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当选总统之后,便宣称要组建所谓的“民主同盟”,对中国进行遏制。日前,美国、英国、欧盟等都对中国采取了制裁行动,这似乎显示美国已经组建起一个遏制中国的同盟了。
美国为了对中国进行遏制,不断在中国的内政问题上做文章。继香港之后,美国日前又开始就所谓的“新疆人权问题”对中国进行制裁。除了美国之外,欧盟、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组织也相对中国进行制裁。那既然美欧等国家不仁,那中国也应不义,用科学的经济(经贸)、外交和舆论等手段来维护自身、正当的合法权益,免得国家、中资企业乃至个人的利益受损?您说是不是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盛夏当时,年中已至。回眸2023年开年以来的中国元首外交,一个个中国与世界的新故事精彩纷呈,让世界惊艳和赞叹。 这些故事里,有各国政党领袖的“云”聚一堂,有中俄两国元首的克宫深谈,有中法领导人共赏《高山流水》的琴韵悠长,有中国同中亚五国元首共植友谊林的绿意盎然;有飞越大陆的长途访问,有跨越时差的深夜通话,有真诚坦率的战略沟通,有见字如晤的温暖互动。一次走出国门,两场重大主场多边外交,数场视频外交活动,同30多位外方人士会谈会见……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奔涌向我们这个蓝色星球。在习近平主席掌舵领航下,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领风踏浪,阔步前行,写下了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崭新篇章,彰显了以“确定之中国”为“不确定之世界”带来稳定性和正能量的努力与担当。新华社文字记者:郝薇薇
问:如果想要理解中国的外交和经贸政策,就必须将其置于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之中。是中美关系决定中国的对外政策吗? 法国卢沙野大使答:完全不是这样。中国自主制定外交政策,而不是由美国人制定。决不能由美国说了算。 问:是否是根据美国的政策呢? 答:也不是根据美国的政策。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各种政策上,美国由于特朗普时期多次重拳出击,因此这种限制性措施不但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内容已经非常详细。再看欧盟这边,其实还是一直保留着一定的“中立、不歧视”态度。特别是此前针对中国通讯设备的规定上,始终没有强势的姿态去设置禁令。 但是在2020年之后,我们看到其实欧盟在对华一些限制性措施上已经越来越加快脚步。特别是在对于中国境外投资的限制方面,欧盟除了此前所设置的外国投资审查机制之外,现在又要更进一步加大对于外国企业的补贴监管。根据目前的法案草稿内容,如果一家外国公司在过去三年中获得超过500亿欧元的政府支持,那么欧盟委员会将有权调查涉及这些公司参与的收购并购以及公共投标。这项法案内容处处散发着欧盟对于中国资金的不安,因为在新冠疫情期间欧洲公司股价受挫,理论上是给了中国很好的投资并购的机会。同时,欧盟也非常担心外国企业(特别是中国)以自己在本国的补贴优势增加市场份额或者以低于欧洲企业的价格获得具有战略价值的市场准入以及垄断核心基础设施市场。 近来针对对华产业链过分依赖的问题上,美欧之间已经有了共识。在5月15-16日法国巴黎所举办的第二届美国欧盟贸易和科技委员会(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上双方都特别强调了美欧对中国在稀土开采和生产领域的主导地位以及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风险的担忧。为此,会议特别强调了推动建立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 的“可信赖供应商”体系。就此,法国巴黎的蒙田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马修·杜沙泰尔分析说:“跨大西洋技术领域中的协调会阻碍中国在半导体领域超越西方的目标。而对中国获得西方半导体技术的限制不会是一刀切式的,而是逐步严格起来。”(作者:宋欣 )
在中国降低立陶宛外交关系为代办级、通往立陶宛的货运班列中断,中国鞋帽服装、电器、精密仪器,所有跟“Made in China”有关的商品、半加工品、转销品,尽数消失在立陶宛货架上的情况下,立陶宛民众的这个冬天,恐怕将尤其显得寒冷、窘迫。立陶宛政客甘为美国走狗,由此带来的后果,立陶宛民众正全盘接纳,这不能不说是对西方金权政治的讽刺。而立陶宛方面期待的美国、欧洲商品,能够填补中国退出带来的空缺,在常规民用品上确实不难做到,但在更多领域,中国因全工业体系带来的优势,在成本上具有竞争力,这也是“Made in China”能风靡海外的原因。而在立陶宛主动挑起的中立两国关系恶化下,随着中国制造的全面退出,由此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正在尽数转移到立陶宛民众的生活中。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西方对中国的全方位围堵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即便是非著名中企,并且在非敏感行业有经营业务或者投资,只要西方能够找到切入点,就可以对其大做文章,将其作为“反华抗中”的“成果”。 