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一系列低效应现象。
低生产力、低需求、低效、低消费、低就业、低收入、低欲望、低生活指数……整个世界仿佛停滞不前,低需求也就低消费,就业问题导致低收入,欲望也就更低,各类环节互相关联也往复恶性循环,整个社会处于低运转水平。人类社会似乎走进一个发展瓶颈期,也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怪圈,如何激发生产力、就业活力、需求活力,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关乎每一个人。对此,各位看官们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对于老百姓来说,什么时候还清负债,才是消费真正向好的关键。各种消费贷,信用卡负债,房贷还不起了。还有钱消费吗?所以一方面应该加大就业力度,一方面是不是可以在银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当让老百姓清理一些负债而不上征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良性发展吧。
药量越来越大,药效越来越差。目前不是经济政策的问题,而是企业和个人消费信心的问题。看不到有利的势头,民众只会缩减消费。专家总说促进消费,挣不到现在和未来的钱,拿什么消费?
昨天,上半年GDP增速公布了,同比增长2.5%,二季度连1%都不到。 下半年要实现GDP同比增速接近8%才能完成年初定的5.5%目标。 压力很大。 因此,三季度很有可能会出财政大招,来获取四季度投资增长真空期所需要的弹药。 最大的可能就是上调财政赤字率,或者发行特别国债。 明年上半年通胀也将变得更加明显。经济困难的时候,央行营造宽松的环境、财政充当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角色来刺激经济增长是凯恩斯成名以来的常规操作。 目的是烫平经济下行。 今年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巨大影响,中国也再度大规模重启基建大招稳经济。 可是,稳经济是需要钱的。 前半年已经把全年的预算花得差不多了。 大头资金——6月底发行的1.9万亿专项债,也要在8月底前花完。 此刻,政策到了“钱也投了,瞧瞧效果再考虑下一步药量”的观察期。 可以说,前两个季度花的钱不能在三季度实现质与量齐飞,全年保5将变得更加困难,也意味着三季度财政还需要出重拳为四季度的空档期加足油量。 可以说,财政三季度继续发力是一个必然事件。 因为新一轮疫情的抬头,三年的折磨已经严重损毁了居民家庭的个人资产负债表——企业与居民的投资消费异常脆弱。 推动经济需求侧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彻底熄火,出口也会由于外围加息导致经济衰退而需求减少。 所以后半年推动经济增长的重担,就只剩财政投资,顺带着消费刺激。作者:和卿
从近期经济走势看中国很难实现5.5%的经济目标。但关键不在于能否实现目标,而在于能否稳住经济、保住民生、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消费不振,在疫情频繁多发、各地实行严厉的动态清零措施情况下,工业和服务业生产都难以恢复正常,企业面临严重困难。有些地方防疫采取了不少超过合理范围和非必要的土政策,对正常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影响很大。目前的某些统计数据可靠性也值得研究。例如,1-4月份公布工业增加值增长4.0%,但规上工企营业收入用PPI进行价格平减后只增长1%,9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62种负增长,接近2/3。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固定资产投资在扣除价格因素后都是负增长,4、5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服务业都在低于50%的区间,服务业更差。4月份社消零售下降11.1%,平减后下降12.9%。固投下降0.8%,平减后显然也是负增长(同月PPI是8.0%)。当前救经济是当务之急。(作者网易研究局)
1.为了稳增长,国务院已制定了33条措施,包括方方面面。哪些是重点?下面说说我的理解:第一,财政政策要优先于货币金融政策;第二,财政政策重点不应放在扩大政府投资,首先为企业减负,和改善民生、启动消费;第三,防疫措施要精准有效,避免形式主义,避免一刀切,去除那些防疫效果有限,但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的措施。2、当前救经济是当务之急,从近期经济走势看中国很难实现5.5%的经济目标。但关键不在于能否实现目标,而在于能否稳住经济、保住民生、解决实际问题。3、我国长期以来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需要调整。财政政策要从一贯的重投资转向减税费、重民生,启动消费。(作者网易研究局)
破局要解决深层次问题。什么是深层次问题,可能就是对今年的判断当中: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 第一预期转弱,不看好未来,业绩不好就没有信心。信心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信心不足将很难保证经济持续增长。 第二重压力就是需求收缩,整个市场需求大规模收缩,没有需求就没有增长。 第三重压力就是供给冲击,生产体系受到冲击,增长肯定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如果要保证经济在第三季度恢复常态增长,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这三重压力,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结局就是投资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消费,外部政策再怎么起作用,恐怕也难以达到目标。
需求收缩。 没有需求就没有增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原因做分析, 新冠病毒爆发后直接冲击的就是第三产业,餐饮商贸、旅游休闲、娱乐出行等,第三产业去年第四季度增长只有4.1%,一、二产业还在两位数上,它只有4.1%,受损害最大的就是第三产业。结果今年从第二季度,三月底开始冲击第二产业。 下一步如何解决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疫情在中国已经爆发接近三年时间,我们要做一点分析了。我认为疫情对经济增长冲击和抗疫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这两者的影响要分开来论述。首先我们来对于许多抗疫政策的作用做一个分析,如果不分析的话,可能有些抗疫政策对经济的冲击远远比疫情还要大。 尤其是抗疫过程中科学性、精准性要更强,恐怕不能简单地使用隔离这个办法,隔离本身也是有各种隔离方式的,是集中隔离还是居家隔离也要做分析,要强调科学性和精准性。如果不强调科学性和精准性,某些层层加码的抗疫政策对经济的冲击甚至比疫情本身还要大。 企业界最担心的也是抗疫政策的变动,企业复工复产,就要搞清楚下一步怎么做,产品要发的地方,会不会有问题、会不会突然爆发疫情,当地的抗疫政策如何,如果产品运过去无法进入当地,或者零部件运输途中的就遇到疫情和政策问题,就完全没办法做,如果说各地政府在抗疫政策方面层层加码谁比谁厉害,经济就会遭到重创,如果我们不尽快简化,使抗疫政策更加精准和科学,需求收缩的问题就还会持续,这些不合理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需求的收缩。作者:魏杰,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