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美国一些政客出于一己之私,抛出种种谬论,肆意歪曲中美关系历史和现实,妄图挑拨矛盾,制造分裂和对立。
历史昭示未来。中美谁也离不开谁,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中美双方最好的选择。按照约定,双方将进行后续磋商,朝着最终达成经贸协议与共同价值观的方向共同努力......我们都知道,西方的自由、人权和民主等倾向于个人机会主义;而东方的“和(平)”“合(作)”与“共(赢)”等更侧重于集体主义合作精神,要达目标,关键在于坚持求同存异,保持相向而行,不断地给合作面作加法,给分歧面作减法,扩大利益交集,用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朝着最终协议乃至国际新秩序的大目标不懈推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美国,更有利于世界。
习近平主席也曾指出:“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让两国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需要中美双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对此,您怎么看呢?如果您还有良知,是为公平、正义和共建美好世界而来,那就请你将《共绘网》转发出去,让更多人受益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作者对东西方文化本质(要义)的差异探讨是有益的,结论也基本正确。事实上,这个差异是巨大的,中国人更讲集体主义(作者定义为责任),它至少显性地由地理人文特性决定。西方科学完全未在中国萌芽,绝非偶然,想清楚原因就能解释很多有重大意义的方向,比如中医、道德经……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中国人权研究会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19日共同发布《为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尊严——中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实践与贡献》智库报告。报告认为,在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不是局外人,而是行动派,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探索自身人权发展道路到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从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理念指引到以中华文明启迪人权发展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不断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生生”的动力与“和而不同”的文化逻辑。中国的哲学逻辑以一元和合为基础。传统理念中有阴阳对立,但更强调阴阳平衡,阴阳转化,阴阳和合而统一成太极。有了阴阳的转化,也就有了周而复始。所以中国传统哲学讲的是“生生”,与西方哲学所讲的“生死”完全不同。“生死”局限了人的视野和眼光,强调事物的线性发展,使人容易追求效果和功利。“生生”则强调辩证思维,认为死亡、灭亡、消亡并不是结束,而是下一个开始,因此眼光就不会仅局限在当下,不会局限在我的人生、我的文化、我的民族、我的国家,还会放眼过去、未来、胸怀你方、他方,最后“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古人考虑事情,多想的是“千秋万世”“家国天下”,千秋万世是时间上的整体性,家国天下是空间上的整体性。这就是一元和合的思维和“生生”的理念奠定的中国古人整体性的时空观。“生”则必然走向“和”,因为对抗的尽头是毁灭。一体观和整体性思维使中华大地各处得以“不同”而“和”,也使中华文化能够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历久弥新。 西方的哲学逻辑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由此催生了“文明的冲突”。亨廷顿认为,冲突是普遍的。全世界的人在更大程度上根据文化界线来区分自己,意味着文化集团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重要;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因此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就成为全球政治的中心。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文明国家或集团对人民、领土、财富、资源和相对权力的控制,也就是将自己的价值、文化和体制强加于另一个集团的能力。然而,这些所谓的“冲突”,无非是西方对立的思维模式所导致的各种现实冲突,以及将西方内部冲突(例如两次世界大战)外溢,使之表现为貌似具有普遍性的冲突。真正的文明不会冲突,起冲突的非是文明。既文且明,乃合于道,内则和合一体,外则文明融合。“文明冲突论”实则是在西方话语逻辑的掩盖下为维护西方中心主义而将非文明之间的冲突装入“文明冲突”这一箩筐而形成的伪命题。【作者:刘余莉 聂菲璘,分别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及思想理念研究》(23ZDA016)首席专家、核心成员】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美国财政部 公共事务办公室, 2023年7月9日 。 以下是预定讲话稿: 感谢大家今天来到这里。 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我们两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40%。我们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在双边领域还是在范围更广的全球舞台上——都影响着我们两国和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和生计。 我一直想坦率、真诚地谈论一下这一关系,以便在对现实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来应对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美国和中国之间存在重大分歧。需要就这些分歧进行明确、直接的沟通。然而,拜登总统和我并没有从大国冲突的角度来看待美中关系。我们相信,世界足够大,可以容纳我们两个国家共同繁荣。两国都有义务以负责任的方式管理这一关系,找到一条共处并分享全球繁荣的途径。 与布林肯国务卿一样,我来北京也是为了落实拜登总统去年11月与习主席会晤后提出的深化双边沟通的指示。我此行的目的是与北京新的经济领导团队建立并深化关系。