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都是骄傲的,中国有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火药等四大发明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也造就了勤劳勇敢善良聪慧的中国人民!
落后就要受制于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世界在发展变化,近200年来,虽说中国一直在紧跟西方科技,可为什么就不能像古代四大发明一样,创造性地,首创(原创)领先世界的科学发明,解决中国科技长期被卡脖子的问题呢?对此,您又有何见解呢?请在此与大家说一说吧!同时,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技术创新与民族复兴有多大关系?难道真如网友调侃,指望茅台兴国? 要知道,“院士”代表着国家最高荣誉。如央广网所说,院士的被推荐者都是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 媒体甚至直言:科技性不高,但侮辱性很强。 侮辱的是谁?侮辱的是众多为国家科技创新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们,侮辱的是我们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纵观全世界,凡获得院士称号者,无不对国家或人类进步做出过突出贡献。 院士授予绝不是请客吃饭。 核心技术“卡脖子”已成为举国之痛。尽管我们的GDP已经很高,尽管我们的工业与互联网产业已具有规模,但我们的科技技术在很多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作为国家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如果让研究“烟酒”的所谓“科学家”登上殿堂,真不怕贻笑大方?(鸟叔看天下)
寻求新的方法来促进和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向市场的转移。新的竞争力战略必须支持那些可能对严重的全球问题产生重大影响、但风险太大或太复杂而又无法吸引风险资本资金的想法和发明。
科技这种东西发展周期都很长,不是一蹴可就的,这个是要有耐心的。我们常讲后发优势,你要知道中国现在虽然跟发达国家还有一段技术落差,但是我认为,在很多领域上落差已经没有那么明显。就算有落差,也不像过去那么好拿到技术了,所以国人要有耐得下性子去研究。
基础研究应该独立于其他国家优先事项,并且作为国家优先发展事项的先决基础和驱动力。因此,需要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和促进整个科学研究范围内的基础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更多创新。
塞翁失马,以开放倒逼改革:美国为了遏制中国,顾不上“吃相难看”,发动“芯片战争”等卡脖子战术。这些做法,的确给中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困难。然而,“塞翁失马”,如果中国能背水一战,或许可以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提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步伐。“芯片战争”在某种程度上给中国制造提供了“清醒剂”,催生了企业和政府的超前危机意识。
《人民日报》前段时间写过一个评论,我想把其中两段转送给中国的企业家。 “如果只顾着低头捡六便士,而不能抬头看月亮,展开赢得长远未来的科技创新,那么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数据,也难以转变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难以改变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 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过去在中国,我们往往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我们没有原创。在一个重启的时代,我们将更加注重的是原创性。看看现代社会到底由什么驱动,可能会发现一些答案:当代科技金融的基石是数论中的因子分解算法;市场经济理论是亚当斯密的分配论;人工智能发展的背后有贝叶斯定理的统计学;现代芯片技术最终要突破量子纠缠、二阶计算及SOAR等数学理论;区块链技术的基石是椭圆曲线理论、哈希加密……所有的颠覆性技术,背后要么是原创性的理论,要么是原创性的技术攻关。中国最怕的是掉入“潘洛斯阶梯”,走的时候感觉在前进,但总体却在原地踏步。(王林)
要进一步健全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在这方面我们目前也有个短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刚才说在1~100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孵化的转化过程中,我们效率相对低的原因。我们每年有上百个国家级的创新发明,或者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国家有31个省,每个省也大体会有几十个到一百个(成果奖)。一年下来,我们全国省级以上的成果奖会有上千个,10年就会上万个。而且我们又规定,凡是有成果,70%的专利权都给了专家团队发明人。那为什么10年下来,没看到太多的发明人变成了500万、5000万、5个亿、50亿的富翁?他们为什么没发财?并不是政府不兑现,是因为你这个产品没有得到市场的承认,没有在市场中产生10亿、100亿的效益。你如果有效益了,这效益的70%,利润的70%就是归你的,但你如果不产生效益,那70%、50%的专利权等于0。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转化不够,但转换不能够靠发明人去转化。我们有许多地方搞孵化器,把得到了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的原始发明人、专家拉到孵化器里来搞发明,这是不对的,这是拿大炮打蚊子。发明人智商很高,能钻牛角尖,能够攻占最复杂的高科技,但是转化的时候要情商,要有广泛的其他的知识,不一定就能做好转化。(作者/黄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