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文在心灵上容易引发情感的共鸣,但是鸡汤文不能处理任何事情,有的甚至逃避问题,在心里默默地自欺欺人,把生活中的矛盾全部忽略掉,渐渐走向一个虚无的境界。而从书写到阅读的过程,注定有信息的不对称,注定有信息失真。再加上人的阅历和智慧差异,同一句话的理解可能云泥之差!
......断章取义地解说,云里雾里的语言,所以,有人说是宗教专用的词汇,犹如一个空气馅的饺子,好看不中吃,更不能品味。因为说白了,所有宗教信仰的教义里都掺杂着许多所谓的人生“鸡汤”,但对如何解决社会乃至人类(世界)现实问题的深层次方案和哲思几乎空白,因此,其作用(意义)有限!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当传统的幻想被打破,如果还没有形成让群体产生希望和顺从的源泉,群体则会逐步迈入盲目、无序、混乱甚至暴戾的陷阱,去欺负弱小和其他理性、安静而优雅的群体——这个时候,传统幻觉里的悲悯之心也会丧失殆尽。我们曾经吃过这种大亏,而在吃这亏之前的五六十年前(1890年代),勒庞是这么来表述回归传统幻想或传统轮回的: “群体从来没有渴望过真理,他们会远离那些同他们品味完全不符的证据,如果谬论对他们有吸引力,他们会更加倾向于被奉若神明的谬论,凡是能给他们带来幻觉的,都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试图摧毁他们幻觉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引自《乌合之众》) 如果没有能力在变革后建立起新的幻觉,也没有足够优美的词语和文艺作品慰藉群体,那还不如回到传统的时代——群体精神迷失的代价,是任何英雄都承担不起的历史责任。作者/苏城
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碰见不可救药的粗鄙之人,到处都充斥着他们的身影。其实,文字作品跟生活别无两样——数目庞大的坏书、劣书,始终源源不断、充斥其间。坏的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文/叔本华
是这样的,就连那些学哲学的学生天天也发表一堆杀乱观点,比如开了地图炮之后不允许他人对其进行辩驳,理由是“诉诸虚伪”,然而他并没有给什么论点,说完之后就把我拉黑了,并自封为“哲学家”。 如果哲学就这样的话那人类还是不要思考好了,照这么思考,越活越倒退
曾子与子思都是传承夫子道统心法的弟子,也可以说,是孔门儒家之学的继承者。《大学》与《中庸》,都是专为宏扬孔子“祖述尧舜”的传心法要,当然就形成它另有一种严谨肃穆的风范。后世的人读了都非常敬仰,但实在也有“敬而远之”的味道。因为这些精义,稍加深入,就像宗教家的戒律,使人有可望不可及的迟疑却步之感。其实,心性之学,确是中国周秦以前文化的精髓。在那个时期,世界上,除了希腊文化中的哲学部分略有近似以外,只有印度文化中的佛学,才是对心性之学,有它专门独到的长处。不过,在曾子、子思的时代,佛学并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不可以同日而语。但在春秋的初期,中国文化学术儒、道、墨等分家的学说还未萌芽,就有早于孔子而生的管仲,对于心性之学已有湛深的造诣,只是后世的人们把他忘掉,归到“政治家”里去了。因此,他在政治领导的方向上,能够为中国的历史政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永为后代的典范,并非是偶然的事。 ——《原本大学微言》
分享: 人生最大的成本,就是在错误的人际圈里不知不觉耗尽一生,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遇见彼此同频道的那一盏明灯!……你点燃我的激情,我点亮你的梦想。你照亮我的前途,我指引你走过黑暗的旅程。 你我彼此是贵人,相互辅助,成就了对方。甚至成为一生的合作伙伴! 鲜花盛开,蝴蝶自来!……其实不是有了人脉才能做许多事情,而是做了许多事情才会有人脉!《共绘网》与你共勉!
1
共2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