我们的会谈是更为广泛的共同努力的一部分,旨在稳定双方关系,减少产生误解的风险,并商讨合作领域。 在过去的两天里,我有机会做到这一点。我与李总理、何副总理、刘财长、中国人民银行潘书记以及其他高层官员进行了会晤,讨论了两国经济关系的重要支柱。这些会谈是直接的、实质性的和富有成效的。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彼此的经济和政策选择,我认为这对于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来说至关重要。即使我们在某些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我相信我们就两国关系中的机遇和挑战所进行的坦诚和深入的讨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两国的行动和意图的更好的理解,都具有明显的价值。总的来说,我相信我此行中的双边会晤——两天总计约10个小时——是我们努力让美中关系处于更坚实的基础上而迈进的一步。 让我更详细地谈谈我们的一些讨论。 首先,我表明了拜登总统和我本人都希望寻求两国之间未来健康的经济竞争。我们相信,建立一种长期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一种支持双方的增长和创新的关系—— 是可实现的。事实上,我提到中国的发展已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并明确表示美国并不寻求与中国脱钩。脱钩与使关键供应链多样化或采取有针对性的国家安全行动之间存在重要区别。我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的脱钩对两国都将是灾难性的,而且会造成世界的不稳定。并且这几乎不可能做到。我们希望有一个充满活力和健康的全球经济,它是开放、自由和公平的经济,而不是支离破碎或迫使各国选边站的经济。 我还与中国官员就健康的经济竞争只有在对双方都有利的情况下才可持续的观点进行了沟通。我向他们一再表明了我们对中国的不公平经济行为的严重关切。这包括中国非市场政策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外国公司市场准入设置的壁垒和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公平待遇至关重要,只有这样美国公司和工人才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并从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以及中国为美国商品和服务提供的巨大市场中获得经济利益。我还对近期针对美国公司的胁迫性行动有所增加表示了担忧。 重要的是,我相信中国转向更加市场化的体系不仅符合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对中国经济也有好处。我在此行期间会见了美国商界领袖,他们表示希望看到与中国加强经济接触。我也知道许多企业对外国公司在中国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关切。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以确保公司企业了解两国拥有不存在争议的广泛的经济互动领域。 其次,我们还谈到了国家安全和人权问题。我向中国官员强调,有必要就双方正在采取的行动以及为什么采取这些行动进行明确和直接的沟通。在关系紧张的时刻,高级别的接触尤其至关重要。美国将继续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利益和盟友的安全利益。我们在这样做时会遵循一系列重要原则,如确保我们的国家安全行动透明、范围狭窄并且目标明确。重要的是,这些行动是出于直接的国家安全考虑。我们不会利用这些行动来获取经济优势。 我还强调了结束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残酷的非法战争的重要性。在我们继续关注俄罗斯国内局势的同时,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会改变。我阐明了中国企业必须避免向俄罗斯提供物质支持或协助其逃避制裁的重要性。 第三,我们讨论了可以在哪些领域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其中涉及从应对气候危机到解决主权债务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这不是中美之间的双边问题,而是关系到负责任地引领全球的问题。全世界理应要求并期望两个最大的经济体能够共同应对这些全球问题,并帮助找到解决方案。 我们就两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交换了看法。我们还形成了共识,即就这些问题保持持续接触对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非常重要。关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债务困境,我们对赞比亚等具体方面的最新进展表示欢迎。我重申了所有双边官方债权人在其他紧急情况下及时地全面参与的重要性。本届政府认为,改善债务重组进程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此外,我们还认为,作为世界最大的双边债权国,中国可以从这些改进带来的更大确定性中获益。我们还谈到了共同努力为气候行动调动私营部门融资的机会。我也在北京的一次圆桌会议上会见了一些气候融资领导人。美国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主持二十国集团(G20)的可持续金融工作组(Sustainable Finance Working Group),这是我们共同努力并为应对全球挑战发挥领导作用的一个具体实例。我们还谈到了实现国际发展融资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努力。 任何一次访问都无法在一夜之间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但我期望这次访问将有助于与中国新的经济团队建立一个有韧性的、富有成效的沟通渠道。过去两年来,我们双方的会晤被大量公开报道,其中包括我和布林肯国务卿对中国的访问。我希望我们的关系能进入这样一个阶段:高级别外交仅被视为管理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 最后我想说的是:把握美中关系的复杂性绝非易事。但我们要时刻谨记,尽管面临挑战,我们的道路并非早已注定。我在此次访问期间有机会会晤了几位中国女经济学家。尽管这些经济学家成长于远离美国的大洋彼岸,但她们与我在职业生涯中共事过的美国经济学家有很多共同之处:渴望从事有益的工作,并为自己、家人和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归根结底,我们在双边关系中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两国的选择。我相信,我们两国必须为自己的人民和全世界做出正确的选择:为和平与繁荣增进我们的共同利益。 下面,我愿意回答你们的提问。
