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新冠疫情期间,大数据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互联网+”大平台必须由国家掌控?

发布日期:2022-02-19    浏览次数:6190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大数据系统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防控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国务院明确指出各地要充分应用“大数据+网格化”等手段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依托大数据技术,各类网站、APP等渠道发布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统计全国官方通报的疫情情况,并用可视化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示目前疫情的发展态势,从而有效帮助大家了解周边的疫情发展,帮助调配物资到需要的地方。同时,通过“大数据+供应链”等各系统,使医疗物资平台逐步建设完善,有效解决了医护物资短缺的难题。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控、排查和管理等使整个社会有序运转......上述一系列事实充分说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互联网+”大平台必须由国家(国企)来掌控,以确保国家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您支持吗?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新冠疫情 大数据 系统 社会 互联网+
赞同(3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OOIIKI2022-02-23

充足的人力资源让上海在流调时可以迅速出动“重兵围剿”,第一圈流调时就可以同时启动第二圈流调,甚至在第二圈流调时还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同时启动第三圈流调!写到这里可能一般人会有疑问。其一,流调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力吗?其二,人手不足不能紧急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人力补充吗?我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是,流调是不是需要这么多人手?一个人的行动轨迹调查是不是需要至少20—30人?这里就引用一个重庆在2020年2月防控疫情的真实流调案例。 1月24日除夕当天,重庆市疾控中心接到某县疾控中心求助:当地发现有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3例病例中,首例病例是超市服务员A,1月14日发病,第二例和第三例病例B和C,是夫妻关系,分别于1月16和17日发病。3个病例都是本地人,近期也没去过疫情地区,找不到感染源头和感染场所。 除夕当天晚上,市疾控中心人员就赶往这个县,对3名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但是初步调查的结果却让大家陷入一片迷雾:超市服务员A和夫妻病例BC没有任何交集,对三人发病前14天接触过的人逐一排查,也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怎么办? 疾控中心就只能再把几个患者的生活轨迹梳理一遍。超市服务员A在超市上班,平时有监控录像,于是调来录像一遍一遍的看,把录像中所有与超市服务员A接触过的人员全部记录下来,一个一个排查。通过排查,有一个人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他是一名25岁的男性D,重庆人,在武汉打工,1月7日返回重庆。 由于没有任何症状,医学观察14天后,排除了他作为传染源的可能,但是在对夫妻病例B、C的活动轨迹排查发现,两人曾与D有接触。 这个D是唯一能将A、B、C三名明确诊患者联系到一起的桥梁,立刻成为排查的重点。 当时全国还没出现无症状患者感染他人的病例,但是根据乙肝、伤寒等传染病经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个D可能是新冠病毒无症状患者!1月25日,调查人员决定对D进行采样。采样时,D坚持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又没有任何症状,不可能有新冠肺炎,但核酸检测显示为阳性,D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这是重庆发现的首例无症状感染者,也是全国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的早期案例。 在确定D是无症状感染者后,调查人员再围绕D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就把D和A、B、C都串联起来了。 D于1月8日和9日去过病例A所工作的超市,这是位于负一楼的地下超市,没有窗户,通风条件差,A在超市服装区工作,D曾去过服装区,与A有过接触。 D在回渝后,于1月8日和9日参加家庭聚会,B、C曾和D一起吃饭、打牌。A、B、C、D之间的联系表明,无症状感染者D某正是这三个病例的感染来源,终于摸清了他们之间的传播链条。调查人员又迅速将A、B、C、D的密切接触者再次进行排查与梳理,以找出前期排查的漏网之鱼。 果然,对A的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了她的同事E出现了发热等症状,先做了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第三次才测出来是阳性。由此判断,E也是这类病例之一。重庆这次流调的突破在于对超市监控录像的反复翻看,好几天的录像,一点点的看,其中还要辨别每一个进入人员。 假如这个超市这几天到访人数有几百人,那么流调人员就要把这几百人一一鉴别出来,这个工作量有多大不用我说了吧。巨大的工作量对应的就是更多的人力需求。【猫哥的视界】

(0)

奋斗向天歌2022-02-21

未来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即依靠利益关联进行互相制衡,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与外界有无数个连接点,依靠这些连接点,每个人的处境都将直接绑定自己的行为,贪婪、懒惰、无知作为人性的负面,都将被自然克制。

(1)

黄跃华2022-02-21

疫情搞个大数据,能对没有做核酸的精准定位。对于拐卖人口来说 技术上肯定没有问题。

(0)

