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往开来正向第二个百年征程奋进。
上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人和农民工进工厂或做泥水工;本世纪10年代主要从事个体工商户、中介、快递员(骑手)和创业等;20年代开始转入直播(网红)和自由职业者……每个时期(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技术升级更新,人们的工作、就业、生活也随之发生转变,以上也大致反映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比如:世界工厂、房地产业、创业大潮、电子商务等等蓬勃发展。社会在改变,国家在发展,你又从中收获了什么呢?请大家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要吸取一些西方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
应对空前压力,就业能否稳得住? 经济下行压力,首先影响就业。 最新统计显示,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就业前两个月温和开局后,3月波动明显。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其中3月为5.8%。 招聘机构数据显示,本是传统旺季的3、4月,就业市场走势低迷。在今年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就业能否稳得住? 从就业需求看,总量压力在加大。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二者均为近年新高。 从岗位供给看,不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加、招工放缓,甚至减员、裁员。原本吸纳就业较多的房地产、教育培训、互联网及接触性服务行业,招聘需求明显下滑。 从供需匹配看,“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青年缓就业、慢就业现象增长,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突出。3月,16至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16%,为近几年同期最高值。 稳就业,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经济接下来的发展逻辑是什么? 我经常说:从2022年开始,中国经济的上半场结束了,经济的下半场正在开辟! 经济发展和比赛一样,也是分上半场和下半场的,而且下半场的打法和上半场一定是不一样的。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也就是1979——2021的这40年,我们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什么叫资本?比如土地,房子,股票,各种优势资源(矿产,厂房)等等,这些东西在一个社会的发展初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他们可以盘活整个社会的资本,还可以加杠杆,带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企业、个人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解决原始的资本积累问题,这个过程就像“跑马圈地”,属于野蛮生长阶段,每个人都加足马力往前冲,谁越勇敢谁抢的地盘就多。 这个过程主要通过三大基建完成的: 第一是房子的基建,主要靠房地产; 第二是渠道的基建,主要靠互联网; 第三是产品的基建,主要靠制造业。 值得一提的是,放眼世界只有中国的原始积累过程是在没有对外侵略和殖民掠夺的情况之下完成的,而英国/美国/日本等等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一不是依靠对外殖民掠夺去完成和加速这个过程。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就是为了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那么中国经济下半场的任务是什么? 这就是经济升级的核心逻辑:从“资本”驱动切换成“运营”驱动。 资本驱动我们刚才已经说了,什么是运营驱动呢?就是靠管理、优化、配置去盘活这些资源,使这些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比如,现在已不缺房子,缺的是如何把闲置的房子利用起来的办法;现在已经不缺产品,缺的是如何把合适的产品送到合适的人手里去的渠道。 也就是说,跑马圈地时代的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必须经营好你的一亩三分地了。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淘金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是炼金的时代。 之前我们都是依靠资本的增长赚钱,比如房价翻了多少倍,股票升值了多少,然而现在资本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还想按照之前的那种逻辑,占个坑就坐等升值,无异于守株待兔。 未来一大批靠运营赚钱的个人和企业将诞生,他们不靠资本的坐享其成,就靠新经营、新模式、新渠道赚钱,他们才是中国经济下半场的中流砥柱。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是在资本的推动下,给社会搭好骨架。中国经济的下半场,是在运营的推动下,通过“产品+内容”的填充,让社会有血有肉。 先资本,后运营。这往往就是个人、企业发展的两个阶段,也是一个“先硬后软”的过程: 比如,前些年我们大兴土木修桥修路,建房子,这是一种硬性设施的搭建,目的是为了做好社会的框架,只有当一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完善到一定程度,人们才能更好地搞科研,做产品。 再比如,前些年我们搭建了很多互联网平台,电商、社交、交通、餐饮等等,这些平台的搭建也是为了给社会搭建框架,这些平台大大提高社会的运转效率,给很多人带来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当社会的基本框架完善到一定阶段,接下来我们必须把精力放在运营上。 在搭建框架的时代,发展比较粗放,秩序不够完善,所以很多人都在研究模式和技巧,因此投机者更容易赚钱,这是现实。所以之前两种人最赚钱,第一种就是搞房地产的,第二种就是成功搭建各种平台的。 这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到了下半场,随着商业框架的完善,只有运营好产品和内容才有出路! 在上半场,一个人的成功跟个人能力和贡献根本没有太大关系,只要你胆大,运气好,有资源就能成功。但是下半场就不一样了,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对称,中间环节越来越少,机会越来越均等,渠道越来越公开,资源越来透明,在一个信息和价值高度对称的时代,每一个机会只留给最能配得上它的人。最好的技术(工具),一定会被最善于使用它的人掌握;最有价值的思想,也一定被最有能力的人获取。 因此:中国经济的下半场,才是一个真正公平的时代。我经常说:中国最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能读懂这句话的人,才是真正看透形势的人!
