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享誉世界的“礼仪之邦”,然而社会上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国民素质(养)急剧下降,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教育与文化实质上不分家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类早期通过生产和生活传递着原始文化,从而产生了教育。同时,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人类已有的旧文化中力求更新与创新。目前,中国是教育大国,但远不是教育强国,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很多地区,素质教育仍然流于形式,不重视文化的传承,教育水平和质量也参差不齐。要想提高国民素质(养),首先要从教育入手。您觉得呢?各位看官们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同时,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你所厌恶的学习环境,是别人无法触及的梦想。 曾经看过一个采访,对象是一群12到18岁的学生,问他们现在想做什么。 大部分孩子说想要做演员,当网红,做歌手...... 他们很一致的讨厌读书,声称读书枯燥无味浪费时间,简直是一种折磨。有一张图片,是某大学上课时的一张照片。 他们拥有高档的教室,齐全的教学设备,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却一个个低头沉睡,将神圣的教室变成了自己荒废青春,虚度光阴的场所。 与之相对比的是前一段我在网上看到的另一张图片。图片里,孩子们的学堂是破破烂烂的,风都能吹进来,雨淋则湿,但是被孩子们的朗诵声温暖了起来。 在他们的眼里,有书读就已经是件很幸福的事了。当城里孩子在享受自己的美好童年时,他们却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来自生活的压力。 可即便如此,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因为他们知道,读书的苦,比起生活的苦来说,完全不算什么。有一话是这么说的: 生活里80%的痛苦都来自于上班,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不上班,就会有100%的痛苦来自于没钱,所以在上班和没钱之间选择上班。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上学。 孩子,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请牢牢把握住它,不要荒废自己的大好时光。(来源:诗词天地)
去靠近拥有正能量的人,和他们为友,你才会心胸豁达,有一个好的心态。与他们为伴,你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千万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抱怨的人,他们心胸狭窄,事事较真,传递给别人的都是消极的情绪。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你也会变成消极的人,对生活没有热情,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你想幸福,就要和能让你感到幸福的人相处。不要和一个没有激情,不思进取的人在一起。他们只会唉声叹气,抱怨不停,窝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但是和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作者-蝴蝶吻花山)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尽管我们都知道,读者对于高质量内容的追求,不应以所处地域而衡量,但这种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也亟待我们《共绘网》去改变。多年来,《共绘网》在与读者的互动中,很多读者都表达了与作者沟通交流的愿望,也希望和身处超一线城市的读者一样,获得与知名学者现场见面、讨论交锋的机会......《共绘网》愿意尝试在全国各地搭建名家讲演和作者读者交流平台,同时也积极寻找那些不满足于在商业压力下折中维续、坚守文化精神阵地的书店,成为我们的活动合作伙伴,以共同推动“文化重生、价值重建”的长久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