暴的蹂躏吗?要防范化解这些如影随形的金融风险,只能是加强监管,小心防范,这就是现代经济的宿命,果真如此吗? 我们一个一个问题来看。 第一,重大金融风险可能会在哪里出现? 金融风险有多种类型,在许多经济活动中都可能出现,而重大金融风险往往发生在金融交易市场。在金融交易中发生风险概率最大、冲击烈度最高的就是杠杆交易和同样具有杠杆放大作用并有跨市场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第二,为什么要有金融交易市场? 金融交易市场也有多种类型,这里以最为典型的股票市场为例。为了给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我们需要发行股票的一级市场;为了给持有股票的股东提供配置资源、转让股份的便利,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易股票的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融资能力与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成正比,息息相关。因此,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必须有一个交易比较活跃的股票交易市场。 第三,股票等交易市场一定会有重大风险吗? 毫无疑问,任何交易都存在不确定性,都会有风险,金融交易也不能例外,但却不一定会有重大风险。从历史和市场实践来看,传统股票现货市场风险有限,重大金融风险往往与杠杆交易和衍生品交易密切相关。 第四,为什么会有杠杆交易和金融衍生品? 杠杆交易与衍生品“创新”的理由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抑制市场波幅和管理对冲风险。 第五,杠杆交易与金融衍生品的市场真相。 融资融券是杠杆交易的主要形式。名义上,融资融券是为市场增加流动性,促进市场双边交易、稳定市场,但在市场实践中,却是另外一回事。 在股票市场,投资者或者投机者是否积极入市,要看大市氛围。熊市或市场冷清时使用融资杠杆的投机者鲜有入市,在市场需要流动性时不可能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当市场进入牛市热闹起来,问题不再是市场缺乏流动性,而是防止市场过热流动性过剩时,投机者却会利用融资杠杆大举入市,迅速吹大股市泡沫,透支牛市,缩短牛市周期,加大股市风险。 当股市泡沫破裂、市场进入下跌通道时,投机者不仅不会继续融资增持股票,主动或被动平仓抛售股票,还会反向操作利用融券工具与其他衍生工具做空股市,反方向套利,助推股市暴跌。 在市场实践中,品种纷繁复杂的股指期货、期权,外汇期货、期权,期货期权等场内、场外金融衍生品,不少都是以对冲风险、平抑市场波幅的风险管理工具为名设立的。这种名义在微观状态下可以成立,但放在宏观层面来看,它却是错误的。金融衍生品在多种内外因素的叠加作用下,甚至是在小概率事件的影响下,将会发生无法估量也无法控制的核裂变,非但不能控制风险,还会造成金融危机。(文 | 张云东 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央行: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 报告中指出,下一步将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增加首贷、续贷、信用贷,推动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高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可得性,推动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配套机制。 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金融支持种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涉农领域多样化融资需求。 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是否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持续经营能力是监管着重关注的要点。以*ST当代为例,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电视剧、影院运营以及云计算、大数据、IT系统集成业务等,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扣非后净利润均亏损,预计2021年该项指标仍亏损。 *ST当代1月29日公告称,预计2021年净利润亏损1.2亿元至1.3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2亿元至2.3亿元,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处置影院的投资收益及业绩补偿金。 深交所指出,*ST当代的扣非后净利润将连续4年为负,且营业收入逐年下滑,需要说明生产经营是否存在重大不利影响,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面对*ST赫美的持续经营能力不佳,深交所明确要求其说明,为消除2020年度审计报告保留意见所涉事项采取的具体措施及最新进展,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以及是否存在终止上市风险。 *ST赫美1月29日公告称,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7.16亿元至9.15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01亿元至4亿元,经营业绩变动主要来自债务重组收益、股权处置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金额约为11亿元。 