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就是全球大规模机械化(蒸汽技术)的过程,机械代替了人的劳动让运输的范围,运输的成本,运输的效率和运输的种类都有很大的提升。
而计算机的诞生,让机械能够按照计算机的逻辑和算法去运作,例如:汽车驾驶,原来是手动挡变成自动挡,人踩油门到按钮控制,包括自动倒车,这样就是电气化(电力技术)到自动化(信息技术)的过程。如今,当数据被采集分析后,就进入了智能化(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可这当中提升了多少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呢?实质上科技更多是贪婪地赚取资本而非用于文化建构?实际上,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数理化等科技进步了,反而是人文退步了,这也是为何战争和腐败等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某种技术对某个个体的伤害可能只是概率上的或者是偶然的,而某些技术对社会的伤害则是必然的,只不过不同的技术给社会造成的伤害形式及伤害程度是不同的。社会要权衡的是相应技术的代价是否是可接受的。汽车使人们出行更便利,然而汽车的普及造成了大量的交通事故与死亡人数;而假设没有现代交通系统,许多死亡就可以避免。据统计,2017年~2019年,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为6.3万。尽管人们逐渐适应现代交通技术系统,相对于汽车保有量,交通事故率也在降低,但是中国汽车总量在逐年增加,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的总人数并没有进一步下降。这些死亡或者伤残是现代交通技术给社会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代价,尽管它们不是唯一的代价。社会可以通过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降低伤害,但是这样的伤害有一个不可降低的“下限”。日本是交通事故率较低的国家,据报道,2017年,日本因交通事故而死亡人数只有3000余人;日本政府希望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500人以下,而实际上这是难以完成的目标——这样便是现代汽车系统运行下不可再低的代价。我们通常对交通事故中的死亡或伤残的人态度漠然,认为那是必然的“不幸”,如同自然死亡或者生病一样。我们习惯于将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只看作一个数字,没有人怪罪或者攻击现代交通系统,而事故家庭只能怪罪自己的不幸或者交通肇事者。人们认为现代交通系统的采用是必然的,而没有现代交通系统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有些技术的不被采用是可想象的。据美国网站提供的数据,1999年~2016年,美国67.7%的谋杀案是由枪支造成的,总共有213175人死亡,即平均每年有11843人死于枪击谋杀。我们当然不能将这些谋杀案造成的死亡人数全部归因于枪支合法化,因为假设没有枪支合法化,其中的部分死亡者也会被其他方式所谋杀。但是枪支合法化使得谋杀变得容易,因而,美国平均每年1万多人的枪击谋杀死亡中有很大比例应当归因于枪支合法化,这些死亡是社会为枪支使用合法化所付出的技术代价。在美国,人们经常抗议政府而要求禁枪,因为全面禁枪的社会是可想象且一定程度可接受的社会。因此,现代交通系统是所有社会协商出来的结果,而枪支合法化也是美国这个国家协商出来的结果。来源 | 《学术前沿》杂志及人民论坛网
科技大佬呼吁,暂停开发GPT-4以上更强的人工智能。 3月29日,超过千名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大佬们在“生命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网站上发布联名公告:呼吁全球所有实验室暂停比更强的AI模型研发,暂停时间至少为6个月。在此期间,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和行业参与者应该共同制定一套安全协议,并对技术发展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在这封信里签名的全都是重量级真大佬。他们包括: Yoshua Bengio,曾因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获得图灵奖,是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和深度学习先驱; Stuart Russell,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系统中心创始人兼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有“标准教科书”之称 的《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的作者; Elon Musk,特斯拉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Steve Wozniak,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 Yuval Noah Harari,《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 Andrew Yang,2020 年美国总统候选人 …… 此外还有包括Skype、Pinterest、Stability AI等公司的创始人、CEO,以及全球各国人工智能的资深研究专家。 签名人数已经达到一千多人,可以说,这是人工智能届一次史无前例的产业界和学术界的联名,对于当下的人工智能热潮强有力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但事实证明,这种呼吁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AI模型的研发已然成为全球市场大趋势。(小安生)
