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既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也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起来,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仍是由美国占领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很落后。实际上中国大多数人的经济实力还是一般,甚至还有不少人都处于负债的阶段。城市间的贫富差距也是明显的,更何况是城乡之间。故而什么时候中国农村的生活和发展水平或指数能赶上甚至超过(越)城市,则中国的经济实力与经济体就强!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发展答卷——“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路,意味着前行,预示着发展。凝望脱贫攻坚历史画卷,几条路,映入眼帘。 四川昭觉县“悬崖村”,“天梯”当作路。 2017年全国两会,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说:“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 2022年,又逢两会。来自四川的益西达瓦委员,给总书记带来今昔对比两张照片:峭壁上摇摇欲坠的藤梯,换成了直入云霄的钢梯。 揪心变放心,还不能止步。顺着山势,新的硬化路盘旋而上,脐橙、彝绣顺畅出山,穷乡僻壤借路脱贫。 重庆巫山县下庄村,“锁”在深山中。 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绝壁上凿路。“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起这句话。鼓足信心加油干,勇摘穷帽的下庄村,农旅融合,红红火火。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挂”在峡谷上。 “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农村公路建设,总书记念兹在兹。2014年,得知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总书记十分高兴,希望独龙族的乡亲们“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而今的独龙江,“一步跨千年”,日子节节高。 山一程,水一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用脚步丈量从贫困到小康的进程。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人间奇迹,厚重答卷。 脱贫攻坚,只是缩影。“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间的坐标,定格发展使命,延展发展路径。无论何时,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人民日报记者胡果 吴秋余 王浩)
绝大部分的中国年轻人,其实都并非来自大城市。 他们也许是别人口中的小镇做题家,过了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终于来到了心向往之的大城市。 他们也许来自湖南某个人口稀少的乡下,他们也许出身于河北一个没有听说过的小镇,他们操着天南海北的乡音,汇入了更深的海里。 在写字楼里加班至深夜,在风里雨里奔波至天明,那些牙关咬碎的委屈,都不曾让他们掉过泪。 直到有一天,看到家乡站台那熟悉的几个字,瞬间击中了你的心。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哪里,但你知道,那是你灵魂的皈依,是你在梦里都想要回去的故乡。(桌子先生)
农稳天下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迈上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怎样挖掘“三农”潜力,助力稳增长扩内需?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1、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实招硬招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民消费潜力 3、更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这是大国现代化蓝图中令人向往的“三农”画卷,这是古老乡土大地上催人奋进的时代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并对建设什么样的农业强国、怎样建设农业强国进行了全面部署。从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重要论断,我们一路走来,重农目标一以贯之,强农路径愈发清晰,“三农”前景愈加广阔,终于走到了这个重要时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可触及。(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一双手,岁月更替,照见本色依旧。 2015年4月3日,春风扑面,习近平总书记扛起铁锹,大步走向植树点。这一画面,和几十年前在陕北梁家河扛铁锹干农活的镜头,跨越时间的长河重叠在一起。同他一起植树的群众多年后还能忆起那些细节:“总书记一看就是干农活的老把式。”2021年10月21日,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正在这里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块示范田,俯身摘下一个豆荚、一撮一捻、仔细察看成色,顺手将一颗大豆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这一幕,让一旁的农技负责人罗守玉既惊讶又感到亲切:“这是老农民才有的动作呀。” 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时不顾气味难闻,捞出沼气池里的废料进行观察;2016年,井冈访贫,打糍粑;2018年,汶川考察,转磨磨豆……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映照的正是岁月不改的人民情怀。(记者温红彦 姜赟 张炜 吴姗 崔璨)
方方面面写到成都人民的心砍里去了,好好配合,共同抗疫,静静等待!虽然拒绝了很多客人,心理也难过,但相信大家齐心协力,相互配合,这个难关很快就会度过。感谢每一位冲在前线的战士!
大学生下乡可以户口不能迁,我们20岁,25岁下乡户口一迁等退休回原地,家里七大姑八大爷,户口就不给你迁回来,苦啊!多少知青好多人家为户囗爭吵,你永远争不过他们那些人。
1
共2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