一个更加具体的例子,就是近段时间被西方媒体疯狂热炒的,塞尔维亚“中国血汗工厂”苛待越南工人的新闻,在西方媒体机器炮制的新闻内容中,中企通过“欺骗”的方式将越南工人带到了塞尔维亚工厂,平日里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有殴打、骚扰的现象发生。 此事被外媒曝光之后立即引起了关注,可是作为当事者之一的越南政府,却直接表态称根据他们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虐待工人的情况并不存在,而中企则透露,所有招聘都委托给越南中介。而工厂所在的塞尔维亚政府,则痛斥西方精心编撰的这则新闻是对中国的恶意攻击,认为中国对塞尔维亚的帮助让西方国家感到不愉快。不难想象,这种毫无廉耻底线的下作手段,今后海外中企恐怕会遇到的越来越多,中企在海外的经营活动恐怕要更加小心,可以预料得到的是,随着中美竞争进入深水区,各种小国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的情况会很常见,这势必会增加中企投资风险,最终影响整个海外布局,因此,该出手时必须得出手,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我们凭什么要为美国“背锅”呢?就算要出钱购买美债或者人民币贬值,美国这点“小恩小惠”远没有达到中国要求,于是,在没有“筹码”的情况下,美国开始生生创造“筹码”和中国谈条件。这个“筹码”,就是台。如果留心观察新闻,我们会发现,美国对台的动作从舍曼访华后,变得愈加频繁,力度也出奇的大。8月31日,美国先派出退休干部“试水”,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率先发难,质疑联大2758号决议。9月1日,法国媒体公然鼓吹“独立”言论,9月1日到10月中旬,是美国表明诚意和探讨对话的时期,西方媒体和美国政客一律缄口不言,10月21日,美国再次“老调重弹”,助理副国务卿“质疑”联大2758号决议,继而拜登宣称“保卫台”、布林肯支持台“参与联合国事务”。至于近期蔡英文宣称台有“美国驻军”的言论,毫无意外也是出于白宫的授意,至于为什么,还是我们刚刚提到的,现在的美国手里没有任何吸引我们的“筹码”,他们拿台问题说事,就是要“创造筹码”,逼迫中国在中美经贸对话中让步,如果中国能“满足”美国的要求,那么美国就不干涉台问题,或者“保持克制”,不然,美国就继续打“台牌”,这就是“某种动物趴脚上,不咬人恶心人”。那么美国的“如意算盘”能不能得逞呢?如题所言,只是一个笑话。
拜登上任时,持续三年的“贸易战”,把美国的贸易逆差推到了12年来的新高。单方面加征关税、强行制造不对等,只能自食恶果。面对拜登政府的偏航,今年2月11日,中美元首举行了第一次通话。那次通话,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两句话,一句是,美国最大的特点是可能性。希望现在这种可能性朝着有利于两国关系改善的方向发展。另一句是,准确了解彼此的政策意图,避免误解误判。前一句,引航。后一句,把舵。遗憾的是,美国没能认清正确方向,误判了中国的战略意图,也没有体会到“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发展”的道理。美国一开始就带着“对抗、竞争与合作”的纠结说辞和遏制的目的,反复试探中国的底线。美国前助理国务卿拉塞尔都在《外交事务》杂志上专门撰文感言,美国的做法令人不安。3月,中国先说清了什么叫姿态对等。美国没有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要想跟中国谈,先要相互尊重。于是,美国开始在姿态上纠结、回撤,要给中美关系装“护栏”,防止竞争变成冲突。三分法,先乱了美国自己。只是,漂亮的概念不该成为遮掩不负责行动的招牌。护栏,更不可能由美国单方面定义。7月,中美再会晤。中国直接拆穿了美国“好事占尽,坏事做绝”的伎俩,还给美方列出了三条底线。相互尊重,不是靠概念实现的。实现行动对等,中国直接列明了清单。美国,已经没有借口装糊涂,又开始在竞争的形容词上下功夫。美国的转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栋一直在跟踪关注。他发现:“拜登政府对竞争使用的形容词一直在变:‘长期全面的竞争’‘长期的竞争’‘严峻的竞争’‘极端的竞争’‘激烈的竞争’等等。”只是,美国着急忙慌一直在变,更像是自己画地为牢。但显然,无论怎么变,美国都只是在战术上游移,没有在战略上反思。9月10日,中美元首进行了第二次通话。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正本清源,提出这道“世纪之问”的题,是必答题。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中国再次明确了中美关系的正确航向:必须向前,只能搞好。中美关系的定义权,也要对等。中国紧接着更是直接言明,中国反对用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与美国打乱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美政策的一致性、连续性、稳定性。所谓实力,这才是。中国一点点、一层层已经把什么叫相互尊重说得很透。相互尊重,才是治本之策,中美才可能重新回到谈判桌。(谭主)
1
共10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