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三五”以来,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实力明显增强。中国两会召开过程中,与中国经济、疫情防控、环保等多个领域一样,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也受到了世人的特别关注。
近年来,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在很多领域已跨入世界前列,在纳米、化学、材料、量子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论文数、被引用数、专利申请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核心技术短缺情况尚未根本改变。我们知道,工业制造业(实体经济)涉及成百上千万个零部件、元器件和原材料,如果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与之配套生产,就能解决“卡脖子”等痛点问题,中国实体经济就大而强。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每一家企业的存在,都是因为具有了独有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无法将自己的独有的优势去发挥和扩大,最终把它转化成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都是很难取得长期成果的。无论在那个行业中,只要是排名靠后的企业,为了生存下去,最终,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要被卷入了价格战的厮杀,除非企业拥有这样的领先地位。否则,企业的利润就会变得越来越低。利润非常低的企业是无法长期生存的,只要市场稍稍发生一点变化,他们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互联网企业,通过进一步向实体企业赋能转型,通过自身拥有的数据量、用户流量,通过多种渠道来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当然,从未来看,实现大数据共享开放,实体企业获得更多数据和公平机会,将推动中国经济更快的数字化转型。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主要工业强国之一,堪称全球工业界的标杆,实力非常雄厚。 戴姆勒、西门子、拜耳、博世、蒂森克虏伯、大众、宝马、巴斯夫等德国工业巨头,可谓是世界工业企业的翘楚,展示了德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这些世界闻名的大企业背后,还隐藏着占德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大约有370万家。 而这些中小企业产值占据了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4%,拉动了62%左右的就业,是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中坚力量。 那么,德国中小企业为何那么强?又是如何以小博大,为德国赢来工业强国的美誉呢?
客观上分析,中国中小企业来说,德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有很多令人艳羡也难以复制的优势和背景。 这其中有政策的因素,也有中国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问题。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时间远不如德国同行,不论技术实力还是人才储备,也多多少少有需要赶超的地方。不过,和中国中小企业有点类似的是,德国中小企业也大部分都是家族企业,有的至今依然是“祖孙店”、“父子店”。 然而,这些德国的中小企业正因为看重家族的荣耀,始终把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作为矢志不渝的信条。 一句话,发展不一定要多快多强,但是一定不能干砸牌子的事情。 对比一下,中国许多中小企业,急于求快求大,甚至为了牟利做出诸如山寨同行、以次充好、偷税漏税等等令人不齿的违法行为。 这样急功近利的态度和做法,不仅缺乏勤奋、踏实的工匠精神,也没能将企业作为一份长久的事业来耕耘。 德国中小企业正是因为“知耻而后勇”的决心,靠着长期默默坚守,从技术和实力逐渐占据行业制高点,才有了厚积薄发的今天。
自2005年以来,中复神鹰、吉林碳谷、江苏恒神…一批抱着“纤维救国”理想的企业涌现,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2年,中复神鹰张国良团队,攻克了干喷湿纺T700碳纤维工艺。这一技术的突破可使纺丝速度达到400米/分钟,是传统湿法纺丝速度的5倍,此前只有日本个别企业掌握。2018年,上海石化突破从12K(K即千)小丝束到48K大丝束碳纤维的技术瓶颈。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48K大丝束可大幅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为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初,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在干喷湿纺制备T-1000级超强碳纤维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到2019年,我国碳纤维理论产能,以2.685万吨,排在美国(3.73万吨)和日本(2.91万吨)之后……今年9月28日,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快地铁的广州地铁18号线,首段正式开通运营,在该路段运营的“湾区蓝”,是我国首列车头头罩采用轻质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速地铁列车。它使用的碳纤维复材,是由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生产的。20天前,中复神鹰母公司中国建材集团第一条年产万吨的碳纤维生产线,在青海西宁正式投产,首批碳纤维产品,已达到国内T700及T800级水平。虽然最早研发碳纤维,是为国防军事所用,但碳纤维的竞赛,不限于军事领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制造大国而言,碳纤维还将撬动产业升级。就拿民用大型客机来说,我国大飞机与波音、空客的竞争,其实就是一场新材料之争。有数据显示,民航飞机每减轻一公斤,每年可节省6万美元的燃油费。目前,空客A350和波音787,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中国商飞新研制的C919机型,才刚达到30%左右。而碳纤维还有更广泛的使用领域,从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到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未来碳纤维都能重塑整个产业。这也意味着,产业化才能让中国碳纤维更强。目前,碳纤维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T1000及以上级别的高端尖货,我国虽然已攻克高端碳纤维的技术,并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量产,但其市场已被日美引领,而同一时期,日本东丽已经研究出强度是T1000十倍的T2000级碳纤维。尤其碳纤维“龙头”日本东丽的产品,如今已经做到从小丝束到大丝束,从线、条到面板,全系列覆盖,并且在高端碳纤维领域几乎垄断了国际航空市场。差距就是机遇。基础已经打好,伴随规模化的产业进程推进,中国碳纤维在高端领域崛起,相信也是指日可待。而总结碳纤维这一追赶历程,以下两个经验是重要,且值得科技攻关整体参考借鉴的:首先,重大科技攻关,要集中力量办大事。重大科技项目,投入周期长、难度大,分散兵力,看似容易东方不亮西方亮,但最终却往往因为每个项目的力量和资源都有限,而都不亮,甚至全军覆没。其次,要重视民营企业的力量,市场机制的力量。比如,光威对碳纤维的突破,就对整体攻关起到巨大作用,而这背后,正是民营企业家在市场激励下的创新创造。
