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进大出,深入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其中成本与定价权最为关键?

发布日期:2021-11-27    浏览次数:3331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可用资源的减少,我国不断倡导循环经济,追求资源和环境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分工,中国可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路径,进口大宗商品和能源等,转化为电力与资源,然后制造、生产加工,再出口收汇兑换成人民币……如此循环往复走大进大出,深入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如今最合适的道路。这其中,成本与定价权最为关键,可以说谁掌握了定价权,就可以在成本和成品之间打通发展的康庄大道,也极大避免了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裹挟前进的状况。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双循环路径 全球经济一体化 成本 定价权
赞同(2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星语兰馨2023-12-12

中国经济的突围:体制改革+创新。第三个部分是,怎么确保我们的成本优势,两个方法:降低体制成本、创新。 中国现在面临的状态是:两个海平面,形象比喻已经变成了三明治,我们夹在中间,成本已经顶上来了,市场成本也上升了。劳动力大家都贵,土地也在贵,但是我们手里还没有多少独到性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的竞争就两句话,你要么成本比人家厉害,要么手里有独到的东西。比如美国苹果卖到全世界,通宵排队买,因为他有你没有。 现在我们30年改革开放高速成长伟大成就,全球格局看夹在中间了,底下有印度、有越南,他比你还便宜,他招商引资的力度比我们当年还强,都学会了。 在这个情况下,就无可阻挡的发生了整个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现在要继续我们的成本优势,但是成本当中的那块体制成本,这个东西没有改革,光靠民间解决不了。没有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主动地发起一轮一轮的深化改革,这个成本很难降下来。 比如社保基金,我们现在很多的法定保障率交得比美国高。当初交那么多是没办法,当时是国企大面积亏损,所以社保交费率定得比较高。但当时就有一句话,以后要把大型的、赚钱的国有企业的资产划到社保去,用那个收益来抵社会保障。 但是真要做的时候难度不小,然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这条写进去了,就是要划一批国有资产到社保基金,然后把法定保障率降下来。 我们的经验已经证明,体制成本降,经济就会很好地发展,体制成本上升,整个国家民族就会被拖住。 渐进改革的好处就是震荡低,不是一次性解决问题。但是渐进改革的难处是你要“维持渐进”,所以体制改革一定要改到把体制成本再降下来为止。 既然这个成本降不下来,那么能不能延长它的时间,就是把成本曲线往右推,尽可能延长它持续的时间。因为,这条成本曲线一定会上去的,人均200美元到8000美元变成深圳的好几万美元,这个成本肯定会上去,但我们可以把整个成本曲线往右移,延长成本优势持续的时间。 比如说工人很贵,我生产附加值高的东西,如果还生产袜子,如果还是这套工艺,这套生产率他就是很贵的。你改变一点。 所以真正地对付成本压力就是不断地右移我们的成本曲线,形成一条长期来看持续有竞争力的成本变动。这是商业世界里头的不二法门,也是整个经济体系和经济体系竞争当中的不二法门。 降低成本的第一个突围方向,是刚才说的体制改革。而第二个突围方向是创新,通过创新来突破全球形成新的僵局。 引进新的产品,改变现有的品质,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夺取原料和半成品新的来源,创立新的经济组织,创新才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 创新很重要、很伟大,但创新不是一定会发生的。成本曲线也不一定会右移,否则哪来这么多的过剩产能、僵尸企业、鸡肋的企业,还有病危停滞的企业?创新是有条件的。 举例说,以色列800万人有3500家初创公司,并且特拉维夫主导了美国硅谷的高精尖研发,美国没有一家大公司不在特拉维夫设创他们的研发中心,他们靠的是人、想法、发明创造,靠的是对教育的重视。总之,中国不创新、不改革,不会走出现在的困境。周其仁

(0)

踏雪寻梅2023-06-15

充分发挥中国大市场产生的规模效应,摊薄整体投资成本。 以制造业为例,市场规模效应能够摊薄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日常运行、市场开拓、科技开发、固定资产投资这六方面的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如果每样成本缩减5%,相当于制造业总成本降低30%-40%。 40年前,规模红利主要体现在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因此无法产生成本摊薄效应;2010年以后,中国GDP达到世界第二的高度,制造业产值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时,规模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业成本下降环节。

(0)

皮皮杨2023-03-22

在大宗商品的贸易上,中国政府也应该加强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在陆地上获得更多的大宗商品来源渠道。 毕竟,中美之间的最大竞争战场,不在军事上的武器比拼,不在谈判桌上的唇枪舌战,而在于科技和大宗商品供应。科技决定中国的未来,大宗商品的供应决定当下。

(0)

