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土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进的根本成就。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之处就在于,有些行业适合发挥个体经济(市场经济),这样一来便可以激活经济活力,促进行业发展;有些行业可集中力量办大事即集体(国企)的力量,借助集体力量才能确保发展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人类社会,对待经济(各行各业)与社会制度,,切不可以一概而论,而是要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打造量身定制的方案。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有人问,“按劳分配”还有什么积极作用呢? 首先,按劳分配还是一种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分配的制度。人们按照自已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报酬,多劳多得。在人们觉悟水平还不够高的情况下,这就促使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生产,积极地主动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设,改进工具,设备和劳动组织等等。这就把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民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了,推进生产的发展。 其次,按劳分配是凭着个人劳动多少,质量高低取得报酬。这就打击了“不劳而获”和轻视劳动的剥削阶级思想,培养了人们“劳动光荣”的共产主义思想。 再次,依据按劳分配原则进行分配,熟练劳动和复杂劳动就取得较高的报酬。这就能够鼓舞人们努力学文化、钻研技术、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已的技术水平。这,对于推进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促进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差别的消失,都有积极作用。 最好,在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分配制度的地方。在社会产品还不够丰富的条件下,保留按劳分配的工资部分,就能够保证劳动者灵活地支配个人收入,以满足劳动者多种多样复杂需要,把自已的劳动报酬用到个人急需的地方上去。 总之,按劳分配原则,在目前能够提高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推动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是一种合理的、必要的分配制度。我们是唯物论者,观察与评价一切社会问题是否合理,是否有存在的权利,首要条件就是看它是否促进生产的发展。既然按劳分配原则还未丧失其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应该肯定它还存在的权利,正如列宁所说;“我们力求使任何劳动的报酬一律平等,力求实现完全的共产主义,但在目前只是开始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候,我们决不能给自已提出立刻实现这种平等的任务。”列宁这里阐述的论点,就是按需分配虽然较按劳分配是更平等的分配制度,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条件不成熟,还不能否定按劳分配原则,因此,不能给自已提出这种任务。——摘抄自《学习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关于平等部分)
我们今天的改革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改革。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机制,这是不可动摇的根本政治制度。如果改革成了“引进私有制”,那么,按这种逻辑推理,不就成为了越是私有化,改革就“越彻底”了?显然这是非常错误的。(萧萧政语)
谈一下经济这两个字。今天谈经济并不能狭隘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进行理解,而要理解更深刻的本质。 经济不再等于商业,不再等于搞钱。 中国古代经济这两个字是经邦济国的意思,古代官僚学的经济,其实并不简单是大家误解的儒家那一套的经学,或者大家以为的八股文。其实中国古代,经济就是治国,就是屠龙术,是在那个时代少数世家大族进行传承的。 所谓治国,其本质就是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如何让普通老百姓安居乐业,如何鼓励生产,如何抑制豪强,当然也包括如何提取劳动剩余,来支撑顶层的上层建筑。 但最重要的学问,是如何做好平衡。民穷国富不行,民富国穷也不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实就是如何平衡的发展,相对平衡的实现全体的现代化。 所以GDP那个数字不再是唯一的追求,作为普通人也需要及时换脑。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小钱钱的时代过去了。 From me to We,未来越是追求让社会变得更好,发展更平衡,从小我到大我的人,越是有更好的出路,越是陷入在精致利己主义出不来,把经济等于赚钱的人,只愿意追求个体优胜,不顾大众利益的人,越会成为时代的输家。 因为经济回到了中国传统的本源,经邦济国。个人的追求是不是也应该变一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诚不欺我!回到开头的那句话,现在是一个不同的时代,所有之前的经验都需要一个重新校正的过程。而这个时代很可能超过十年!(丁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