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的确,在日益嘈杂、浮华的社会里,思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
古今中外,但凡是有建树的人都是勤于思考的人,否则思想无法革新,时代无法进步。不得不承认,我们是幸福的,生活在一个物质富足的社会,但同时我们又是贫乏的,正因为各种信息纷至沓来,我们惰于思考、深究,觉得理所当然......开卷有益,读书只有吸收、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维才能读出效果,读出共鸣(共振)。实际上知识与精神世界的丰富(丰沛)不再乎读万卷书,而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事情)时的思考力、思辨力、判断力、鉴别力、科学力、共识力。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真正的贫穷,不是没房、没车;不是穷困潦倒。它是脸上的肤浅无知,是眼中的空洞无物,是心灵的一片空白,是思维的高度贫困,是精神的极度匮乏,是茫然随波逐流的心。是无所爱,无所寄,无所望,无所期!
大牛哥:很多朋友喜欢探讨一些历史方面的话题,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因为历史是存在规律的。研究历史,可以解答很多现实中的疑问。对于历史方面的讨论,最严肃的方式当然是从真实的历史档案文献中查找有关资料。例如, 2001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373号决议,认定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是恐怖行为。对国际和平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予以军事打击。中国也为此次反恐军事行动提供了军事援助。2003年,联合国安理会在无反对票的情况下通过了第1483号决议,军事打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政权。至于有些人一直念念不忘的“打下伊拉克只找到几袋洗衣粉”。我建议可以查一下《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发布的调查结果。而伊拉克境内的4个大型化学武器生产基地直到2018年才彻底完成销毁。我国官媒当年还就此事予以过报道。 如果对于这些枯燥的历史档案提不起兴趣,最不济也要看看有关的权威书籍和具有公信力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仅凭几篇公众号文章就下结论。这一点尤为重要。包括我的文章,也不可能保证观点完全正确。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不过是一名业余自媒体人。无名小卒而已。我只是把我的观察角度和思考路径分享给大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每个人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
借鉴经验是缩短学习路径的最好方法: 一,跟和看别人做事的过程中获得,这个比较直观和完整; 二,听和看别人的分享来获得,这是别人的总结,可能真实,也可能会有水分; 三,和别人的交流中,带着问题去交流,还要会问问题,这需要智慧和方法了,如能持续和高人交流,就能学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