格局越大,越不贪婪 人为什么不快乐? 因为什么都想要, 却往往什么都得不到。 越是计较,越是心累, 越是嫉妒,越是自苦。 格局大的人, 从不与他人攀比, 也不因为他人的一句贬低, 就抬不起头。 端自己的碗,吃自己的饭, 坦坦荡荡活,问心无愧过。 定好目标,全力以赴, 他人得失,不去羡慕。 让自己拥有大格局, 戒掉贪婪,稳步前进, 人生反而会有更高的突破!
人类社会的发展路径:部落社会——村落社会——家族社会——家庭社会——个体社会。世界正变的越来越细致、周密。以前各种关系是面对面发生的,后来发展成了线对线,未来的世界,由各种出“触点”(个体)构成的。个体崛起也就意味着各种“组织”的“下沉”,一切组织都必须下沉,把舞台留给“个人”。
创业的逻辑变了,之前我们要先组建公司,未来我们要先做超级个体。之前的创业是有了模式就就赶紧组建一个团队,随着人力成本的越来越高,这种已经属于重资产创业了。未来的创业一定是先自己亲手去干,做成一个小雏形,然后再根据业务和需要去加人,包括合伙人等等,要努力先成为一个超级个体。如果真的有需要了,再根据业务模型组建团队,再组建公司。之前是先有公司再有业务,未来是先有业务再有公司。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公司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现在各种平台太多了,我们只需依托平台生存就可以了。
行业周期是20年左右。 这个周期非常精准,我们就以房地产和互联网为例做一个探讨: 房地产的真正起点是1998年的住房改革,从此之后房企进入快速发展时代,他们的模式是不断的“拿地建房”,这是大建设的时代,等同于搞基建。 直到现在,各方都已经明显感觉到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房企开始进入了“盘活存量”和“生活服务”的时代。 房地产从1998年到现在,基本上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大周期,下一个时代正在开启。 再看看互联网行业,也是以1998年为起点,当时四大门户网站成立,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随后又孕育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这是属于大流量的时代,流量主导一切。 直到现在,各方都明显感觉到流量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流量越来贵,凡是能拉到线上的都已经被拉过来了,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入“深挖用户”和“服务实体”的阶段。 互联网从1998年到现在,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大周期,流量主导一切的时代已经告一段落,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 从这两个行业的规律,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商业变化的趋势:企业千方百计获取客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必须拥有一种深度服务客户的能力。 简而言之,之前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客户从1000个发展成10000个,乃至100000个。而现在,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这1000个客户服务的更加深刻/细致,让他们无法避开我们,并且能让他们自我繁殖。
小时候,觉得自己可以拯救世界,长大后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自己。 未来应对这一切的只有一个办法: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未来拥有健康的心态,远比拥有任何技能/知识/资源都重要,因为这些都会被取代,很容易迭代,但是一颗强大的内心,是无可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