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革命性技术之一,智能手机取代了相机、游戏机、电视、GPS、计算器、书本/纸张、钱包等一系列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
于是乎每一个地球公民就约等于是一个数据库(数字资产),我们通过智能手机和电脑与世界连接、沟通……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故各国乃至全球应建立统一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大平台,为个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做媒介、搭桥准备。对此,您是否支持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企业创新地位转变的发展历程。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科技革命产生和经济迅猛发展。在17世纪至20世纪末期,在影响人类发展的160种创新产品中企业贡献了80%以上,全球超过65%的专业和研发经费源自企业。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企业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从我国创新体系演变历程来看,企业由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配角”地位,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创新主体地位,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在1978—1995年期间,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从初步参与技术创新转变成为技术开发的参与者;在1996—2005年期间,科技投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006年,党中央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首次明确了创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下,企业逐步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基础研究、注重科技成果商业化成效。例如,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多个项目中,企业牵头或主要参与的有680多个项目,企业占比接近80%。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基础开放的核心答题人,这有助于加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提升创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推进经济高质量运行。
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一批网络信息企业跻身世界前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全球化和数字化已经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现实。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已经支撑起一个新的经济体系——通证经济(数字通证)。它是价值、权益都被通证化的经济,其本质是数字化、透明化、信任化,借助于区块链或者可信的中心化系统使这个体系得以运行,把数字管理发挥到极致。在某个局部的通证经济体系内,每一个组织或个人既是消费、数据流量、时间价值的贡献者,也是体系的推广者,权益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