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为人类创造的神话还在继续,如今,人、数据和互联网联系地越来越紧密,互联网的力量正呈指数增长,这也就催生了万物互联的概念。
万物互联(IoE)定义为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万物互联将信息转化为行动,给企业,个人和国家创造新的功能,并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基于此,共绘网提出自己的见解:未来已来,大数据“管人”、区块链“管财”、物联网“管物”、云计算“管企业”, 使人、财、物管理(治理)进入一个全新的新时代,而无纸化、电子化、智能化和统一化的万物互联将畅享全球,谁能提前占领数字经济制高点谁就是全球治理乃至世界未来的主宰者。对此,您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呢?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回顾我们互联网以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历程,我们也能看到数字经济在中国的迭代,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十几年前有人说上海是互联网的沙漠,但现在可以见其发展之迅速。因此,笔者认为深圳在未来有更大的机会,与上海和杭州不一样,深圳有强大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因而产业的机会更多地在深圳。 当然,同时还有可能在北京,毕竟北京有大量的央企,这些央企都是产业航母,数字经济的平台企业能够通过国有企业的融合发展找到机会。 前文所述都是软件方面,其实在硬件方面也一样。 过去发展较快的地区肯定是北京和上海,但发展至今,深圳也追赶上来了。 目前“卡脖子”技术主要发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的产业。 在产业链供应链的通用零部件领域,如欧菲光、立讯等,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缺乏高通芯片、Google安卓系统等核心部件和系统。 在硬件领域,过去我们最大的机会是来自于手机所形成的产业体系,不断通过技术和产品迭代驱动。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等将是数字经济硬件最大机会,汽车将成为超级智能终端带动产业和经济的变革,并将影响和重新定义全球产业竞争的格局。以一城看一国,大国要有大城。我也是从这角度说大城才是一国的龙兴之地,用城市定义未来。(曹钟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
主持人:技术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将会对经济运行模式和企业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作为数字经济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平台经济是依托云、网、端等网络基础设施,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工具撮合交易、传输内容、管理流程的新经济模式。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平台经济取得了较大成绩,是迄今为止少数紧跟国际技术前沿、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行业之一。 从重要性看,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头。我们测算显示,从2012年到2018年,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5%。经济发展要靠创新,而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是支持创新的重要力量。 从趋势看,平台经济出现了从消费到生产端的转化。目前为止比较成功的数字平台,绝大部分是在消费端,以个人用户为主,无论是支付、网购、外卖、打车或者社交等,基本都是由消费场景或个人用户场景催生出一大批新的业务模式,借助十几亿消费者构成的强大市场而发展壮大。目前的数字平台发展开始走向生产端,这将会使生产出现一些新特点。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边界问题呈现复杂性。比如,企业会变得更大还是更小,产业组织将会更具综合性还是更加专业化,核心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会变得更重要还是不重要,这些变化对于将来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影响,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关于企业边界,过去往往从规模报酬递减理论出发,认为存在一个最优的企业规模,超过之后适得其反,并不是越大越好。现在技术发展,情况随之出现变化。根据经济学家科斯对于企业边界的分析框架,企业组织的经济活动无非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内部的企业组织协调进行,另一种是通过支付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实施。企业的界限划在什么地方,最终要看是市场的交易成本高,还是企业的组织成本高。如果后者超过前者,宜小;如果前者超过后者,宜大。 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会有很多新的改变,甚至会改变过去经济的一些运行模式,可总结为“三升三降”。“三升”就是指提升规模、提升效率、提升用户体验。“三降”就是指降低成本、降低风险、降低接触。 数字技术应用到生产活动中,会同时产生两方面的可能性。数字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很可能导致劳动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市场交易成本也会降低,不同企业之间合作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这是产业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巨大红利。 过去的消费互联网,把十几亿消费者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庞大市场,对卖方产生吸引力。将来我们也可能在生产端和供给端形成巨大的网络效应,通过整合生产者,使整个行业变得更加活跃,更快推动创新。这有助于形成供应链服务的社会化协同机制。很多产业在过去难以解决内外部协调问题,归根结底是无法解决内部组织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比重问题。平台经济使这种情形得到改观,如果企业的交易成本能够降到足够低,实际上很多劳动分工就可以进一步细化。 这样一种社会化大生产的成型,需要做很多努力,包括通过大平台或产业互联网来实现企业间的整合,以及发挥政府、大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做好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数据等先期准备工作,为未来有效形成新型产业组织铺路架桥。(经济日报)
