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疫情导致隔离状态,对各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究竟有多大?各国应对疫情时现有的常规控制措施,最长可以使用到什么时候?隔离会是一种常态吗?如果成为常态,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发布日期:2021-05-09    浏览次数:6742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对世界的经济产生了无法弥补的风险,我们已然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危机中。

  

         事实证明,隔离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经过长达近一年的隔离,中国从黑暗的疫情中重新走向光明,各行各业都慢慢地恢复生机。然而,从一开始的集体免疫到现在才加强隔离措施,国外的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经济、文化各方面已经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只要疫情没有得到彻底的消除,那么隔离便是人类未来生活的常态,这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呢?大家可以踊跃发言!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疫情 隔离 经济 负面影响 控制措施 常态 影响
赞同(31)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雨峰视界2023-01-19

告别2022,我的本命年,疲于奔命、一身病痛、半条残命,年底回家身无分文被拖欠四个月薪水,狗日的,确实名副其实。

(0)

灵慧玲2023-01-17

比感染病毒更致命的,是情绪传染。 小说里鼠疫来临时,当局下令封禁奥兰城,并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往来。 起初,人们居家隔离,错峰出门,积极配合防疫措施。 可随着死亡率的攀升,原本秩序井然的城市,变成了一盘散沙。 有人因长期封控而焦躁,一到夜间就掀起动乱,用暴力的方式闯城门; 有人因亲友病死而崩溃,放火焚烧自家房子,引发了一连串的火灾; 还有人因不幸感染而绝望,到街上拥抱、亲吻无辜路人,企图传播病毒。 病毒尚未摧毁这座城市,大家却已在互相传染的坏情绪中溃不成军。 正如加缪所说: 这才是真正的不幸,安于绝望比绝望本身还要糟。 很多时候,击垮我们不是病毒,而是肆意生长的负面情绪。 眼下,感染高峰轮番来袭,小道消息鱼龙混杂,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担心被重复感染,害怕会有后遗症,忧虑未来的发展…… 一旦消极、戾气和恐惧被激活,往往会比病毒传播得更快,杀伤力也更强。 面对一个毒性不断减弱的病毒,我们没必要自乱阵脚,束手就擒。 保持冷静,稳住情绪,先消除“心毒”,才能集中精力对抗病毒。(作者/每晚·许朝暮)

(1)

飞翔2023-01-01

正气内存!没有毒不毒株,我不知道,那是专家说的,我就知道,身边一个个着了,听起来就是寒症,没有什么大不了,学点中医常识,不会焦虑也不会被专家牵着鼻子走!!

(0)

都市缘2022-09-15

我们无条件支持,国家的一切决定。爱国就听党的话,配合好防疫政策,守护一方平安。

(0)

ゼンカザ2022-05-15

疫情之下,我们普通人能干什么? 1、接受世事无常,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要能够享受风光,也要能跨越彷徨,坚持下来就能涅槃。疫情下的人如此,城市也如此,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除了包容也需要批评,人和城市都一样,不反思不批评,容易自满容易飘。 3、把手机和电视砸了。如果舍不得砸,就尽量不看手机和电视,远离负能量,戾气除了让事情更糟,氛围更差,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4、远亲不如近邻,平时待人和气,多结善缘,关键时刻,也许能够救急救命。 5、多些危机意识,常备两三周的存粮,最难的时候,人才会明白什么才是生活的必须品。 6、学会享受简单的幸福,疫情这段时间,虽然日子过的挺难,但K哥却变得很容易满足,每天醒来,发现家人都在,冰箱有菜,抗原检测一道杠,就会有满满幸福感。疫情当前,各位都保重!

(1)