勒庞时期的科技当然还没进入到全息时代,虽然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对社会政治的影响还不够充分,当然也不会用虚拟这个词来取代幻觉。实际上,他所指的宗教幻觉、哲学理念和社会幻觉以其足够的至高无上、令人敬畏的力量,给予并支配人们从原始的野蛮状态解放出来,并创造出了各个民族值得炫耀的灿烂文化——当然也创造出了让人唾弃的糟粕。 幻觉的愿景是行动的动机,愿景为行动赋予目标,行动为愿景添砖加瓦。可以说,幻觉就像火焰,燃烧起来给人们温暖和光明,点燃人们心中的欲望,指引并支配着人们向某个方向努力;使人们不仅关注于眼前的得失,还关注未来的方向。由此,理想化、精神化甚至迷信、神化的力量,成为各个历史时期推动文明迈步的重要因素。但这种火焰有时候又稍纵即逝,虚无缥缈。 这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要上古、中古乃至近现代时期要劳民伤财去建造金字塔、宫殿、教堂、祭祀场景或雕塑了,虽然建造它们给群体带来了高昂的代价,但正是这种东西以及无形的宗教、哲学等带给群体幻觉,从而实现更好地统治和引导群体安于这种社会秩序。我们早就说过,比起真相,群体更相信幻觉。 在现当代,各种早期的幻觉产物逐步变成了遗址、文化公园、博物馆或文化遗产。被圈养起来的文化遗产或非遗仍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它们的价值,并带动了文旅等产业的发展。而在另一个层面,很多国家如印度、伊朗、沙特等,仍然保留着宗教,并深刻影响他们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经济乃至个体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当地民族特征。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个县都能看到龙王庙、岳庙、关公庙、寺庙、财神庙、道观之类的场所,它们充满了精神崇拜和权力崇拜,以及人为给英雄人物拔高的附加价值。中华民族是个同样崇尚实用的民族,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信徒信的未必是神本位或皇帝,而是某种实用的正向力量,甚至是向善的精神——至少也可能是家国安康、保佑发财的实在欲望。 所以说,当人类面临未知或挫折时,同样需要上述幻觉来支撑群体或个体来应对历史巨变中的跌宕起伏,否则失去精神力量的他们如同祥林嫂很难生存下去。尤其是很多人在面对社会无数黑暗面但无力改变,甚至自己也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东方人群更倾向于神明、英雄或天降青天大老爷来获得慰藉,这些幻觉才能才能让他们获得继续走下去的希望。生命的尽头是神学,这句话不仅仅是对科学家有效。作者/苏城
没有人文的科学。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体现、符合人性特点的文化现象。科学发明创造离不开人文,否则将会祸及人类自身。而科学发明也是为了提升人文思想及价值,更好促进社会文明构架的建成。 ----孟德斯鸠
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对外文化贸易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2022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超过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额1803亿美元,文化服务进出口额是414亿美元。与欧美、日韩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很明显,面临文化产品竞争力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强,社会的影响力也不大,参与度也不高等问题。
AI将导致 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信息化革命会经历四次飞越,一旦发生第四次飞越,人类必然丧失对AI的控制力,AI将成为人类的主人,人类的命运将由AI决定。 但这不一定是坏事,会是个好事......
为历史的天空增添闪烁梦想和希望的星光。 “我们中国是重视本原与来处的国家。‘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丰厚的文化传统既是中华民族的强大底蕴,更是每个中国人文化身份自立于世界的凭藉。”作家葛亮谈到,近年来,自己的小说创作如《朱雀》《北鸢》等,一直致力于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达形式,无论是书写历史的绵延流转,还是聚焦工匠精神在当下的薪火相承,创作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入与亲近中华文化之根的过程。《燕食记》也是如此,小说以饮食为切入点,凸显了传统文化在时代变革中经受的考验与挑战。“‘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心中应该坚守的创作导向,也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我愿以绵薄笔力,以岭南传统文化作为基点,勾勒丰瞻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图景,以文为履,砥砺前行。”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沈念表示,讲话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国文化之根、精神之脉的一次重新审视。古往今来,历史和文化的和谐共生、绵延生长,为作家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广袤的天地和丰富的资源。“我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出生长大,这片土地积淀了深厚且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屈原的求索精神、范仲淹的忧乐精神以及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这些来自传统文化和古典士人的精神弥漫在大湖之上,浸润在山水之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滋养、照耀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这些古典文化里的精神瑰宝值得作家们去研习和继承。”面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时代课题,沈念深切感受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作家要担负的新使命,也是创作优秀作品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作家们要坚守坐冷板凳的静气,发扬守正创新的锐气,坚定文化自信的心气,为时代和人民创作出更多闪光之作、暖心之作,为历史的天空增添一抹抹闪烁梦想和希望的星光。 广西作协副主席王勇英谈到,原创儿童文学作品要自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来,把各民族孩子的生活、成长故事用最好的方式讲述出来。“我创作的《乌衣》《少年陀螺王》《花个的三月三》《花石木鸟》等多部作品,都是写当下孩子的故事,力求作品在体现浓郁民族元素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她说,儿童文学创作既应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又要突破老旧的故事模式,大胆创新,让作品更有活力与新意,更充分地展现儿童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接下去我将继续把民族元素融入儿童文学作品中,把花一样的民族文化在绘本中呈现出来,让更多孩子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和喜爱民族文化。” (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