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从工业化骨架全面搭建到高铁大动脉不断延伸,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六年年减贫1300多万人到织就世界最大社会保障网……中国国强民富,是当今世界幸福指数较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之所以能办成这么多大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无论是日复一日普通平静的安居乐业;还是面全对各种球性问题;或是对新冠疫情有“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不只一次证明给全人类看……既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众多,那么这个制度是否可在世界持续、复制并推广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虽然在“民富主导型”现代化中,个人与企业成为经济发展运作的主体,但归根结底,政府如何发挥作用,才是这种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就目前情况而言,政府至少面临以下两个方面的艰巨任务:其一是虽然政府放弃了对经济活动的直接控制,尤其是放弃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埋权,但却要在新形势下担负起促进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重责,即通过宏观调控、立法、发挥公有制的优势等手段,用“看的见的手”大力培养、扶植、引导“看不见的手”,有效地促进民间财富的增长。其二是减少对民富和经济发展起限制和阻碍作用的中间环节,优化组织机构,尤其是将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大量政工、行政人员推向经济生产经营领域,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通过经济组织形式、社会制度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改变达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民富主导型”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在这一社会巨变过程中,个人的劳动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获得增长,企业对不可再生性资源以外的资产的拥有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国家在各类企业中的资本总额也将不断增殖,本身所有的上地等不可再生性资源的价值会不断上升,由于民间财富的增长还会导致税源的拓展,从而国家会拥有足够的财力,增大可带来整个社会规模效益的社会分摊资本,如道路、桥梁、文化教育科研 体育设施等,从而完成由“民富”到“民富国强”的转变。(作者李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是“民富主导型”现代化的理论出发点。 人类组织的成功与失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进步和失败。作为“改革开放”这一对中国经济、社会体制加以改进的理论指南,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学说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①(二) 将工作重心由政治领域引往经济领域,即力图将各种社会、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心一意搞建设”“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②(三)与世界经济接轨。(四) 促使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五)主张现代化进程以民富为先导,“放水养鱼”“储富于民”。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人、其他地区的途径,逐步达到共同富裕。③ 申言在上述五点中,“民富”思想更富有革命性的理由主要有如下几点:(一)倡导民富是对中国数千年沿袭下来的经济传统的一次根本转换。在改革开放前的一个时期内,财富的生产与受益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处于割裂状态,个人的富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非但不能成为对自身才干与美德的证明,反而成为一种万劫难复的罪恶。在这样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状况下,提倡民富明显地具有疏通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端正经济发展方向的双重意义。(二)使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正常轨道。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确也曾出现过 “贵民”“民重君轻”等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中国民众的基本权利长期以来一直付诸阙如;“官”对“民”的基本权利,尤其是财产权一直轻视、否认,甚至无条件地加以剥夺。倡导民富,则意味着对公民及社团法人所拥有的财富在道义上和法律上的认可与保护,从而真正地将“民”置于整个社会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最终须依赖经济问题的解决。拥有足够数量的财富,才是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的根基和保证,也是他们本身的素质、教育水平、文化修养、生活方式等多项社会发展指标相继达成的必要条件。力图单纯使用政治手段解决政治问题、极可能造成“贫穷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现实,使“人民民主”变成社会成员间相欺相残的渊薮。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倡导民富,正是在毛泽东最初所奠定的基础上找到了从根本上解决毛泽东所欲解决的问题的根本途径。(三)就中国的情形而言,将政治无条件地凌驾于经济之上,由国家直接掌管经济只能是权宜之计而非良久之策。而且没有民间财富的增长,任何市场经济都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倡导、促进民富也是发展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和选择。(作者李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同样也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我们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两个结合”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得以彰显,“中国特色”关键在于“两个结合”。中国特色不是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实践,来自“两个结合”。坚持“两个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都具有中国具体实际的根据,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大一统传统、德治主张、民本思想、平等观念、正义追求、道德操守、用人标准、改革精神、外交之道、和平理念等。(作者:颜晓峰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继承和扬弃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给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由此从空想走向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很兴旺,加上亚非拉国家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同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基本上势均力敌的格局,所以毛泽东同志说“东风压倒西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就要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和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地位,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紧紧围绕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代表机关。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履行好人大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保证宪法法律全面实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会精神,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作者陈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
我们坚信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美好的制度,是能够充分反映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制度。因为,我们自信这个制度可以保证中国顺利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可以引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按照报告的要求,到2020年,我们将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42万亿,财政收入是12万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4万亿。财政收入达到24万亿,基本上可以接近今天美国的水平;人均国民的收入2010年19970元,到2020年可达到39940元,人民完全可以过上丰裕的生活,再到我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就可以实现现代化和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我们的制度效应和制度自信。对此,难道还要有怀疑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领会“十个明确”,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原创性贡献,是新征程上我们把握历史主动、创造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矢志不渝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的民主发展进入历史新时期。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中国历史文化,符合中国国情,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成功消除绝对贫困,表明这就是最适合中国的民主”“中国的民主实践向世界表明,民主的模式不是单一的。中国的民主制度充满了中国智慧,丰富了民主的内涵”。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国务院新闻办4日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说,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100年来,党高举人民民主旗帜,领导人民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近代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表示,我们党从国内外政治发展得失中深刻认识到,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政治制度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完整的制度链条,包括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基层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过程的一切领域,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以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了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中国人民有着高度的政治制度自信,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含量高、民主成色足、深受中国人民欢迎的民主,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1
共1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