文化和合的境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时指出:“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自强使中华民族始终自信,而厚德使中华民族始终自立,这种自信自立在文化融合方面体现得最为充分,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只有足够强大才有勇气接纳其他文化的融入。 中华民族历史上较早的文化和合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公元76年,东汉明帝遣使蔡愔、秦景等十余人前往西边的天竺国寻访佛法。一行人途经三十六个国家来到大月氏(音dà ròu zhī)国,遇到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僧人,汉臣于是宴请二僧,用白马载着佛像和经典,一同回到汉朝。第二年,明帝建立了白马寺,请二僧讲解佛经,并进行梵文佛经的汉译工作。要知道汉朝与西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这种不同尤其体现在对待文化教育方面。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一种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教人觉悟宇宙人生真相、离苦得乐,是一种境界很高的智慧学问。佛教僧人修行遵循出家托钵的苦行制度,“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和教学场所。而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任何文化的传播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老师,对待老师的态度首先要尊重,要拜师求教,所以汉明帝特地建造寺庙,为两位法师提供道场。寺庙的建制与皇宫一样,只是去掉了所有的文饰,这样既表示无比尊重,也为出家人保持了清净的修行环境。而且这座寺庙取名为“白马”,来纪念当时白马驮经的功劳。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尊重,就会对别人的文化有同样的尊重,甚至对付出劳动的马匹的功劳也念念不忘,汉朝“尊师重教”的风范可见一斑......作者:秦芳,系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解铃还须系铃人。改善中美关系,首先得找出症结。这次与布林肯会面时,中方坦率表达了看法: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根源在于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导致错误的对华政策,“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这个“错误认知”指的是美方将中国视为最主要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导致对华政策荒腔走板、自相矛盾:一边说避免冲突对抗,一边搞零和竞争;一边要求对话沟通,一边进行遏制打压。就在布林肯访华前几天,美方还以所谓涉军、涉人权等为由,将部分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样玩两手,中美关系如何能改善?对美方来说,纠正对华错误认知,是扣好对华政策的“第一粒扣子”。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当务之急是把两国元首共识真正落到实处。(作者:国际锐评评论员)
“两国应该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处理好中美关系,为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建设性。”6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高屋建瓴阐明对稳定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提出战略性、指导性意见,充分展现中方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的大国担当。 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成功举行会晤,为中美关系校准航向、重回正轨创造了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然而,美方此后一系列错误言行导致中美双方商定的对话与合作议程受到干扰。透过这一曲折过程,国际社会进一步看到,美国对华认知和定位出现严重偏差,是当前中美关系困难不断的根本症结。美方执意把中国当成最主要对手和最大地缘政治挑战,导致其对华政策完全脱离了理性健康的正轨。 布林肯国务卿此访正值中美关系处在一个关键节点,需要就对话还是对抗、合作还是冲突作出选择。访问期间,中美双方举行的会见会谈是坦诚、深入、建设性的。中方指出,导致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根源在于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制定错误的对华政策;美方应秉持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同中方相向而行,维护好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冷静、专业、理性处理意外偶发事件,共同管控分歧,避免战略意外;应不折不扣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正轨。双方达成了一些积极共识和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意共同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回到会晤确定的议程。中方接待布林肯国务卿来访,充分表明中方对美政策始终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中方致力于构建稳定、可预期、建设性的中美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都是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民,都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两国之间存在的共同利益应该得到重视,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都是机遇而非威胁。中方始终希望中美关系能够健康稳定,相信两个大国能够排除万难,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这是真正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钟声)
1
共10条信息 |