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中国经受了建国以来外部势力干扰中国崛起最严竣的考验,从贸易战、科技战、香港暴乱到印度滋扰和生物战等,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会停止……
为了防止外国势力的侵扰,思想教育必须先行,应常抓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凝聚共识和磅礴力量,争取更大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爱国主义是教育必须提供的一堂人生必修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牢牢扎根,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今非昔比,中国将是更强大的中国!各位看官们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李光满:我们要在对美国战略方面有一种整体战思维。我们以前适应的是军事战争思维,以为军事战争就是战争的全部,现在我们应该调整战略思维,将国家整体战纳入国家战略视野。所谓整体战,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整体战争,包括政治、军事、金融、经济、科技、文化、舆论、网络、太空、生物、能源等等全方位、多领域、多维度的战争,是国与国之间政治体制、整体实力、民族精神、军人意志、民众凝聚力等等方面的全面较量、深度博弈、激烈斗争,因此我建议我们在国家层面组建一个对美整体战战略研判、应对、施策机构。
李光满:当前的中美关系已经不存在合作共赢,而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正在演变成一种反围剿、反孤立的斗争,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整体战、持久战、消耗战,这个时候最需要是民族的凝聚力,是人民的力量,是民心齐、泰山移,是聚沙成塔,众志成城。中美之战已不可避免,要想赢得这场战争,就必须要有抗美援朝精神,只要我们敢于战斗,敢于拼杀,以今天中国强大的实力和人民钢铁般的意志,一定能够打败任何敢于来犯之敌,一定能够摧毁任何想独霸世界的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
从形式与内容角度看,中美关系有四个方面的矛盾斗争。一,制裁与反制裁的矛盾。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就展开了对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制裁,一直延续至今。最新的制裁与反制裁发生在美常务副国务卿访华前。美国四大部门联手对中国香港发布所谓商业警告,肆意扰乱香港营商环境。中方将包括美商务部部长罗斯在内的七位美方人员列入实体制裁清单。美国对中国企业和个人实施制裁,其意图就是扼杀中国的经济、科技发展。 二,脱钩与反脱钩的矛盾。“Delink”的本意就是“断开联系”。即通过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阻止美国高科技企业对华投资,也阻止中国高科技企业对美投资,阻断中美高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阻止中国高科技领域专家和学生赴美访学。美国对华经济和科技脱钩的目的是迟滞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程。脱钩迫使中国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步伐,加大科技领域投入,更加坚定地走自力更生道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三,威慑与反威慑的矛盾。这主要指美凭借其在核与常规军备领域对中国的明显军事优势,在南海、台海和东海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地方,摆出一副好战且自信必胜的姿态,妄图迫使中国在国家核心利益方面妥协退让。而中国恰恰不信邪、不妥协,坚定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四,颠覆与反颠覆的矛盾。这主要指依据其主观臆测的所谓中国党和政府与民众的矛盾,通过合法和非法的途径,以公开和非公开的方式,通过人员招募、派遣和渗透,在中国境内推动西方所谓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物质上诱惑中国年轻人,理念上鼓励中国年轻人仇视、蔑视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策动颜色革命,从政治上颠覆中国。在此方面,美国中情局1951年就编制了颠覆中国的《十条诫令》,几经修改完善,一直沿用至今。中国则通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社会治理,大力开展反间谍、反渗透、反颠覆斗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挫败美国颠覆中国的图谋。中美关系上述四个方面的矛盾斗争,在本质上又反映着两对矛盾斗争。(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王在邦)
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美国对华制裁、脱钩、威慑与颠覆,目的很明确、很集中,就是为阻止或大大迟滞中国的发展。美国绝不愿意看到,更不愿意接受中国发展可能超越美国的前景,不管中国是不是以超越美国为战略目标。中国要发展,要不断提高全体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不可能对美国的遏制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美国遏制中国发展就是要剥夺中国的发展权,这是非正义的行为。中国反遏制的斗争是争取和维护发展权的正义斗争。(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王在邦)
美国不会改善中美关系,未来中美关系只会更坏不会更好;二,美国暂时不希望与中国彻底摊牌;三,美国试图制定中美“竞争”规则,美国称其为“极限竞争”。 正是因为中美关系可能下行,而美国却不敢摊牌,所以要设立“护栏”。“护栏”的另一层作用是在“极限竞争”中限制对方的出手力度。从过去几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分析就可以看出中美关系将持续下行。美国全面遏制中国的讨论从奥巴马时代就已开始,到特朗普时代时,美国已经无所不用其极。而今天,遏制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内的“政治正确”。“护栏”一词的提出,只是再次印证了这一判断。 在处理中美关系时,不仅美国需要“护栏”,中国同样也需要“护栏”。中国所需的“护栏”是为美国划定底线,让其不可越界。(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陈虎)
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该会议“全盘否定”了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政策”,认为在国际秩序中,中国已经演变为“危险的战略对手”(strategic rival),而不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美国的对华政策应该回归现实,不能再幻想中国会“遵守规则”,会“使其经济自由化”,最终使其“国家治理形式也自由化”。美国应从“合作与接触”改变为“公开透明的竞争”。会议还讨论了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概念基础”,重点是“中共的行为及其意识形态根源”,“美国的切身利益”,以及美国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目标等。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H·R·麦克马斯特(Herbert Raymond McMaster)说,这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外政策进行的最重大改变。会后4月,中美首脑在海湖庄园进行了特朗普总统上台后的第一次接触。2017年年底,特朗普总统应邀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国事访问。中国政府以“国事访问+”的超高规格接待了特朗普总统。了解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策内幕后可知,美国方面是在按剧本演戏。表面上,美国与中国的接触还存在;但是,总体的“对华政策”在特朗普总统一上台就画上了句号。2020年7月23日,特朗普政府公开宣布终结“与中国接触的政策”。当天,蓬佩奥国务卿在对中美关系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尼克松图书馆发表了“新铁幕演说”,称“美国必须承认一个无情的事实——与中国盲目接触的旧模式根本行不通。美国绝不可延续这一模式,决不能重回这一模式。”接下来,坎贝尔于2021年5月27日在斯坦福大学发表讲话,他代表新上台的民主党拜登政府,明确宣布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时期已经结束”。这条时间线说明,美国国内的政治精英,民主、共和两党政府都认为,不仅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政策已经失败”,而且这一政策所基于的“假设”也是“错误的”。这意味着,美国内在“怎么看中国,怎么看过去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上,形成了最重要的“华盛顿新共识”。(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郭长林先生)
文章很有力度粗略看了下评论,那段引用的文字很有价值。现在来看,公知已经完全站不住“客观理性中性”立场了。基本上公知学者可以和汉奸带路党划等号,就是一些拿西方势力津贴从事反华反体制工作的人……坐等国家出手清理。个人觉得办“学习班”是个比较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