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一词最早出现于佛教典籍唐译《华严经》:“一切仙人殊胜行,人天等类同信仰,如是难行苦行法,菩萨随应悉能作。”“信仰”又作仰信,谓“对佛、法、僧三宝不疑而钦仰之”;也就是对佛、法、僧三宝之崇信钦仰。
说起信仰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信仰就是一种信念,有人说信仰是一种追求,也有人说信仰是一种精神崇拜、一种心灵的寄托……那么,到底什么是信仰呢?从词义上讲:信仰就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等极度的相信和尊敬,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是一个人行动的榜样和指南,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 也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以及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但《共绘网》认为,“信仰”一词适用于全球,而不是某个宗教和西方的专业术(用)语。毕竟一个是膜拜上帝;另一个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即崇高信仰,试问:哪个更高尚,哪个更有“公心”(集体主义)呢?对此,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曾几何时,我们的先烈们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曾几何时,我们的革命前辈们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穷尽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所以才涌现了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所以才出现了铁人王进喜、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袁隆平等专家模范。但是如今,我们放眼望去,反腐败斗争中倒下的官员一批又一批;社会上一些脱离实际,满嘴胡扯的专家也是一批接着一批;就连我们身边的党员同志,很多也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逐渐忘记了初心和使命,变得极其普通,甚至还不如一些普通的人民群众。这是为什么呢?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其实就是信仰的问题。可以说,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颓废的;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是极度自私的;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则是没有前途的。血色文阁
这本《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是京沪五位青年学者——鄢一龙、白钢、章永乐、欧树军、何建宇——的思想结晶,也是策划编辑王海龙的成功。他们分析了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得失,不仅旗帜鲜明地支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而且诚挚地指出在新技术的时代如何改善党的建设和如何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能为推介这本书写下一段文字是笔者的荣耀。 五位学者秉承了中式民本主义而非西式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不断告诫说:一旦脱离了人民,中国共产党将成为泥足巨人。我热烈地支持这个观点。只有去动员和组织群众,党才成为党而非脆弱的行政机器。群众组织起来了,才成为人民。有了人民,才有人民的权力和权利。有了人民的权力和权利,党的肌体才能不腐败,党才能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照看好百姓的利益而非仅仅少数人的现代化。 五位年青学者还旗帜鲜明地反对把问题归结为“体制”、归结为所谓“威权”体制、归结为所谓“一党|专|制”。古今中外的所有国家都需要为解决新问题而不断调整政策,在政策调整中走向进步和文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
2021年3月,春风拂面。武夷山九曲溪畔,总书记拾级而上,走进朱熹园。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园内墙上,朱熹民本思想的经典论述,引来久久凝视,深深思索。 陕北打坝种地,吟诵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定走村入户,感悟郑板桥的心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宁德翻山越岭,体味寿宁县令冯梦龙的为民举措,还有“三言”中的警句箴言……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人民情怀,浸润煦暖底色。 这是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为人民造福的执政应答,也是人民利益、人民心声、人民智慧的集中表达。这是接地气、有温度、得民心的科学论断,也是书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为什么人的问题,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性质。 1944年,延安,普通战士张思德的牺牲,让一代伟人毛泽东悲伤、沉思。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发表讲话,这5个字,被中国共产党人写入党章,奉为宗旨,回响不绝。 延安插队,青年习近平将《为人民服务》捧在手中,反复看,反复读。7年甘苦与共,铸就为民本色。“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回延安,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 从黄土地到中南海,“为人民服务”一路同行,揣在心窝。(人民日报记者胡果 吴秋余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