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未来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继续把产业链做深、做透。 目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4762家,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六成,平均拥有50项以上有效专利,超八成位于本省细分市场首位。 我国正在快马加鞭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未来要想涌现出更多隐形冠军,甚至赶超德、美、日,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提升: 第一,重视科技研发效率。目前我国部分隐形冠军企业研发投入并不低,但需要进一步提升科技研发的效率,实现用最少的钱创造最多的有效专利。 2019年我国企业的有效专利和专利申请量之比为0.26,和美国的0.55、日本的0.63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未来在科技研发上势必要更有针对性。 第二,要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专精特新企业升级壮大为隐形冠军,离不开鼓励员工忠诚和高效的企业文化。 在这方面,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了很多好的经验。它们扎根于当地社区,与当地民众建立紧密的关系;为员工营造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强调员工的个人责任及工作的价值;扁平化的管理;谨慎的员工招聘;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及高比例的学徒工;对高效率的共识,等等。 这些都是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文化优势。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隐形冠军对公司员工的“考勤表”。 第三,深化完善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全球各主要工业国家对专精特新型企业的鼓励扶持政策有高度的相似性。 比如日本的“朝气蓬勃300家中小企业”评选活动;韩国的“300家中坚企业”培养计划;我国的培育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家“单项冠军”企业等等。 这些活动都是希望借助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人才引进优惠等政策,通过对企业财务、营销等方面的指导,来实现让优秀中小企业变得更强的目标。最终各国政府比拼的,就是谁能把这些政策落实好。日本中小企业厅等部门对公职人员有着严格的考评制度,通过对公职人员工作量、企业满意度等指标的打分,来确保公职人员尽职尽责地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而德国小镇健全的市场法规、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是我国乡镇政府可以借鉴,用以吸引企业投资的经验。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中国,依然离制造强国有相当的差距,并且在不少领域承受着“卡脖子”之痛。导致这一被动的关键原因之一,便是缺少了可在产业链中起到关键支撑的“隐形企业”。国家持续加强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无疑将改变这一局面,并不断补足产业链上的短板和空白,进而让中国制造的腰杆更直,也让中国经济更加掌握主动权且高质量发展。
这简直就是天降及时雨,润物细无声!艰难支撑了大半年,中小企业的老板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10月27日晚,大消息传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2000多亿元的缓税大单来了!具体内容,要参君给大家简要解读一下:1、对今年四季度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实现的企业所得税和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及随其附征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以及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不含其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缓税。 解读:有人也许要说,缓税只是暂缓而已,到后面还是需要补缴,有啥了不得? 客官你就有所不知了,对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最麻烦的事,就是本来企业好好的,但突然现金流出了毛病,一口气上不了,很可能就嘎嘣了。 现在,对这些企业实行缓税,一定意义上,就是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他们续上一口气,赢得资金周转时间,活下来。有时候,活下来,就是一切! 毕竟,留住青山,才能赢得未来。2、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税款全部缓税;对制造业中型企业的税款按50%缓税,特殊困难企业可申请全部缓税。 解读:这说明,国家最心心念念的,就是小微企业,其次是中型企业。 这不仅是因为小微企业身板小,抵抗力比较低,而且还在于,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最大的部门。艰难时世,就业是天字第一号的大事。 一个人有了工作,才能有收入,家庭才能维持,社会也因此安定。3、缓税自11月1日起实施,至明年1月申报期结束。解读:不能不说,国家选择这个时间段缓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时间段,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年关难过”。 因为在过年之前的这三个月时间里,由于账期和支付等原因,往往是中国中小企业资金成本最高的一段时期,有些人逼急了,甚至不得不寻求高利贷来缓解资金的燃眉之急。4、为纾解煤电、供热企业经营困难,对其今年四季度的税款实施缓缴,预计缓税170亿元左右。上述缓税延期缴纳时间最长为3个月。解读:这个很容易理解,现在能源价格暴涨,电价没有放开,很多煤电、供热企业就是花钱赚吆喝,日子过得很艰难。 所以,这次国家也给这些做贡献的企业送温暖了。他们好好经营下去,中小企业生产才能有更好电力保障,不是吗? 这几项政策,就像一颗定心丸,让多少心中忐忑的企业家们特别是中小制造业老板们,终于踏实了不少。这也真真切切体现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关爱!(要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