回溯*ST赫美2020年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涉及事项包括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其中,公司2019年、2020年连续严重亏损,截至2020年12月31日净资产亏损22.66亿元,并且存在大量对外担保及逾期未偿还债务,引发多项诉讼、仲裁,大量资产被冻结。 对于冠城大通等公司,上交所则直接要求,结合现阶段经营、财务等方面情况,补充披露针对业绩持续下滑已采取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应对措施,并充分揭示相关风险。 冠城大通自2019年以来净利润持续下滑,预计2021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8.8亿元至9.8亿元,相比2020年由盈转亏。冠城大通称,公司2021年公司锂电池业务面临诸多困难,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拟调整部分房地产项目销售价格,使得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邱德坤/ 上海证券报 )
北大国发院黄益平:过去的监管体制是“一行三会”各管一摊,看上去四平八稳,各司其职,新设立的金融机构要拿牌照,只要拿牌照,它就由发牌照的机关来监管。后来发现这种监管方式出问题了,实践中交叉业务变得越来越多,由谁来监管呢?比如商业银行销售保险产品,这事由谁管?保险公司销售理财产品,又由谁来管? 分业监管出现了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现在新的金融业务出来,没人给发牌照,或者根本不想发。比如说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相关部门本就不想给它们发牌照。这都是分业监管的问题。对于金融领域的交叉业务、新兴业务和全能性的银行,这种运营模式变得越来越多,过去的监管方式不太有效,所以金融监管的转型变得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中国奇迹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想着过去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中国经济在未来仍有可能发展得很好。即便经济增速降到6%甚至5%,只要是高质量的增长,对中国来说也非常好。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新时代,但转型能不能成功,能不能真正走到未来,还存有疑问,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新旧动能转换,而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在于政府千万不要一见经济表现疲软就忙着去托底,否则又走回了老路。
在教育之外,关于房地产的改革政策,也在最近几天时间内接踵推出。7月22日,正国级领导人韩正部署召开了一个房地产调控专门会议。 这个会议的全称为,“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紧接着,7月24日,住建部联合8部门共同出手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并设置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在三年的时间内,实现房地产秩序的明显好转。 至此,教育减负三年计划、房地产整治三年计划,三年计划军令状都已经立下。 之后,住建部领导再次强调对调控工作不力、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坚决予以问责。坚决查处经营贷、消费贷、信用贷违规用于购房。 紧接着上海堵上了转让房最后一个缺口,彻底关上了自己的大门。然后直接将一直以来相对人性化的贷款利率,一步提高到了全国水平。
注册制改革与北交所设立打开企业IPO大门后,上市公司资源将不再稀缺,在核准制下的一二级市场估值价差也将不复存在。未来将不会再出现,不论什么公司一旦上市就好几个涨停板的现象,企业上市前后的估值也将趋于“平稳”,只有真正具备高增长潜力的企业,市值才能得到持续的提升。 而缺乏成长价值,此前融资估值过高的企业,上市首日便可能出现破发。截至2021年9月,运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已有32家企业破发(跌破发行价),占到科创板市场的9%。此外,从代表趋势的数据上看,有68%的科创板企业跌破上市首日收盘价;而创业板以注册制上市的公司中,有91%的企业跌破首日收盘价。 此外,如海外运行注册制的成熟资本市场中,上市破发更为常态化。以美股市场为例,近3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中,有67%的企业都处于破发状态。但要注意,这是在2020年疫情危机后,美国实行QE与MMT无限量大放水货币政策,大量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后的结果,而疫情前的往年处于破发状态的中概股在75%以上。 北交所在开市初期,市场资金端处于非理性状态,破发情况会相对较少。而伴随着北交所的平稳发展,资金端会逐步趋于理性,市场会实现价值回归。中国资本市场刚刚运行注册制不到3年的时间,仍在起步阶段。伴随着北交所开市,IPO的大门将开得更大,将会有更多的公司实现IPO融资发展。未来的A股市场也将迎来上市公司破发的常态化。
在擦屁股的这几年,接下来的经济增长率,下滑到6%,甚至5%,都是可以被接受的。除了用时间来换消化风险,并没有更好的办法。社会购买力,差不多被房子掏空了,社会背不动这么大的风险。等"三去完”成之后,中国经济,才会开始企稳回升,出现实质性的增长和复苏。在这个周期里,信心最重要,其次是现金最重要。对于那些互联网金融之流的理财产品,普通人还是保护好自己的现金。它们是严冬戈壁滩上的喝血怪。这种时期,保护好现金,比投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