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各国都十分重视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便要求各国不断研发更先进的科学发明、大力发展各方力量,以此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取得不少重大成就,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潜力非常大,已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大国风范。目前中国拥有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和世界工厂等称号,那么中国制造如何从低端走向高质量发展(高端),抢占定价权和话语权呢,毕竟这些(标准、定价权和话语权)才是世界强国的重要标签与标志,您说是不是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中国,是全球垄断资本家的噩梦,是全球资本的暴利粉碎机。 随便举几个栗子,看下中国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 1. 吃的。 2013年之前,鱼子酱代表了奢华,在电影《门徒》中,刘德华饰演的大毒枭就以拿鱼子酱当饭吃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到了今天,只要你不是非要国外原产的,你也可以拿鱼子酱当饭吃,鱼子酱在电商上的价格已经非常亲民。 因为中国来了。 2014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突破了野生鲟鱼幼鱼的养殖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开创了我国的鲟鱼养殖产业,从2014年开始到今天,中国鱼子酱从全球市场份额的5%以下,直接飙升至约70%; 鱼子酱的价格直接下降了27-46倍以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鱼子酱产业陷入崩溃边缘...... 中国把鱼子酱干完之后,接着顺手把松露酱市场给干了。很快,法国松露酱售价500欧元,中国松露酱30欧元。 很多驰名全球的法国黑松露,中间都掺了30%的中国黑松露,否则,成本都赚不回来。 2. 用的。 就在6年前,很多人说中国是全球最大钢产量国家,但是有什么用,做不出圆珠笔芯。 中国的制笔企业多达3000余家,年产值超过150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圆珠笔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各种圆珠型笔类的年产量达400多亿支,其中70%出口。 但在此之前,“笔尖钢”的技术一直掌握在日本和瑞士的手中。 用来制造笔尖的钢材,最终要通过一个高速度、高精度的设备,经历24道工序进行完全自动化的切削。所以其中的难点在于,这种钢既要能被削铁如泥,但同时又不能软烂如泥。 就像刀削面,太软了容易粘刀,太硬了又容易开裂,要想手起刀落,必须软硬适中。 “中国造不了圆珠笔尖”,消息传开,领导很生气,调查原因,中国每一年400亿支圆珠笔产量,仅需要一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就够全球制笔行业消化一年,因为中国钢铁产量全球占比为53.3%。 对钢厂而言,这个产业实在太小而被忽视了,没有动力去搞研发生产。 当年,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接到任务,4个月的时间完成技术攻关,烧了一炉60吨。 就这一炉可以让全球用上一年。几乎把全球圆珠笔笔尖企业全部“送走”,当日,笔尖钢的价格下跌25%。 日本企业哀叹:半个世纪的美梦结束了。 3. 工程机械的。 90年代,为了修建西康公路,在打隧道的时候从德国进口了两台盾构机,每台价格为1亿美元。德国为了防止泄密,在做维修与服务的时候看都不让看。 2002年,中国基建开始全面发力,发现了一个没办法的事情,中国所需要的盾构机比全球的存量还多,于是,只能开始自己搞。 2002年,中国正式成立研发团队;2008年,中国首台复合式盾构机研发成功;2015年,国产首台铁路大直径盾构机下线,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近一个世纪的技术垄断。 17年一路逆袭,到今天,中国盾构机占据了国内90%和海外70%的市场份额,而盾构机的暴利时代被彻底终结,日本现在最先进的盾构机,售价也只敢标到500万美元,直接下跌了20倍! 中国制造让全球人民在服装上有了更多质高价优的服装、让家电产业的价格直线下滑,让全球人民体验科技的乐趣,甚至干掉了美国资本家暴利的珠宝行业,让中国制造的完美无瑕的钻石终结了美国资本家的暴利......