诚缘2022-02-21

今天,我们就从理性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西安疫情为什么会失控?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即使对于全国其他地方的普通人也是很有帮助的。1、 如何实现精准防控。说实话,在12月疫情失控之前,西安在老百姓印象里都是抗疫优等生的形象,今年陆续也出现了零散的确诊病例,但是西安都控制得很好,甚至10月份还成功组织了全运会,即使有零星的病例,西安也很好地做到了精准防控。 那么,为什么12月这次疫情就让西安这个优等生破防了呢?这里必须要系统介绍一下中国各大城市针对境外输入性疫情的精准防疫模式。我们以西安为例(其它城市大同小异)。首先,境外人员入境必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落地之后再在规定酒店隔离14天,期间还要做2次以上的核酸检测。 这种1+1的防控模式基本就能将大部分潜在患者筛查出来,即使有个别漏网之鱼,理论上也不怕,因为我们各大城市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准防疫模式。我们假设某城市突然出现了一例核酸阳性患者,那么,当地城市马上就会采取三大措施: —立刻组织专业流调人员,把确诊患者过去14天行动轨迹找出来,并且进一步找出密接人员(或者感染者)进行隔离;—对于确诊患者活动区域暂停服务型场所营业,并且启动大规模多次核酸检查,找出感染者;—最后就是健康码管理,对于确诊患者停留过的区域升级为中高风险区域,该区域所有常住人群健康码均为黄码或者红码,黄码与红码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上三管齐下能达到什么效果呢? 流调(流行性疾病调查)可从患者追溯到传染源,从而形成传染源—患者—密接人群闭环管理,这就能把防控主动权掌握在手中,不盲目扩大,实现精准防控。流调有漏网之鱼也不怕,通过对确诊患者活动区启动大规模多次核酸检测,总能把漏网之鱼找出来; 如果漏网之鱼暂时没能找出来,我们的健康码就是最后一道防线,让潜在患者无法进入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从而切断了传播的链条。 以上就是中国各大城市的精准防疫模式,中国所有城市就是靠着这套模式在长达2年时间里抗住了境外各种变异病毒的轮番冲击。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那么,为什么这一次西安又破防了呢? 再完美的模式也总有漏洞,这个漏洞的产生不是模式设计有缺陷,而是执行中总有变数,西安疫情失控就出在执行的变数上。以上精准防疫的核心是什么? 是流调!只有通过流调让确诊患者能追溯到传染源,才能形成针对性的闭环管理。但是,流调偏偏就是最麻烦、最琐碎、最难搞清楚的事情。 别的不说,我们自己扪心自问一下,现在让你写出过去14天每一天详细的行动轨迹(精确到小时与分钟),有几个人能做到分毫不差? 估计我们就算是把通信记录、微信记录翻出来,再找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共同回忆,也最多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是疫情防控偏偏就要求流调滴水不漏、精准可靠!这个时候,防疫部门要做精准的流调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需要扎实的基础设施数据。我们一个一个来说。2 、大量的人力投入。第一个是大量的人力。假如现在有一个确诊患者,我们必须要把他过去14天的精准活动轨迹画出来,目的就是要找到直接的传染源(这样才能形成传染途径的闭环),怎么办?我们首先要把他的上班考勤记录、通话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翻出来,一个一个的核实他的行动轨迹,过程中接触过哪些人群,光是这个工作就至少需要投入20—30人。但是这一圈做完之后,没有找到上一级的传染源怎么办? 那就要围绕这个患者的密接人群再做一圈行动轨迹与密接人群,这个时候需要投入的人力就比第一次要大一个数量级,这就是200—300人。 如果这一轮还没找到传染源怎么办?那就只能再扩大一圈,也就是要做第三圈流调,投入的人力还要增加一个数量级,这就是2000—3000人。 过去我们各大城市(包括西安12月之前)精准防疫做得好,多少还是有点运气成分的,一般都是第一圈不超过第二圈就找到传染源,就形成了传染链条的闭环。这一次西安运气有点背,12月初发现的患者,到了月底都没找到传染源,算算时间,西安方面至少也做了四圈流调啊!西安疫情失控之后,网上出现了很多将西安与上海类比的文章,但是,真能将西安与上海比吗?别的不说,就给一组人力的数据,西安常设专业的流调人员是300人,而上海是多少呢?常设的专业流调人员整整3000人!【猫哥的视界】

(0)

林海听涛2022-02-20

因为我们坚信,所有有价值的数字化探索,都是在探寻一种更加美好的工作、生活以及治理状态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永远存在,只是潜伏在某个地方,只是被某些因素所束缚,无论是观念的、技术的,还是实践的。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只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就有让美好的可能性绽放的机会。 每一次激活,都是一次新的可能。而《共绘网》已经把可能化为了现实。愿你和他们相伴而行。

(0)
1 2 3 25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