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地理位置息息相关,中国的腹地是亚洲、欧洲乃至非洲,与各国互联互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反观美国、加拿大两国地处两大洋之间其运输线与生命线只能依赖轮船和飞机等与外界联系、对接,这是其经济全球化的软肋(缺陷)。除此之外,中国一直坚持命运共同体原则,与周边国家增进合作,共融发展,而美、加等国固步自封,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颓势,进而掀起逆全球化的潮流......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被历史淘汰的往往不是野蛮的、社会生产不发达的,或者经济不发达的,或者文明文化不发达的;更多的则是军事实力落后的。 任何情况下,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的主题;但是,这绝对不是目的,一国政治活动的核心,永远是扩展生存空间;为满足此要求或者以此为核心,才有发展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事业。失去这个核心的,都是在务虚。在这方面俄罗斯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例证:领土越大越安全。 水到渠成,这是战略缓冲区追求的最终目的与结果。如何不断扩展生存空间,这是战略缓冲区的核心主题:或文或武,鲸吞蚕食。 “生存空间,包括领土、领海、领空、太空、经济、金融、自然资源、矿藏、水资源、能源、科研等人类社会活动所涉足的所有领域与空间。” 如果美国控制外层空间,就会控制地球,整个人类就会生活在这种野蛮统治之下;就如过去的几十年,美国几乎控制了整个太平洋与印度洋,而中国就只能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区域大国:只要这种局面未被打破,中国再怎么发展,也仅仅是一个内陆岛国;这种体系不仅仅遏制了中国,其本身就制约了人类文明的发展。(visar Visar)
关键时刻见担当。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10年来,“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拉响了全球开放共识弱化的警报。在人类历史的关键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引领各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又如何在全球供应链加速调整中掌握主动权? 疫情冲击下,中国供应链表现出了强大韧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未来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提升稳定性和竞争力,重要而紧迫。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国正在补链强链行动上不断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并不意味着走向封闭和内顾,而是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在开放合作中锻造更强大综合竞争力。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调动生产要素活力和红利;加大对区域和全球的分散化布局,形成多维立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推出更多扩大开放举措,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中国才能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占据更有利位置。来源 | 新华社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少有,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篇难做的大文章。是种好自家“一亩三分地”,还是大家抱成团朝着《共绘网》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美国的强权如果被其它国家打败,美国将从山巅之城跌落,失去霸主地位,世界将发生百年未有之巨变,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亚欧大陆将重回世界中心。中国,你准备好了?中国人民,准备好了吗?希望我们多多积累经验,不断壮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