天天蓝2022-04-22

面对百万级新增,德国人决定放开。 到了奥密克戎变种阶段,媒体大肆报道这个变种多么可怕,德国的感染人数也确实坐了火箭一样飙升。 以前每天有几千人感染就令人心慌,今年初开始,德国每日有十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确诊。 德国一共才八千万人口,如果放到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来看,相当于每天都有几百万人感染,这个数据非常惊人。三月份,日增确诊常常达到几十万 如果你只看国际新闻的惊悚标题,一定觉得很可怕,这真是水深火热啊。 然而,在新增确诊飙升的同时,德国却没有采取收紧政策,反而是开始讨论全面放开了。 我认为,这并非是简单地缴械投降,直接躺平,做出这样的决策的依据是: 过去几个月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比较温和,绝大部分人症状轻或者无症状。在确诊人数飙升的同时,德国重症病床占用率却一直在稳步下降。 也就是说,虽然每天几十万人确诊,需要住院的新冠重症患者反而比以前更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看新增确诊已经没有多大意义,真正决定性的指标是重症病床占用率和死亡人数。 于是德国政府和专家学者一合计,大家认为现在时机到了,广泛普及了疫苗后,奥密克戎是一个可以与之共存的病毒。 他们认为,目前的医疗体系和医疗资源,可以应对一个有奥密克戎存在的生活。德国目前累计有两千多万人确诊,大约是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面对新冠,没有胜利可言。 当然,我们绝不能说,德国现在已经抗疫成功了。 面对新冠,并没有成功可言,他们只是明确了未来要面对的生活。 全面放开的代价是大部分居民都需要感染一次甚至多次新冠,直到每个人都通过疫苗加感染获得更持久的抗体,然后与新冠病毒真正地共存。 如今,这个全民接受奥密克戎浪潮洗礼的过程正在德国发生。 我在德国的家人,朋友,同事,邻居,很多人都感染过了。在几个星期前,两个木马姑姑全家包括小孩都感染了新冠,如今他们又都恢复了健康。 最近我常常回想起在2020年初欧洲疫情初期,德国的权威病毒专家Christian Dorsten说过的话。 他是SARS和新冠病毒方面全球最顶级的专家,是SARS病毒的联合发现者,是全球第一个发明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人。 他那时在电视访谈里说,想要完全遏制疫情的传播,这根本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持久战,是如何大范围内和病毒共存,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拖延,拖延到疫苗问世和普及接种。 从现在开始到德国60%-70%的人口都感染过新冠,这个过程如果发生得很快,那就是巨大的灾难,医疗系统会崩溃,无数人会死去。 如果这个过程能够通过措施拉长到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区间,那问题就小很多,我们可以应对。 这番话是他在2020年初说的,那时欧洲疫情刚爆发,人心惶惶。 在那时,谁也无法预测未来疫情的走向,同桌的访谈嘉宾正在为了口罩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而Dorsten博士一开口,就说未来德国60%-70%的人口得感染一遍,在场所有人都哗然变色。 如今看来,仅仅单看德国的疫情之路,Dorsten博士在两年多前已经非常准确地预测了这个发展过程和结局。(作者:木马君)

(0)

日出钱塘2022-02-06

正如上文所说“全球化是一个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两种趋势相互作用的过程,”作为一位双语诗人、翻译家,我可能较早地意识到参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意义。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全球,“一只黑天鹅腾空而起//灰犀牛正在改变世界,或将无比惨烈”,数十万人生命“经救治无效而亡”;一时间人心惶惶,疫情舆情表达如此汹涌。人们惊愕于疫情受难者被病毒触发的炎性黏液活活憋死,世界各国政治经贸文化活动骤然停滞;隔离成为最后一种有效的防疫手段,世界就地庇护,随着各国研发疫苗的顺利进展,最暴虐的病毒也挡不住春日花开。我在疫情期间写下双语版《黑天鹅,灰犀牛》(Black Swan, Gray Rhinoceros)在中美两国刊物同步发表。同时,我也收到美国译家柯夏智(Lucas Klein)发来的电子版《中国诗歌与翻译——是非得失》(柯雷/柯夏智 编,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2019年),这本由荷兰莱顿大学主办的研讨中国诗歌翻译的论文集似乎也提供了大家所关注的“全球视野下的切入点”。

(0)

天佑中国2022-01-16

不久前参加网络媒体论坛,钟南山院士就感慨说,西方国家常常宣传注重“人权”,最重要的是拥有个人自由的权利,在疫情的形势下,有不戴口罩的自由、有集会的自由、有不打疫苗的自由,造成了疫情肆虐,不断地反复出现大量的感染者及死亡……中国呢? 我们讲究的最高的人权是生存权,而且是健康的生存权,尽管对个体有一些限制,但中国成为世界上新冠患者人数比例最小的国家,患病率为8.9/10万,只有美国的1/1678;以及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死亡率为0.4/10万,是美国的1/606……中国不是美国,中国也幸亏不是美国。

(0)

刘学江2021-12-20

在美国种族歧视更是根深蒂固,你很难把深入到骨髓的种族歧视与真正的民主实践联系在一起。而且,美国之所以现在是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双料冠军”,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的形式民主、假民主,是这种无法形成执行力的严重虚脱使得疫情难以有效管控。在这方面中国却与美国相反,做到了全球最好!那谁是真民主?谁是假民主?一目了然!

(0)

阳关道2021-08-26

“公知一边享受着“过度防疫”的成果,一边谩骂“过度防疫”,这是人的思维?这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啊。” 这些“恨国党”公知全是些吃饭砸锅的白眼狼!无耻之尤!

(0)
1 2 1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