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尽管中国非遗文化灿若星河、如散落民间的颗颗明珠,但发掘和保护的现状并不十分尽人意,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特别是一些西部贫困山区农村,不少地方戏剧院、非遗文化传承场所和阵地相继关门倒闭。
一些过去从事非遗文化传承的人士纷纷改行另谋出路,非遗传承后继无人、面临着断档脱节的境地。究其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宣传推介和非遗文化普及力度不够,这才导致社会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不高、重视不够、保护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不深......若中国各地的文化街区(大街小巷)能在线下尽显、展演国粹即书法、武术、中医、京剧、汉服、茶道、瓷器、围棋、剪纸、刺绣等文化遗产,取代日益放肆(猖獗)的线上(网络)娱乐,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则将再现大唐盛世!西方有文艺复兴,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来个文明(文化)复兴,重现优秀的传统文化呢?对此,您有何看法?如果您还有良知,是为公平、正义和共建美好世界而来,那就请你将《共绘网》转发出去,让更多人受益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希望挖出问题,正向引导,保留精华和正面的文化内容,不要让这个行业消亡,这是最主要的。毕竟人生不易,经济下行时期,普通百姓需要一些轻松的文化节目消费缓解压力,发泄情绪。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的这首诗,是很多为衣食奔波在路上,放弃了梦想的人的隐痛。 年轻人熟悉的何赛飞,更多是电视剧《大宅门》中敢爱敢恨的杨九红,但在很多越剧迷心里,何赛飞无异于越剧的初恋女神。 何赛飞自幼学习越剧,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她和茅威涛、董柯娣、何英、方雪雯几位演员并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五朵金花”。 之后,戏曲逐渐走向衰落。1986年,何赛飞因参演谢铁骊导演的《红楼梦》中妙玉一角,开启了她的影视之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知名演员。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她那样的好运。如今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多流量艺人靠着一些浮夸表演,一部剧却能赚上千万,而那些真正为艺术坚守的人们,却连家人的生活都不能保障。 想想都觉得心酸,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满足不了,哪里还有人有动力去创作精神生活? 何赛飞成为影视明星后,依旧与越剧、戏曲保持着密切联系。与戏曲有关的综艺节目,总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在曲艺界,同样还有一个人在为戏曲艺术的传承贡献着光和热,那就是郭德纲老师。尽管自己并非专业的京剧演员,但出于对京剧艺术的热爱,郭德纲创办了麒麟剧社,虽然是赔本赚吆喝,但他一直在为京剧艺术传播和传承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特别理解他们这样的老艺术家,“戏曲”是他们的初心,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不管身处何地,心里关于戏曲艺术的火种一直没有熄灭。 正是因为有众多这样的老艺术家的热爱和坚守,我们的传统国粹:戏曲,才在艺术界有一席之地,才能一直生生不息。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传统文化行业的护林人,是功臣!(燕无双)
在剧场看演出很难实现吗?现在大多数高铁都可以在2小时左右到达最近的省会城市,几乎每个月都有各种表演,舞蹈,乐团等等。虽然不能保证是国家级水平但孩子的启蒙还是可以的吧。还是家长自己的问题。
文明中国。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近日,传承中华文明的两项工程,迎来“关键时刻”: ——北京西北五环外,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破土动工,预计20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成为集文物展示、修复、保存和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实施,首次明确北京中轴线遗产区、缓冲区具体范围边界,标志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都海江委员说,故宫北院的建设将“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重大文化工程既守护中华文脉,传承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将镌刻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 今日中国,传承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良渚、殷墟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成果丰硕;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等重大文化工程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 从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召开到“时代楷模”不断涌现,文明之光点亮群众生活,引领时代风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理论相结合,必将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实现更加繁荣的发展。 新征程上文化建设步履坚实。“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各艺术门类创作活跃,精品迭出,逐步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中国人将享受更加充实、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文保机构与多国开展古迹保护修复合作;中国原创电影日益受到外国观众欢迎……中华文明不断走向世界,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来源「新华社」2023-03-0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今天尤其是这样。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物质生活虽然比现在艰难得多,但是党和人民的精神状态很好。十年内乱把人们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搞乱了,消除它在精神方面造成的严重后果,比消除它在物质方面造成的后果要艰难得多。加上其他种种现实原因,当前社会风气中还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党中央下决心要在今后五年内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主要是做到社会秩序明显改善,人们的劳动态度、工作态度和服务态度普遍改进,社会刑事犯罪事件显著减少,各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好逸恶劳、“一切向钱看”、不择手段地追求享受、孤立和打击先进分子的歪风邪气受到有效的制止和普遍的鄙视,并且坚决消灭那些在新中国早已绝迹而目前又重新出现的丑恶现象。我们一定要用最大的努力,适应建设时期的新的条件和情况,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认真做好,用革命的思想和革命的精神振奋起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抄自《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编选,1986年10月)第1-7页;《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33-34页。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吸吮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养分,植根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凝聚着14亿多人民的奋斗伟力,一个超久历史文明、超大人口规模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必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凝聚奋进力量——“把中国式现代化许多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