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意思是:一个民族要有人能够高瞻远瞩,不仅要看得到眼前,也要看到长远的未来,多为未来的事情做打算,这样才能让一个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若中国人喜欢内斗和太精明是难有作为的。
而一个民族正是有着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正是这群仰望星空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不断变得更加美好的世界。同理,一个国家的国民没有诗和远方(走出去),只关注无营养、无价值的垃圾信息(资讯),做低级趣味的人,那还有希望与未来吗?所以,《共绘网》认为如何利用当下大家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加强优秀内容的传承与创新传播,引导更多人关注高质量信息,是信息传递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您说是不是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凯尼恩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华莱士是在西方有卓越影响力的作家,被誉为“近20年来最有创造力的作家”,其作品曾入选《时代》杂志评选出的1923-2005年“100本最佳英文小说”。 演讲的一开头,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演讲中提到,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赶赴办公室,应付8-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然后去超市、做饭,放松一会就得早早上床。因为,第二天又得周而复始,再来一遍。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无意识地翻手机、给生活加速、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生活在“水”中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 Wallace在演讲中说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作者l 理查德·莱文
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五个音乐片断,每个片断几秒钟,随后提问:这五个音乐片断,有两个片断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道,并且回答正确。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其中有两首歌出自同一张音乐专辑,你知道吗?这时我紧张了,我怕他知道。他不知道,说明他还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但是没想到他真知道。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吓一跳,问为什么?我说:“它在侮辱我们的智商,并且在误导我们生命的流向。”这就叫无用的知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比如,很多人关心某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在饭桌上能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警惕知识》。主要观点就是,我们的生命本来就不可能占有无限的知识。更可悲的是,无聊的知识会让人生变得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格变得琐碎,甚至猥琐。孔子的学生子夏早就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但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即使是胡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你可以拿来吹吹牛,但如果你老是把认知集中在这种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会有什么成就。你用琐碎的知识把人生变成了碎片,所以君子不为。但是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专心致志、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地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文 \ 鲍鹏山
《共绘网》的哲学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格式塔。它为人类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向人类提供简洁而有效的世界图像和认识基础。它就是帮助你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的学问,就是改变你自身、而不是改变你的环境的学问。
每天睡眠之前的最后一刻,是《共绘网》在陪伴我,今天的最后一刻和我对话的就是这《共绘网》,它在不断地改变我,直到临睡前我都在被改变。于是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是一个新的人,和昨天不一样,就因为昨天晚上的阅读。
面对2022,“共绘网人”毫不掩饰悲观。不过,无论这个时代如何平庸和浮躁,仍然相信会有一些严谨和独立的思想者,他们会跟随先贤的脚步,远离这个情绪化的世界,畅游于深度思考之海,在自然科学的世界里寻觅真知,坚守人类智慧的底线。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少数派,不管是否经受过空间约束、时间消磨以及惯性掣肘,不论是面对商品艳俗、网络甜点、膨化游戏和刷屏洗礼,“共绘网人”会给喧闹社会带来清风徐来的冷冽,这就是理性思考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