制造业才是经济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影响力不断增加、地缘政治环境十分复杂的大国。不同于靠自然禀赋吃饭,可以被动或主动接受国际分工,偏安一隅的小国,无论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良性循环持续发展来看,还是从维护国家安全角度来看,中国都必须建立相对完整、自成体系、健康均衡的产业系统与经济生态。 我们不能过度考虑比较优势,幻想国际分工,否则将“不能呼吸”,不仅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还会严重影响国家安全。中国经济系统的基础动力就是制造业。制造业的重要地位无论在前工业时代(手工业)、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还是今天的互联网时代都是不可动摇的。 制造业和给人们提供食粮的农业一样重要,是真正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源泉、动力,其他行业与其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依存关系。没有制造业的支持,其他行业将难以为继,所有虚拟经济、所有服务业的基础都是制造业,包括风光无限的互联网经济都概莫能外。 制造业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核心、基础,处在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位置。制造业产业链的完整与否,成熟程度如何决定了国力、国运和国家的经济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防安全。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必须心无旁骛,以举国之力全力以赴。(文 | 张云东 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把舵定向——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前往广东,习近平总书记思虑深远:“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 九年后的几乎同一时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 九年多来,从作出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从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的理论飞跃,到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九年多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等奋斗目标,汇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愿景”。
包思成:我特别关注了今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它和之前的《...第十四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有什么不同呢? 之前的《建议》是:定性、指明方向;今年的《纲要》是:定量、确定细节。了解这些细节,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所以,纲要更值得我们关注。了解的核心在于“定量”两个字,正如德鲁克讲到的:“你如果无法衡量它,你就无法管理它。” 我们看到接下来5年衡量些什么呢?那就是: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大类,特别在“经济发展”中有一个明确的特点:2025年国家没有明确的增长目标,只写着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各年度视情况提出,它的含义非常清晰,就是中国从数量时代迈向质量时代。那质量如何实现呢?我们得到两个内核:改进效率、迈向和谐。那么效率和和谐的抓手又是什么呢?就是人口、科技、绿色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又引出五个方向:一老一小、城市群、新能源、数字中国、科技创新。 读完这份纲要我的个人感受是:中国正在非常确定的形成慢变量长赛道,包括有:产业升级,新能源革命,育儿养老,国货品牌,大城市群崛起等都是慢变量。如果你赌他们在2年内就排山倒海,那你肯定会大失所望,如果你赌15年内他们会硕果累累,那你会喜出望外。慢变量是长期主义者的天堂,却是急功近利者的地狱。国家从上到下,都要贯彻实施“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旨。国力的较量,根本在经济,关键在企业;而企业的高下,关键在企业家,是企业家认知、创造力和整合力的较量。
中国的实体经济究竟是被谁打垮的? 过去多年来关注中国中小企业的税负负担,以及中国的宏观税负,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及,中国很多中小企业基本靠逃税活着,中国的宏观税负高达38%左右,远远超过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甚至超过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从税费负担而言,中国企业的税负痛苦指数如果是第一,没人敢说第二。 再比如融资难,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从改革伊始就成为学术界的显性问题,然而,研究到今天,这个问题仍然停留在呼吁阶段。 在过去近40年来,中国80%的信贷资源流向了贡献了GDP不到40%的国有部门,贡献了GDP超过60%的非公企业,从主流的信贷机构获得的信贷资源不到20%,中国80%的中小微企业几乎靠民间借贷活着,靠非法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血液。 如果说,中国实体经济的溃败不是因为这些情绪化的总结,真正的症结何在?中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走到今天的十字路口,这是一种宿命和轮回。 以制造业为例,过去中国制造能够异军突起,关键在于劳动力成本的廉价,因此中国在产业政策上选择了全球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也就是给世界打工的模式。更准确一点讲,中国不是“世界工厂”,而是“为世界工厂”。 这种模式既成就了中国过去的成功,但这也是今天中国制造和实体经济陷入尴尬和困境的主要原因。再说透彻一点,过去中国发展模式最大的经验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对接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我们的一切制度,我们的一切机制都是为这样的模式而准备的,在人口红利的周期下,这种玩法即使税费负担重、融资难,但也能活下来,一旦人口红利结束,这种模式的各种弊端就会显示出来。 因此,税费负担也好,还是社保等人力成本上升,融资难,都不是中国实体经济被打垮的原因。中国实体经济走到今天,根本原因是让我们过去取得成功的经济体系,经济模式已经丧失了竞争力。
《共绘网》,坚毅引领,时代弄潮; 造福社会,世皆称道! 重复竞争,内卷内耗; 创新创业,丰厚回报。 学习劳动,勤于动脑; 敢闯敢试,追求新高。 安居乐业,积极引导; 聚力创造,百折不挠!
近年来,各行业企业“倒闭”、“关停”、“破产”、“拖欠工资”、“业绩下滑”、“亏损”等消息动摇人心。由于国内产能过剩严重,很多企业要么没生意,要么靠低利润走量维持生存。 除了外部环境,内在的恶性竞争也在吞噬制造业的好光景。为了维系客户、保证有生意可做,一些企业不惜以“保本”姿态卖货,加重了更多中小型厂倒闭风险。“价格多低的生意都有人做!”现在看来,比“倒闭潮”更可怕的是“低价竞争”。 在买卖市场里,买东西嘛,当然要挑便宜的买,可关键的问题却是,在客户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鉴别的情况下,卖家无底线的经营,最终扰乱了市场,出现了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企业的错误现象。 1、 饿死同行:比如在同一个地区,有50家同类型的生产厂家,而同一个地区里有50家需要的经销商,如果有一家工厂用低价搞定了10家经销商,那剩下的49家就只有40个机会了,接不到订单的就直接饿死。长此以往,市场就被扰乱。2 、累死自己:厂家毛利率控制在20%左右属于正常范围,可实际上有的厂家为了有生意做,毛利率5%也在接,有的2%,甚至更低。接到单了,当然高兴,小作坊热火朝天日夜不停地赶着工期,营销部天天忙着发单,安排发货。 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厂家的日子真的好过吗?到年底一算账,除去工人工资,房租费,水电费,市场推广费,物流费,卫生费,网络费,电话费,各类罚款,唉,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头来就剩下三瓜两枣,还不如给别人打工赚的多,何苦呢? 近段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负责人抱怨,低价竞争已经扰乱了正常的行业秩序。 “不管什么样的产品,总有更低价格的产品出现。不管下游的用户给出的价格有多低,总有人会接单。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价格根本无法保证利润率,如果他们能做,那也肯定是在原材料和工艺上偷工减料了。”长此以往,行业的健康发展势必受到威胁,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一定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