太陽云2022-05-29

正常全球化贸易下,如果没有冲突,那么原材料供应地是最低的位置。 比如当前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就是: 以美国为主导,欧美占据产品创新、设计、销售的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组成了第一梯队。 德、日、韩、中国台湾省等,组成的核心零部件生产为第二梯队。 沙特、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则主要以工业原材料、资源出口为主。中国、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因为工业发展起步晚,人口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参与中高端工业产品的装配,以及其它低附加值商品的制造、生产。 以上构成了第三梯队。目前我们中国在产业升级,就是要坐稳第二梯队,攀登第一梯队。 靠劳动力起家,这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低端,因为你出售的优势,就是自己人工成本低。 而原材料供应实际上比劳动力起家的,还差一些。比如中东石油国家,他们几乎被锁死在了卖能源上,虽然现在还很富裕,但是万一变天,自己这种能源不香了,可能一夜变穷。 靠劳动力起家的虽然辛苦,但好处就是自己逐渐积累技术以后,是有机会升级成二梯队,甚至第一梯队的。 但有一个特殊情况下,原材料供应国也能翻盘,逆转阶梯等级,那就是世界局势开始不稳定。 打比方,如果全球非常和平,你俄罗斯卖资源赚钱,他巴西也卖资源赚钱,资源国之间相互竞争,很容易就导致价格上不来。 虽然也有“欧佩克”这样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缓和竞争矛盾,但也依旧存在成员国内斗。 比如去年7月,由于沙特与阿联酋之间的分歧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备受全球关注的OPEC+产量控制会议,在延期数次后无果而终。 去年情况是随着全球油市的持续向好,油价也连续刷新三年以来的新高,OPEC+需要增产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也为火热油市降温已经成为产油国共识;但阿联酋意图进一步提升产量,作为OPEC+组织领头羊的沙特则持反对态度。 天下局势不稳定,资源国才能大赚特赚,几次石油危机都是战争背景导致的。 不过这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中东这些国家来说,小乱是没问题的,比如俄乌冲突这样。 但要是不稳定真扩大化了,那他们自己是否安全、手里的钱袋子能不能稳住,这也是一个问题。作者:李荀(武汉人)

(0)

云雀2022-04-12

我们来好好剖析外循环和内循环的本质。 外部循环,对应着整个外贸出口。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中国形成外贸顺差,获得大量外汇储备。 其次,我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资金回流到美国,支撑美国债市、股市等虚拟经济。(这句话是理解外循环的最重要环节) 美国虚拟经济市场不断膨胀,股市上升、房地产市场上升,美国老百姓手上有钱后就开始不断地消费,继而购买更多的中国产品。 这就是外部循环,外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出口来带动经济。 然后来说说内循环。 内部循环有两条线,一是投资,一是消费。 投资方面,当时的内部循环对应着城镇化和整个房地产市场。 首先,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形成银行体系的巨额存款。 其次,银行通过土地开发、土地买卖、房地产买卖这3个渠道,把这些存款投放到房地产市场。老百姓用自己的存款,支撑了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终,再自己去贷款,消化不断升值的房屋。 这就是当时的内部循环,内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城镇化和房地产投资来带动经济。 消费方面又有两条线。 首先,外部循环导致出口订单增多,“食物链”上各级企业都需扩大生产,雇佣更多工人,使得内需消费增加,形成良性互动。 其次,内循环的城镇化需要的大兴土木,跟上述类似,也会使得内需消费增加,同样形成良性互动。 可以看出,我国消费是一个被动项,是由外循环(出口)+内循环(房地产带动的城镇化)导致的内需增加拉动的。如果外贸和投资熄火,是无法靠所谓的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因为此时的消费就是无源之水。 然后,我们得讲到外部循环的破灭。 这两个循环一个主要对应着城镇化和房地产投资,一个主要对应着外贸出口,这也是我们当时消耗过剩产能的两个主要途径。但是,这两个循环都是不稳定的。 外部循环,要求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只有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美国人才爱花钱,爱买中国产品。 内部循环,要求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只有土地和房屋不断涨价,地方和开发商才能以此为抵押借到更多的钱,进而通过投资来带动经济。 说白了,要维持两个循环运转,就要求美国的股市和中国的房市一直高涨。但这是做不到的,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我们的外部循环就开始出现了问题。

(0)

向阳草2022-02-16

积极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中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合作。建设和运营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等,力争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发挥更好作用。依托中国—阿盟、中国—非盟、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亚太经合组织(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等合作平台,持续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核电、氢能等清洁低碳能源相关技术人才合作培养,开展能力建设、政策、规划、标准对接和人才交流。提升与国际能源署(IEA)、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水平,积极参与并引导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APEC、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合作。

(0)

肖征卫2022-02-15

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就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胜利油田时强调:“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要利用“两个市场”,但必须有一个安全线,超过了以后就要亮红灯。端牢能源资源的饭碗,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强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设,在关键时刻发挥保底线的调节作用;实施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才能守住能源资源安全的底线、构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线。(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0)

刘金诚2022-01-14

只要上面善于提出任务,放手让下面自力更生,问题就解决了,而且能够更加完善地解决它。 如果上面不去这样作,而把一切事实上担负不起来的担子老是由自己担起来,不敢放手让下面去做,不去发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的积极性,虽然上面费尽了气力,结果将是上下交困,在目前条件下永远也不能解决问题。 几年来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已被证明是我们解放区在目前条件下组织一切经济生活的正确的原则。 (《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1945年4月27日,引自第1105页)

(0)

宋平明2022-01-10

回眸2021——中国发展改革的稳外贸稳外资成绩亮眼  

(0)

杨乐梅2021-12-28

我们也不要忘了,财富的定价权一定是国家较量的焦点,因为定价权和基于技术的创造,是财富掌控的关键。既然有财富,那就存在管辖权的问题。所谓管辖权,更直接一点说就是规则制定权和管理权,定价权就是规则制定权的一部分。

(0)
1 2 14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