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很多中小学、大学都设立有助学贷款或其他补贴、补助和奖学金,力求雪中送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但在近些年来,这些补助机制却有些变味,安徽、昆明等地高校采先后采用贫困生演讲比穷的方式来确定名额。申请者必须在演讲中对全体同学讲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贫困程度,之后由同学民主投票选举。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下能杜绝假贫困生占用资源的现象,但却对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来说,丧失尊严,毫无公平性。如果想要实现两全,校方应该采取更加得当合理的措施。为何要比“穷”争补助?这样公平吗?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在推进社会公平中,仍然有一些教训,比如欧盟有些国家福利过高,导致经济效率下降,许多人躺着等救济,不愿意干活。领导人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 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政府不能什么都包,重点是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即使将来发展水平更高、财力更雄厚了,也不能提过高的目标,搞过头的保障,坚决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 这就叫做过犹不及。我们无疑需要追求社会公平。把向右歪的社会柱梁扶正。但如果扶过了头,歪向了左边,变成接受救济的人普遍活得比勤劳干活的人还滋润,那就必然打击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因此,这个度必须把握好。
我公立本科毕业,当初一年学费4600元左右,四人带独立卫厕宿舍住宿费1200元,食堂5块钱两肉一菜,因为经济原因交不起,还可以学费一直拖到毕业前才付完,我舍友则是助学金奖学金解决了。感谢党和国的福利
1
共2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