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一则富有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网络上爆红。对于望子成龙的父母而言,出国留学便是让自己孩子出去开阔视野,镀金的绝佳机会,到现在,出国留学热现象还在持续。
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世界无疑占据一席之地,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途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镀金成功的留学生们回国发展,这对于国家而言不是坏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共绘网在思考:这些留学生能不能成为“无国界教师”,留在当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这也就达到了人才的“走出去”战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2021年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快培养一批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治理人才,提升我国高校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学基金委)设立并实施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第二条 2021年选派计划为200人。选派类别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一般为12-24个月(以留学单位学制为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留学期限为3-12个月。第三条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期间的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对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可提供学费资助。第四条 项目下设两个渠道,即: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渠道、所在单位合作渠道(以下简称单位合作渠道)。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渠道选派类别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选派办法单独另行公布。单位合作渠道选派类别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第五条 单位合作渠道采取“先立项,后选人”的办法,单位先行申报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单位按照获批项目及条件推荐人员,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后录取......
1、世界贸易组织。工作地点 :瑞士日内瓦(根据情况或将远程实习)。 岗位名称 :世界贸易组织实习生。 专业要求 :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等。 预计工作时长:3-6个月。 申请截止时间 :2022.12.30(瑞士日内瓦时区)。 详情链接 : https://www.wto.org/english/thewto_e/vacan_e/iyp p_e.htm。2、世界自然基金会。 工作地点:厄瓜多尔(可远程)。 岗位名称:创新推动志愿者。 工作语言: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 学历要求:无明确规定,但需专业相关(创业、创新、商业、技术、营销、环境保护、设计或其他相关领域)。 申请截止时间:2022.3.25 17:00 (CET时区)。 预计工作时长:3-6个月。 详情链接: https://wwf.panda.org/act/volunteer/current_voluntee。 r_internship_openings/?1389366/Panda-Lab-。 Taskforce-looking-for-an-innovation-catalyst-to-。 work-withWWFEcuador。3、联合国全球传播部。工作地点 :公共信息实习生。 实习地点 :纽约(可能以远程方式进行实习)。 语言要求 :流利的英语(掌握其他联合国工作语言可作为加分项)。 学历要求:本科最后一年在读,或硕士博士在读,或本、硕、博毕业。 专业 :广播、新闻、通信、多媒体或媒体研究相关领域。 实习时长 :3-6个月。 申请截止时间:2022年4月26日(北京时间)。 主要职责 : ? 支持新闻写作、多媒体和音频/视频制作,包括从不同来源收集信息。 ? 协助活动和协商计划并实施,特别是注重通过视觉上具有吸引力的前/后传播产品吸引利益相关者。 ? 帮助评估新闻价值和其他潜在影响。 ? 使用图表和地图等可视化元素,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提供一种可以查看和理解数据中的趋势、异常值和模式的渠道。 详情链接 : https://careers.un.org/lbw/jobdetail.aspx。 id=166572&Lang=en-US。 4、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实习地点 :北京(或远程实习)。 岗位名称 :实习生。 实习时长 :2-6个月。 语言要求:英语流利,掌握联合国其他官方语言将被视为加分项。 日常职责 : ? 为现有项目提供支持。 ? 行政支持。 ? 整理数据。 ? 进行演示。 ? 协助社交媒体推广。 申请截止日期 :2022年5月6日。 详情链接 : https://careers.un.org/lbw/jobdetail.aspx。 id=167809&Lang=en-US。(来源:山东大学就业)
自国家提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来,各高校对此均高度重视,从培养机制、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在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上,依然存在一些争论。结合对联合国秘书处的运作研究,笔者试图从两个方面谈谈对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看法。 首先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针对目前将在校大学生作为主要培养对象、以进入国际组织任职为培养目标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式,有的研究者认为,“专家资源才是国际组织人才的真正内涵所在”,要有效解决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矛盾、加强话语权,重点应放在“帮助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入国际组织机构任较高职位”以及“输送专家进入国际组织‘智库网络’”。这一观点虽然正确地指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对象与输送的渠道应该多元化,但忽略行政机构特别是初中级职位对于全球治理的政策影响力则有失偏颇。即便专家学者能够提出好的规范与新的政策主张,也需要在国际组织内部制度化、常规化并加以落实才能发挥实效。研究型人才与实践型人才两手抓,重视国际职员的培养,并形成高—中—初级职位全面布局的人才梯队,是我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应有之义。 其次是“培养什么”的问题。熟悉国际组织规则、外语能力突出、拥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具备跨学科背景知识,这是大部分培养项目对国际组织人才素质要求的理解,课程体系也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设计。笔者认为,这样的培养内容侧重的是国际组织人才的“能力培养”。从对秘书处内三种人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通过“能力门槛”,进入国际组织任职后,国际职员对联合国地位的认识和对全球治理事业的理解决定了他们的行动方式,也预示着国际组织不同的发展路径。事实上,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招录标准中,思想政治(相信什么)被排在工作能力(能做什么)之前。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我国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拔中,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共同理想的“信念培养”至少应当被放在与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位置。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外卓越学院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创新中心承办的首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上,国内外近30位专家学者,把弘扬多边主义的重任和落实要点聚焦在“培养更多国际组织人才”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创新中心名誉主任博科娃(Irina Bokova)指出,当前世界比以往更加急切地需要多边主义。她呼吁更多人才致力于发展多边主义,投身于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伟大事业。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静认为,要让多边主义真正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团结一致的言辞,更重要的是认同包容、平等的价值理念并将其付诸实际行动。她认为,各高校应当通力合作培养国际组织人才,让全球治理的行动跟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和新挑战。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副院长刘铁娃认为大国参与对国际组织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应致力于加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提升理念创新,加强人才输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教授叶江指出,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参与,重要的不仅是投资,更是理念更新,“在未来发展中,中国需要在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全球主义和区域主义间找到平衡。” 浙江大学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副所长李佳指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要符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培养兼具国际情怀与家国情怀的人才。据悉,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推进“多语种+”的办学理念,成立了卓越学院以及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创新中心,专门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语言能力突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公共管理人才。
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小孩明年大学毕业,按照目前这个疫情状况还能申请海外的留学项目吗?如果能申请,哪些国家相对安全,如果现状不能申请留学,老师能否给指点一下,给点建议?打扰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