大数据:既帮助企业在主体信用、价格管理、授信评估、项目风险等方面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有效地实现对融资主体的交叉验证,又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时捕捉供应链金融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演算和预测,从而有效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促成了相对稳定、安全的价值链。信息数据越广,对融资主体的风险画像也将越具体、清晰。 物联网:利用物联网门禁、视频监控与分析等技术,改造现有仓储基础设施,提供物联网设备,如视频传感器、RFID、电子围栏、温湿度设备等综合物联网设备,打造智能设备监管体系,同时利用综合服务平台为仓储物流企业提供完善、可靠、高效的系统软件,降低仓储物流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为融资企业和仓储物流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价值。 区块链:借助区块链上的数据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中信梧桐港通过区块链 BaaS 平台、区块链电子仓单、区块链溯源系统、区块链存证系统,构建了企业身份认证、关键数据存证、核心业务共识控制的高度信任的透明化供应链金融体系。区块链是点对点通信、数字加密、分布式账本、多方协同共识算法等多个领域的融合技术,具有不可篡改、链上数据可溯源的特性,将充分提高供应链条中数据的真实性,同时锁定企业关键业务数据,帮助其信用在供应链条中自由流转,实现数字资产的动态重组。 得力于数字化技术,各业务场景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对商业模式、客户体验、运营流程、企业组织的改造,可让业务能够基于数据进行驱动,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中立、可靠、可信的数据服务,实现更好的客户体验、更高的组织效能,形成新的价值。(笔记侠)
脱离实际,离开国家需求。为国家服务的宗旨被许多人基本上抛弃了,通过艰苦的科学实践、寻求理论上的发展和科学上的突破的理念也大大减弱了。过去一些较大和较综合的工作,需要较长的外业调查、试验站观测等工作过程,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在外业调查、到实践中去验证,到试验站做实验等等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在网络及新技术下功夫。 不少单位只是表面繁荣。一些国家发展急需的课题,被一些人认为没有理论,不能发表论文,或该领域的问题不是“国际前沿”等,得不到重视,进展很困难而缓慢。学者们热衷于各种各样机理的揭示,喜欢在微观世界里孤芳自赏。他们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最后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甚少。(作者: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经济地理学家)
华为最近发布的Mate 50手机搭载的鸿蒙3.0已经完全删除了安卓代码。我想说的是,如果今天中国没有华为的鸿蒙,美国会不会对中国所有安装安卓系统的手机实施制裁?不会吗?当我们知道美国已经在芯片设计软件方面对中国实施制裁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一定的。华为在美国严厉制裁下搞出的鸿蒙系统不仅救了华为,也救了中国。华为为中国所有高科技企业、机构、大学做出了表率,我们必须像华为一样,在极端危急艰难的形势下,依然不屈服,依然能够挺直腰杆,奋力前行。 在高科技领域,中国正在艰难地前进,正在一点一点却坚实地突破,虽然进展缓慢,但我们已经能够看见前面的亮光。作者李光满
“Petal 出行”的横空出世,对未来的打车江湖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这一行动,对华为来说战略意义远大:短期来看,可以反哺地图产品;长期来看,如果华为未来有造车计划,也完全可以学吉利,把它升级为下一款“曹操出行”。借用鸿蒙OS的装机量,华为可以快速将“Petal 出行”铺开,未来想象空间不小。
近日,在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财政支付中心和人民银行雄安营管部联合指导下,中国建设银行河北雄安分行通过“雄安新区建设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区块链系统”),成功落地数字人民币穿透支付业务,实现了数字人民币在新区区块链支付领域应用场景新突破,该成就在全国尚属首例。 这笔业务由分包企业通过区块链系统向总包企业发起农民工工资支付申请,并将农民工姓名、数字钱包编号、身份证号、发放金额等信息上链存证,总包企业根据链上资金申请,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将工资款以数字人民币形式,从总包企业的数字钱包流转至分包企业的数字钱包,最终穿透支付至农民工个人的数字钱包。在工资款支付过程中,分包企业仅有查询权限,无法截流、挪用工资款。 这笔业务的成功落地为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领域、促进数字金融体系的形成、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做出了积极探索。形成B端、C端数字人民币工资支付、收款全链条业务流,为施工企业和农民工提供了工资支付新途径。同时通过区块链系统“穿透式”发放,极大简化了中间发放环节,显著提升工资发放效率,避免分包企业拖欠、克扣工资款,从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